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外交:21世纪中国的外交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工业经济体系中,石油一直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并在战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居于主导地位,即使在80年代后进入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以石油为核心的烃类能源在各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也未被动摇。因此,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爆发以来,以获取安全稳定的石油供应为核心的能源外交战略在世界上主要原油输入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中,早已成为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几十年的发展而日臻完善。然而对于我国来说,能源外交的迫切性直至近年才逐渐显露出来。 长期以来,石油工业一直是中国工业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骄傲,石油产量迄今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五位,在过去几十年  相似文献   

2.
徐瑗 《南风窗》2012,(7):77-79
讲到能源安全,一个核心的问题是石油安全。我在今年春节后就跟李克强副总理谈过这一观点,后来又给他写了一封信,提出要充分重视石油安全,要认真研究石油替代方案。凡是可以不用油的地方,尽量不用。美国正在发生的"页岩气革命"和推行的能源独立战略将改变全球能源、经济乃至地缘政治版图。中国在密切关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同时,也把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至国家战略层面。继国土资源部对全国页岩气资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储量、生产、出口和过境的能源大国,自普京担任总统后,俄罗斯就把能源出口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俄石油即开始大量进入国际能源市场,对国际能源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所谓国际能源格局,就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国家能源计划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以民族主义为核心,包括能源安全、重新分配税收和“加拿大化”三个政策目标及一系列相应措施。该计划从能源、贸易和投资等多个方面对美国在加拿大的经济利益构成挑战,也是战后美加特殊关系的一个转折点。美国政府、国会和石油公司分别表达了对计划的反对意见,并向特鲁多政府施压,其效果却不尽人意。由于对美国市场和资本的高度依赖,国家能源计划事实上损害了加拿大油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终因美国石油公司大规模撤资而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5.
法国法国是最早建立石油储备的国家。1923年起,法政府要求石油运营商必须保持足够的石油储备。1925年1月10日,法议会通过法案,成立“国家液体燃料署”,管理石油储备。最初,其目的是满足军队燃料需求,后来演变成避免能源短缺冲击经济发展。上世纪60年代,法国率先实行的石油储备政策逐渐被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仿效。1968年,欧共体开始实施石油储备政策。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也实施了能源储备政策。法国石油战略储备由国家、专门机构和石油生产经营者三家共同参与管理并承担费用。国家成立了“石油战略储备行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石油储备的…  相似文献   

6.
媒体     
《南风窗》2016,(25)
正01中国与印度的能源消费之路将走向何处?英《经济学人》11月26日国际能源署表示,虽然印度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费总量还低于非洲国家,但是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印度经济增长和印度人口数量成为全球第一,印度将成为全球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引擎。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占据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60%,在2014年以前也推动了石油价格的增长。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与印度经济下行,国际能源署预测,假设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无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供求在21世纪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涵义。就国际政治而言,中国石油供求既与全球石油和能源安全密切相关,也颇具地缘政治涵义;就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石油供求状况不仅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还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石油和能源政策是当今各国外交的重点,并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密切相关。中美在能源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能源合作是今后中美外交的核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全球找油,美国是堵是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于中国的能源外交不应该过于敏感,目前世界的能源还远未达到枯竭的状态,作为世界主导能源,木材被煤炭、煤炭被石油取代,原因不是资源的枯竭,而是需求不足。只有中美之间加强合作,能源需求安全才能得到保证,需求安全促进供应安全,只有能源生产国的需求安全和能源消费国的供应安全都得到保证,整个国际能源市场才能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张路 《国际展望》2023,(2):137-157+162
2022年初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多年来因非对称能源依赖所累积的矛盾激化,引发的地缘危机直接造成欧盟能源短缺,价格飙升,能源问题政治化趋势明显。基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严重恶化,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上升。欧盟先后出台对俄罗斯的煤炭和石油禁令,主动对俄实行能源制裁。这是欧盟自成立以来首次从官方层面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能源市场,标志着在地缘危机的驱动下欧盟开始深刻变革自身的能源理念——由能源理想主义走向能源现实主义。欧盟正重新定位与俄罗斯的关系,并试图弥补以往由于认知偏差所造成的自身能源结构缺陷,扭转能源体系的脆弱局面,重塑自身的能源安全格局。相较于以前的能源政策,欧盟新的能源行动更加注重能源的结构性安全和相对的能源自主,但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经济利益和气候目标为代价,其行动的一致性和政策效果还受内部利益分歧和外部供应链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0.
孙永祥 《国际展望》2012,(2):48-66,135
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后果使众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和俄罗斯均属经济转型国家,国内经济发展需外力拉动。能源合作是加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但能源实力及其战略上的差异使两国能源合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双方在各自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按市场经济规律加以协调和解决,方可取得有效成果。  相似文献   

