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大军进城,全国青年学生唱起《延安颂》——“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在全国青年心目中既神秘又圣洁,令他们无限向往,心醉神迷。1949年以后,“延安出身”成为新社会的入门券,“延安一代”成为新中国知识界的主导群体,他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带进城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意识形态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2.
欧文华 《当代广西》2012,(15):46-46
“到延安去”,这曾经是一代进步青年的心灵渴望与人生追求。“到延安去”,这也是当代青年寻根溯源,感知红色传统的内心召唤。5月30Et至6月5Et,崇左市2012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赴延安进行体验式学习,锻炼党性。学员们聆听专题讲座,开展现场教学,参观革命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杨家岭到风凰山麓,从宝塔山到南泥湾……一周的时间,一路的感触,满怀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田丰 《人民论坛》2022,(9):26-29
党的青年政策始终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不同历史阶段的青年政策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从大革命时期的“到劳动阶级中去”,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到延安去”,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及“到改革开放最前沿去”,党的青年政策实现了从个人引领到组织领导、从运动鼓励到制度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当前,我们党的青年政策更加鼓励“回到青年中去”,即重视与关爱青年的发展,努力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环境,让与时代同行的中国青年可以在新时代大有所为、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一传记的主人比我晚几个月到延安,那是1940年,都在中央青委,住在大砭沟口的一个山头上。兰瑞是从重庆来的,原在当地青委系统做地下工作。我原在湖南省委组织部兼省青委的工作,1939年到南方局开青年工作会议,冯文彬、胡乔木从延安到重庆来指导,会后乔木到湖南检查青年工作,由我伴行。由于在湖南有些“暴露“,南方局调我去延安,又与乔木同行,就被留在中央青委了。1941年,兰瑞去了中央研究院,我到了刚创办的《解放日报》。以后就没有碰过面,后来知道她同李昌结了百年之好,这样,我们都同中央青委的老关系结了缘,如胡乔木、于光远等,晚年我同冯文彬还有过一段工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赴延安的14位陆川县青年刘毅生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当年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壮烈情景。抗战开始不久,全国就有大批青年自筹路费,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到抗大学习”...  相似文献   

6.
苏燕平 《前沿》2004,18(2):188-190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 ,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 ,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 ,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旺盛的“创业欲”,这是八十年代青年精神上的一大特点。伴随着“创业欲”的不断产生,“成才热”也正扑面而来。他们已一改“只在家门口”的传统观念,敢于正视创业道路上的沟坎、荆棘,渴求用智慧与自然抗争,希翼或正在施展宏图、大干一番。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样的青年去从事改革开放的“第二次革命”,必能取得成功。这是我们的调查体会之一。  相似文献   

8.
他喜欢打篮球,她喜欢跳肚皮舞,但“90后”的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一大学生村官。 其实村官并非“官”,是基层的特设岗位,更多地需要年轻人默默地奉献。他们在最富有朝气的岁月年华扎根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用青春谱写出当代青年的“村官style”。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青年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青年运动郑毛泽东同志从1935年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到1948年指挥延安保卫战后进入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在延安地区共住了13年。这也就是人们通称的“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艰苦、最伟大、为胜利奠定坚实基础的时期,也是中国青年运动史册上令人向往、极有意义、十分光辉的一章。(一)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及其战友十分关怀和重视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他们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和变化,及时地对青年运动作出重要的决策,指引着它走上健康发展和向胜利前进的道路。1935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剧变。国际上法西斯反动势力抬头,各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在此情况下,共产国际七大决定建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要求各国党团组织实行根本转变。青年共产国际六大坚决贯彻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提出改造各国共青团,使之成为广大青年群众的组织,以适应建立世界青年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需要。1935年12月,党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会议上,也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这就要求青年运动和青年组织克服关门主义倾向,真正担负起团结千百万青年参加到党领导的抗日民族战线中来,反对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在这难忘的历史时刻,我想起了延安的枣园文工团。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界依据《讲话》精神,联系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整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延安文艺界开始面向工农兵,群众的文艺活动迅速发展起来,街头剧、秧歌队走向群众,走向农村。中央社会部所属的西北公学,集中了一些文艺人才。他们是在整风过程中从鲁迅艺术学院、青年剧院等部门调来接受审查的同志。在康生发动的“抢救运动”中,一些人被错误地打成“特务…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脚步正一分一秒地趋向清晰,青年们会发现“世纪末情绪”正越来越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他们有时因神往着新世纪的曙光而冲动、兴奋和激越,有时又因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世纪的巨大“不确定性”而困惑、迷惘和烦躁。作者是如何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青年的“世纪末情绪”的?请看“青年世纪末情绪的社会学与心理学解读”一文。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年的政治素质可以直接地从他们对党、政府和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中去把握,也可以间接地从他们的日常政治参与态度以及他们心目中的“政府形象”中去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贴近现实。“三个代表”思想在实践中的有效贯彻,无疑将影响到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态度与对政府的评价,进而决定着他们的政治素质乃至未来中国社会的走向。综合各类调查数据后发现:当代青年的参与态度处于边缘状态,但对杜会问题则处于高度关注状态——这两者的长期不平衡极可能引发认同危机。另外,数据显示青年对政府形象的评价呈正向提升态势,但势头并不强劲;而对反腐问题的解决及对党员整体形象的评价暂无令人更乐观的信息。这也就更凸显了“三个代表”思想有效贯彻的现实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延安,是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同时,延安那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漫漫黄土高原,还有另一种象征——贫穷。历史的脚步跨入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国家决定给予延安这个革命老区一项特殊政策,允许他们在延长油矿管理局统一布署之下开采当地的石油资源,以帮助  相似文献   

