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晴空一“鹤”──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发展掠影周恩政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自贡鸿鹤化工总厂)建于1958年,是我国大西南建设的第一个纯碱制造企业和我国第一个生产二氯甲烷,填补了有机化工一项空白的厂家。然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鸿化”...  相似文献   

2.
1978年10月,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的江宁机床厂等六家企业,率先向中国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发起冲击,赢得了利润提留、自筹资金扩大再生产、销售部分产品、计划外生产等基本权力,由此揭开了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作为政府管理企业、调度生产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首当其冲地成为这一改革的冲击对象。 于是,在“婆婆”与“媳妇”之间,展开了一场放权与收权、松绑与紧绑的抗争。 .对此,一位中央领导感慨道,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多就要找事做,你放权,他收权,权力怎能放得下去? 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央决定在宝鸡、自贡、江门、潍坊等16个城市进行改革试点,通过精减机构、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解除政府与  相似文献   

3.
石典 《瞭望》1987,(52)
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江门、丹东、潍坊、苏州、无锡、常州、马鞍山、厦门、绍兴、安阳、洛阳、黄石、衡阳、自贡、宝鸡、天水等16个中等城市进行机构改革试点。两年多来,这些城市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怎样?本刊发表一组文章,从总体和几个试点布的具体情况,对这一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浮云 《瞭望》1999,(29)
今年早些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一份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地方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注意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以确保中央政府政令畅通。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进行得迅速、平稳,卓有成效。改革中的一些作法和特点,必然会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产生导向、影响甚至直接借鉴的作用。择要而言有以下几点:改革的力度大、速度快、运作平稳。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方案的形成过程只用了3个多月,制定、审批各部门的“三定”方案只用了2个多月,各部门实施“三定”方案也只用了3个多月,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5.
蒋诵  凌力 《瞭望》1993,(37)
这篇来自四川自贡的报告,读来深受启发。自贡的实践说明解放思想对做好工作是多么重要。自贡是一个以盐兴市的老工业城市,历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但是,过多的陶醉变成了包袱,建国之后的三十多年间,虽然有过若干次机遇,但一直没有突破“盐井意识”的束缚,最终陷入困境。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们丢下了历史留下的沉重的包袱,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了新的经济支柱,从而使自贡的经济开始走出了“山穷水复”的困境。这是思想解放的成果。如果没有对传统的“盐井意识”的突破,便没有今天的行动;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便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新的发展战略。什么是解放思想?从自贡的实践来看,不受旧套路的束缚,不跟着潮头起哄,一切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决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步骤,这便是解放思想。而思想一旦解放,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6.
宝鸡市进行过多次机构改革。分分合合,撤撤并并,轰轰烈烈,最后又故态复萌……。不可否认,历次的机构改革,都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各次改革都没有避免机构和人员减而复增的结局。因而,1986年5月,当宝鸡人得悉本市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6个中等城市机构改革的试点市之一,市政府领导已南下江门“取经”时,机关中免不了有一番纷纷扬扬的议论。有些人为宝鸡能“搭”上全国这趟“快车”而鼓舞;有些人则担忧机构改革“重蹈复辙”。  相似文献   