11.
印度的能源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印度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其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04年它的增长率高达8.2%,与中国一起被称为亚洲经济的"双引擎".然而,同中国一样,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惊人的能源消耗.目前印度的石油日均消耗量达200多万桶,是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日本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能源消耗量的增大和世界石油价格的不稳定,使得印度意识到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能源外交.  相似文献   

12.
美、欧、日、印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鸣  谢晶莹 《当代世界》2010,(5):47-48,51
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逐年减少,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为一种必然。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战略行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广新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实证明,21世纪,全球正兴起以新能源生态环境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发展实力的竞赛热潮,  相似文献   

13.
海湾国家资源民族主义与中国能源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资源民族主义"现象在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特别是海湾国家中悄然兴起,成为全球战略性能源投资中的首要风险。海湾国家作为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其资源民族主义的发展会对中国脆弱的国际能源供给安全带来怎样的冲击?是否会引发国际能源安全领域的"蝴蝶效应"?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探寻一条与海湾国家能源合作的共赢道路,是维护中国在海湾地区能源利益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就日常心态和社会学层面来说,现代文明一个最重要的基础乃建筑在能源科技和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之上,而石油无疑是现代能源中最重要的种类,因此,一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利用份额、占有和控制力度,以及影响他国利用、占有和控制石油资源的能力,无疑是衡量该国全球战略地位的最显著尺度之一.同时,围绕石油资源的开发、运输、交易而展开的大国博弈,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各国实施最高国家战略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说,围绕石油而构建的各种国际关系,或者是构成通往有关国家真正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最坚实地基,  相似文献   

15.
严小莉 《法制博览》2023,(25):87-89
能源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能源对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阐述我国能源调整发展战略。尤其是社会经济快车急停的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能源建设新目标,强调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这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书以日本为案例,阐述了能源安全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二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能源安全经历了以能源生产安全、能源来源安全、能源运输安全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在漫长的战后时代,日本能源安全经历了战后初期的困难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的石油供应黄金期;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的能源安全稳定期等.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数轮广泛且密集的制裁,其中,能源制裁是美西方采取的重要对俄政策工具。2022年12月5日生效的对俄出口石油价格上限政策,正是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深化,其目的是在确保全球市场可靠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打击俄罗斯石油收入,加剧其财政压力。美西方出台该制裁措施具有深刻战略逻辑,全球“能源丰裕”新常态改变了原有能源权力结构。同时,美西方整合内部力量和优势强化该制裁的可行性,体现出美西方之间较强的政策协调能力,这对未来大国战略竞争及竞争工具选择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石油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它牵动着许多国家的战略"神经".因此,每一个国家都需要确立一个长效、可行的石油发展战略,以确保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大的震荡,政治局势不会出现混乱,社会不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了解世界石油的分布状况、基本竞争态势以及世界大国的石油发展战略,对于我们了解世界石油总体格局、认清世界各国的石油战略有很大的益处.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频繁波动,油价持续走高,世界石油供应多元化趋势也进一步凸显;大国能源关系加速调整,竞争与合作已经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19.
李兴 《当代世界》2011,(3):33-35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是重要的国际战略性资源。石油被称为“黑金”,天然气被称为“蓝金”。作为世界能源出口大国和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俄罗斯和美国对能源政策的调整,必将对世界能源格局和能源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印能源海外结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11事件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加大了对中亚的政治、军事、经济渗透,对我国参与这一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构成了挑战。专家指出,在此形势下,我国企业“走出去”以购买油田股权的方式,积极参与周边缅甸、越南、泰国等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并利用地缘优势共同建设周边国家至云南等西南省区的石油天然气输送项目,将成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又一重要选择。而这一选择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层面上都不能忽略印度的存在。2004年印度在能源消费大国的排名中上升到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