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州统战》2001,(12):27-27
一、《宪法》中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直接涉及宗教问题的条款有两条。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  相似文献   

2.
《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传统哲学、古典文学以及前人的历史教训和生活经验等。在“两论”文本中,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出发,通过灵活运用典故,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选择、批判与继承。这就使得“两论”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合理转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总的来说,“两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传统文化也在毛泽东思想中焕发了生机。应该讲,毛泽东在“两论”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正确扬弃,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深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书继续并修正了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正义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它的哲学阐释。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假定在“秩序良好的社会”里,存在着相对稳定和同质的基本道德信念。然而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互不相容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多元共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创新和发展概括为“三论”:“合作论”,即党与宗教界“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关系;“管理论”,即政府与宗教的关系,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适应论”,即社会与宗教的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文章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对“三论”的形成脉络、理论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午夜的孩子》中,拉什迪描写和展示了印度独立前后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民众的共处与宽容,语言在“去殖民化”中的相融,并把多种宗教文化典故纵横交错地融为一体,从多角度表现了他追求文化相融的观念和理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就是最基本的哲学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哲学上的结晶,“两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两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既是对“两论”的继承又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宗教市场论是宗教社会学中新的研究范式.“中国三色宗教市场论”为把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提供了独特视角,但宗教市场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宗教的实际,也凸显了高校宗教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宗教教育可以借鉴“中国宗教三色市场论”的思路,重视大学生被虚拟宗教市场吸引的现实,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努力培育大学生理性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8.
咨询台     
问:“法轮功”利用了佛教、道教的一些说法和教义,它和真正的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答:“法轮功”虽然利用了佛教、道教等宗教中的一些说法和教义,却绝不可将“法轮功”与宗教混为一谈。“法轮功”对这些宗教加以利用、歪曲和攻击,事实上对这些宗教也造成了伤害,正常的...  相似文献   

9.
关俊红 《求索》2008,(5):197-199
论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五个版本“凡例”的对比研究,发现半个世纪以来《现代汉语词典》“凡例”保持整体结构、编纂理念基本不变,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一部辞书在不断修订,其凡例也应随之有变。要注意吸取语言学领域新的理论和观点,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调整,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疆宗教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通过对爱国宗教人士进行培训和组织参观考察,使他们的思想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地在宗教界开展勤劳致富活动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勤劳致富的爱国宗教人士典型。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共同组织由《新疆日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新疆经济报》、《亚洲中心时报》五家新闻单位组成的记者采访团赴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对三地州在宗教界开展勤劳致富活动,对爱国宗教人士勤劳致富的典型进行了实地采访,采访团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南疆三地宗教界出现“四多”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朱雅琪 《甘肃理论学刊》2012,(6):142-147,155
刘勰的《文心雕龙》堪称我国最具系统、最为成熟的文学风格论创作。其中《体性》篇更是风格的专论。本文详细分析《体性》篇风格论的特色,指出其以“人”为本的基调,并进一步分析此种论述所表征的“人”的形象及其出现之时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舒 《前沿》2009,(5):171-175
颂诗本义的释述,历近两千年,形成众家之说,至今已有十余种。刘毓庆先生首提“颂为原始宗教诵辞说”,他用因诗求史,以史证诗的分析方法,利用甲骨文、地方志、考古文物等文化史料,为颂诗研究注入了新风。刘先生之文并非完美,仍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黄山区注重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工作.使宗教界与社会各方面关系更加融洽。一是注重教育引导。通过座谈会、培训班、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和《安徽省宗教事务条例》,将“两个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纳入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法制教育范畴,同时,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与台湾关系法》企图通过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现状”保护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霸权利益,反映了美国强权政权竭力延缓中国统一进程的实质。《与台湾关系法》深层次伤害中国人民心理,影响了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给台海地区带来不安定因素;美国流行的同《与台湾关系法》相关的“维持两岸军力平衡论”、“售台防御性武器是台湾防卫之必需论”、“优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论”等违背政治现实,损害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保卫延安》的宗教情怀与战争叙事的现代性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翔宇 《理论月刊》2007,(3):128-130
《保卫延安》的文本中充斥着世俗的宗教情怀:革命叙事中的朝圣般的崇拜情感、布道式的广场效应、宗教化的言说姿态三方面是对宗教仪式母题的某种转嫁和借用。文本滋生宗教情怀的内在原因是战争文化思维与宗教逻辑的互通性以及作家对民族国家的现代性想象与宗教某些内容、规则不谋而合。这种战争的宗教情怀的叙事方式是对战争记忆和新社会秩序的“合法性”的一种文本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16.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我们党在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在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十年“文革”大动乱,泛滥于中国大地的“极左”狂潮,诱发了一场消灭一切传统文化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灾难。表现在宗教领域,则导致了用行政手段消灭宗教的浩劫,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党与宗教界的统一战线被破坏无余,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水火不能相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和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出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相适应的提法。后来,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观点越来越为大家所赞同。但是,这种相适应是宗教适应社会主义制度,还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还是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提法不尽一致。江泽民在199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使“适应论”的提法科学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王强 《求索》2008,(11):118-120
《黄帝四经》提出“道生法”的命题,暗含着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向宇宙生成论的转向,它继承了老子的“道”论,吸收了古代的阴阳学说和气论。“道生法”的命题包含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在理论形态上集中体现为对“阴”与“阳”的反思。老子的宇宙论虽然是为了建立人生行为、态度的模范所构造,但他所说的“道”、“无”、“天”、“有”等观念,主要还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性格。而《黄帝四经》宇宙论的意义渐向下落,向外展开,“阴阳”成为宇宙万物化生的根本动力,由动力又逐步转化为宇宙生成的法则,以此来完成了“道生法”的宇宙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8.
作为鲍威尔宗教批判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异化论”源自于黑格尔的“不幸意识”,最为鲜明地体现了鲍威尔宗教批判的锋芒 ,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一起构成马克思由宗教批判向政治、社会批判过渡的理论前提。全面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之作为超越一切思辨哲学的根本性质 ,鲍威尔的宗教异化论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历史环节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个新的维度———宗教批判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将中医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总结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和于术数”中的“和”即中和、适中.含有适当应用之意:“术数”,这里特指养生的方法和技巧。中医养生不仅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信奉各种宗教者多达近50亿。宗教信仰者大都怀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善良的心。然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却利用人们的美好愿望去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从而导致了邪教的产生。据统计,目前全球邪教组织约有3000个之多,信徒达数千万。特别是世纪交替之际,世界各地的邪教活动更加猖极,形式多样,大都借助宗教的神秘色彩,披着宗教的外衣,宣扬所谓“末日伦”、“救世论”等,迷惑民众,骗财夺命,严重扰乱社会安全。近年,这些邪教组织制造了一起又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令人发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