7.
借鉴物质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从政府部门辅助类内设机构、业务类内设机构的组织设置和职能配置实践可知,政府机构改革“化学反应”可以看作一个政府部门内部的结构问题。政府机构改革“化学反应”建立在部门内部结构及其组成元素的基础上,旨在实现部门内部元素的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政府机构改革“化学反应”应遵循部门内部结构元素的制约共变逻辑,基于内设机构的正式自主性与事实自主性形成纵向上的制约共变关系,在辅助类内设机构与业务类内设机构之间形成横向上的制约共变关系。同时,也应遵循部门内部结构元素深度融合逻辑,形成纵向上内设机构与领导班子之间、横向上内设机构之间的职能协同关系。因此,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化学反应”,应采取部门内部组织结构优化的方式,通过内设机构职能优化协同,完善内设机构组织运行的结构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团结》2009,(2):40-42
2008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中编委会议,拟定了关于省级地方政府“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加强机构优化整合,在实行大部门体制方面积极进行探索”等四点部署,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意见》,其后召开的地方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涉农的“7+1”指导思路,即改革将涉及农业等七个领域,再加上一个“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各省将于2008年底前上报具体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结束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对各级党和政府实行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李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这次机构改革,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的队伍。”国务院决定,在今年内完成机构改革的“三定”任务,现有机关干部的50%将通过多种渠道被精减。当前的机构改革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而“下岗”干部的安置问题,则是这次机构改革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这次机构改革的成败,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重大问题。而机构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则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和发展完善。因此,建立国家公务员失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随着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通过,拉开了这场革命的帷幕。回顾建国以来,我们历次进行的机构改革都无一例外地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历史怪圈,这一次改革能否走出循环,在千年转换之际,“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企盼。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次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分析,对这次机构改革的前途命运作一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50)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99年会于11月24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人士认真探讨了政府机关如何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简称“三转变一提高”)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新时期行政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深化行政改革的关键环节。“三转变”实现与否是行政效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多次行政改革的经验教训表明,只有切实抓好“三转变一提高”,才能根本避免重蹈膨胀———精简———膨胀的覆辙,巩固和深化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已取得的成果,推动正在进行的地方机构改革。目前,从总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自建国以来,进行过多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给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目前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这些弊端直接阻碍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并且严重影响着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抓住当前有利机遇,推进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克服这些弊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是进行机构改革的前提。抓住了转变职能,就是抓住了机构改革中的“牛鼻子”,抓…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必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我国已经确立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取向,但是没有“大社会”是实现不了“小政府”的,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是一条培育和发展“大社会”的重要途径。非营利组织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对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应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前四次改革以精简人员、撤并机构为主,但长期难以摆脱政府机构“膨胀—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后两次改革以政府职能转变、权力下放和政府职能整合为主,但仍然存在改进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政府改革新的解释框架——帕金森定律的规避,认为我国政府机构具备帕金森定律产生的条件,政府改革易受到帕金森定律影响,因而,应采取“减政精兵”的对策来破坏“帕金森定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同时,新一轮政府改革应该在完善现行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和推行政府雇员制.  相似文献   

15.
左然 《瞭望》1998,(27)
着眼于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政府职能转变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特点左然国务院组成部委、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已全部经总理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并陆续下达。这标志着国务院机构改革迈出了成功的重要一步。这次机构改革方案的...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2,(47)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县级机构改革作为整个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9年起,中央有关部门就在县级进行机构改革试点。今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以来,全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县级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也迅速在全国各省、自治区铺开。李鹏总理十分重视机构改革工作,多次就这一重要改革发表重要讲话。日前,李鹏总理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9次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来看,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机构改革一直处于“合并与分开、精简与膨胀、集权和分权”的怪圈循环之中,虽然历经多次,但却收效甚微。而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及其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每次都有实质性突破并取得显著效果。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厘清纵向不同层次政府的职责,即实现“职责异构”,这也是当前大多数较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在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领导干部培训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领导干部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关注度非常高,对新一轮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较有信心,但也有“换汤不换药”的担忧;对当前我国行政体制和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醒,对转变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充满期待;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重点任务认识明确,认为省直管县应加速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有新举措,对避免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一再膨胀”怪圈提出建议;对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涉及个人利益的态度较为开明积极,同时希望组织上考虑个人意愿.  相似文献   

19.
行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和教训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机构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及教训,前苏联转型中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设置也提供了前车之鉴。必须明确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设置所要遵循的原则。“国务院大部制——直管县——划小省级行政区域”三大改革联动,不失为政府机构的设置和改革的方案选择之一。用10年或更短的时间,逐步将行政、执法和司法机构全额由财政供养,使行政、执法与利益和金钱相分离。  相似文献   

20.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揭开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幕。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顺利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选贤任能是根本。在推进机构改革这场革命的进程中,我们重温邓小平关于“选贤任能也是革命”的重要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