14.
1938年秋,一对青年知识分子夫妇从大后方辗转来到当时为千百万革命青年所瞩目和向往的圣地延安。男的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医学科学家的何穆,女的是当时中国文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女作家陈学昭。 何穆和陈学昭30年代曾留学法国,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们舍弃了在  相似文献   

15.
东方巨人的魄力青年毛泽东为何不留学?任武雄到国外去留学打工,几十年前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数人在欧洲战场上丧生,法国等国家缺乏劳动力,于是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提倡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勤“打工”,俭学就是过着俭朴的读书生活。那时,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等就在他们所组织的新民学会内响应。他们认为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国外去可以开阔视野,吸收世界上有益的新思潮和科学技术,又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对闭塞的中国,对求学无门求业无路的青年来说是个佳音。于是他们从1918年开始就积极酝酿,推动青年到北京、保定等地的留法预备班学习法文,准备出国。毛泽东又多次到上海欢送青年到法国去,然而地自己却没有去。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外国学者说:因为毛泽东没有学好外语,所以他后来始终没有去。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当时到外国去的青年,并不都是学好了外语才去的,大多数人是到国外才学好外语的。那么,青年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到外国去留学呢?青年毛泽东未将赴法勤工俭学视为青年的唯一去向,他认为要根据各人的特长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国。他在1918年一开始推动青年赴法留学时,就劝新民学会会员罗学  相似文献   

16.
李扬 《探索与争鸣》2022,(1):74-82+178
地方路径启发我们重新发现被宏大叙事遮蔽的地方经验,在空间维度下审视延安文学,无论诗人“写地方”的难题,还是在书写“民族形式”时折射出的延安文学建构的内在逻辑以及诗人的精神结构,都意味着个体受到书写地方的“规范”,而后又凭借自己的生存体验与“规范”形成互动,两者合力塑造了延安文学。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流散状态与精神体验,也使得“延安”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一方面延安经验影响了许多作家的思维方式,以致他们离开延安后仍带有其烙印;另一方面延安作家与其他区域保持着精神联系,并高度影响了其他区域的文学。“延安路径”参与了抗战文学版图的建构,更在超越地理与物理层面的意义上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7.
阿尔比马尔报告以后青年工作的发展,包括建设项目的投资,显然没有明显增加青年归属青年俱乐部和青年组织的比率。阿尔比马尔和有关中心、地方政府的主动性也许在控制五十年代出现的衰退状况是成功的,但似乎没有照顾到那些被阿尔比马尔称之为“没有俱乐部会员资格”的那部分青年。其后将近十年出版的费尔贝恩—米尔森报告所提的意见是有一定的调查做基础的,即他们发现,青年工作的对象排斥了低于法定年龄的那部分青少年,因此,从总体看,青年参与到青年工作的活动中去的百分比是下降了。他们认为,把法定年龄定为14  相似文献   

18.
涂敏霞 《青年探索》2005,(4):50-51,27
六、青年人对现职工作的责任感尽管有部分青年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感到不满意,但是,当企业有问题时,他们会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调查表明,对于“企业有问题是企业的事,雇员没有必要去理会”这个说法,82.8%的青年表示“不同意”,6.4%的青年则表示“同意”,另有10.7%的人表示“不知道/难说”。可见,大多数青年对企业还是具有一种责任意识,因此,当问到“企业给你升职加薪,你要负更多责任,你愿意吗?”时,88.5%的青年表示“愿意”,表示“不愿意”的仅有5.3%,表示“不知道/难说”的占6.2%。可见,足够的薪金回报能焕发一个人对责任的承担。七、价值取向对…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创办学校,培养人才,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以后,都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抗大、陕北公学、安吴青年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等院校。其中,抗大成立最早、人数最多、影响也最大。去延安、上抗大,成为当时广大革命青年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中,关于一般农民的较多,而针对青年农民的较少;在对农村青年教育研究中,关于思想方面的较多,而针对创业成才教育方面尚不多见。结合调研情况作如下探索。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成才社会氛围。一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宣传渠道向农村青年宣传介绍来自各种渠道的致富信息,发布项目的市场需求、综合效益、销售途径等,拓宽农村青年与外界的联系面,并鼓励他们敢于走出去,到外面去挖掘创业的“第一桶金”。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那些市场意识、创业意识、辐射带动力强的农村青年创业成才典型,用他们的创业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