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暂缓起诉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得以建立。比较德、日、美三国暂缓起诉制度,发现三国在暂缓起诉的适用范围、考验期、本国国民对这一制度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暂缓起诉的监督和制约四个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造成这些差异是因为三国的法律传统、诉讼理念等存在较大区别。我国目前的司法形势与日德两国暂缓起诉制度得以实行的司法形势有相似之处,因而我国应当在考虑自身法律传统、诉讼理念的基础上确立暂缓起诉制度,扩大检察机关裁量不起诉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司法实践先行,从而引发了是否违法改革的争议。本文在深入分析探讨暂缓起诉制度的现状和法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3.
论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之一的暂缓起诉制度,符合诉讼经济以及刑事政策特别预防的要求,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笔者从暂缓起诉制度产生的法理基础入手,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暂缓起诉制度的实行现状,提出在我国引进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具体如何在我国构建暂缓起诉制度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4.
暂缓起诉的法理基础在于程序上体现了起诉便宜主义、实体上体现了刑罚经济思想。德国、日本、荷兰都对暂缓起诉制度有严格而完备的规定。在我国,针对某些检察院试行的暂缓起诉制度,有论者提出了质疑。但从我国现行起诉制度、司法资源来看,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适用暂缓起诉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暂缓起诉制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缓起诉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与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原则是一致的,而现行刑事诉讼法有关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规定又为暂缓起诉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暂缓起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暂缓起诉对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化解矛盾无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暂缓起诉制度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如何发挥其优势、克服其不足,是未来我国在实施暂缓起诉制度时需慎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暂缓起诉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应完善立法,明确暂缓起诉的适用条件、原则和程序等,为该制度的运行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暂缓起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暂缓起诉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暂缓起诉在我国运行的现状,对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立法上的构建提出了较为完善的设想,以期对司法机关在具体适用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青少年犯罪实行暂缓起诉制度符合我国“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和预防犯罪以及回归社会的刑罚目的,是针对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而采取的合理措施。我国应明确对青少年犯罪实行暂缓起诉制度的对象条件、罪刑条件、适用程序、考察措施与考察期限等条件,构建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犯罪暂缓起诉制度以及相应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逐年增加。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是基于当下形势提出的,暂缓起诉可以缓解诉讼资源不足的压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人权问题。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的暂缓起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寻求未成年人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缓起诉作为起诉便宜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以其刑事政策上的积极效果日益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越来越多正在进行司法改革的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然而,在蕴涵着价值不菲的诉讼理念和司法效果背后,该制度也存在着公正、效率、效果之间的多元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2.
在诉讼法学理论以及司法实务经验总结的基础上,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是起诉便宜主义的重要体现。针对立法上的不足之处,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与域外立法及实践尤其是澳门的"缓诉"与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制度中受到若干启发。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诉担当是衔接沟通公诉权与自诉权关系的重要制度设计,具有独特的功能.目前,德国与我国台湾地区在自诉担当制度的立法规定上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应当考虑在修改刑诉法时主要参照德国模式增设自诉担当制度,并从前提条件、法定原因、程序启动等几方面对该制度进行全面的规定,同时也要注意对被害人意志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公诉证明标准与公诉标准不是同一的概念,公诉标准还要对公共利益及刑事政策进行权衡。从逻辑学的角度看,二者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一种种属关系;很多国家都对公诉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大都赋予了检察官自由判断公诉标准的裁量权;在我国,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对公共利益及刑事政策的权衡也同样重要,应当赋予检察官权衡公诉标准的自由裁量权,但同时也要有所制约。立法中应当明确列明公诉标准的范围,以使检察机关在决定提起公诉时有所参照。  相似文献   

15.
公诉权与庭审监督权在我国现有诉讼体制下存在着冲突并应当分立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应从概念本源的角度对庭审监督权与公诉权合一和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为庭审监督权和公诉权的分立提供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论行政公诉权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的行政诉讼法明确排除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同时 ,又无法保证当涉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而又缺乏起诉人等情况下法律秩序及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为弥补这一缺陷 ,有必要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法律制度中,追诉时效据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刑罚理论如报应论、预防论、改造论都不能为追诉时效制度的合理性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根据功利主义的立场,考虑到国家司法资源的有限性,考虑到时间因素对受害人和犯罪人的影响,追诉时效具有一定合理性。基于此种考量,应对追诉时效的期限予以合理设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