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江 《新民周刊》2012,(24):28-33
上海三级甲等医院中"头把交椅"瑞金医院,最近"不可思议"地大张旗鼓地搞了一场"秀"——医患角色互换。这种"秀"到底能解开几个疙瘩?会不会沦为又一场浮云般的医患双方诉苦会?说起来,医院,除了民营的,向来有点清高,也不是不爱和媒体打交道,只是有主动宣传意愿的也就是那些争了"国内、  相似文献   

2.
大为 《新民周刊》2012,(15):62-65
"黄穗事件"一波三折,其真相到底是什么?究竟谁该为这一事件埋单?近日,已经退役、消失3年的湖南籍羽毛球世界冠军黄穗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并在中国体坛掀起了一场"叛逃"风波。从最开始湖南乒羽中心策划的"被失踪",到后来滋生的"领空饷",再到日前黄穗本人在微博上的强力反击,"黄穗事件"一波三折,其真相到底是什么?究竟谁该为这...  相似文献   

3.
黄祺 《新民周刊》2012,(17):36-38
医患关系到今天,似乎已经走进死胡同,而这样尴尬的境地,给年轻医生的培养带来莫大的阻碍。如果不解开这个死结,我们老了,到哪里就医?我们的孩子,到哪里就医?医生是一个如此特别的职业群体——每个人都需要他们,每个人都见过他们,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工作状态所知甚少,对他们的生活和困惑更是无从了解。正因为这样,一个名为"急诊室女...  相似文献   

4.
疏不间亲?     
孟静 《新民周刊》2012,(15):87-87
我们的骄傲与自卑混杂着,他们的自卑与骄傲混杂着,我们的经济没有阔绰到像美国人那样令他们臣服,他们的文化没有强大如好莱坞那般令我们闭嘴,双方实力相当,方有审视与较量。两名演员关于"到底谁在耍大牌"的话题新鲜吗?不新鲜。这是太阳底下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一场单打独斗变成群架、混战、殃及池鱼,必然要有这个话题的可延展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以"先锋"闻名的作家洪峰,继"乞讨事件"后,再以"被群殴"而进入公众视野。这一非写作本身的"作家事件",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是村支书吕昌贵仗势欺人,还是租金矛盾引发的邻里纠纷的大爆发?其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曲折和隐情?  相似文献   

6.
杨江 《新民周刊》2012,(21):24-29
就像一台手术,面对多病缠身的医疗体制,两部"通告"即便能"搞定"医闹,也算不得"医术"高明,如何兼顾医患双方的"法、理、情",需要更高明的"心术"。河南安阳28岁女医生张娟自杀事件的起因以及在她所供职的医院所引发的效应,可被视为北上广等大城市医患关系现状的"前传"。  相似文献   

7.
应琛 《新民周刊》2012,(21):35-37
理论上说,医患纠纷不是没有合法的解决途径:卫生系统,司法系统……但这些渠道往往被患者一方拒绝:"我们不信"。如今,人民调解的方式受到"重用"。不管是医院还是患者,都期待一个说话公正的裁判者。  相似文献   

8.
《新民周刊》2012,(46):22-23
许多初出国门的中国旅游者曾经觉得老外很夸张:天刚擦黑一家家铺子就都关门了,周日里甚至整天都不开门,怎么看都不像正经做生意的样子。老外也觉得中国人很夸张:买东西嘛,多大点事儿,居然成了旅游的一大关键词?到底是谁夸张呢?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大概真的会哑然失笑:一大堆中国人深更半夜守在电脑前"抢跑道",把一个莫名其妙的"...  相似文献   

9.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23):8-8
《人民调解,最"土"最有效》(2012年第21期)如何修复医患关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从破除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等制度上给予解决,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即在医界倡导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归根结底是人文医学教育问题。与其他教育一样,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只注重医疗技术上培养,衡量其合格与否,关键指标是医疗技术,至于人格  相似文献   

10.
春节前,我们发热门诊突然转来一位新冠肺炎疑似者。我套上防护服,进入层流病房采集患者生命特征一手数据,并安抚其焦虑情绪。接下来的几天,就医人数持续攀升。一天下来,光喊号喉咙就哑了。经常是下午两点,护士长出去告诉挂号者,医生还没吃午饭。满满一房间的患者竟立刻安静下来,急忙为我让了一条"路"出来。我觉得这是医患之间互相体谅的心灵之"桥"。  相似文献   

11.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18):8-8
《将心比心看医生》(2012年第17期)为什么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院首先应反省自己,要赢得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前段时间央视报道。  相似文献   

12.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6,20(3):124-134
对于从未近距离接触美国、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且缺乏深厚学术积的青年研究人员来说,给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书做评,难度可想而知。但笔者不揣浅陋,愿尝试对亨氏的新著《我们是谁?:美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①(以下简称《我们是谁?》)做一简单评论。一《我们是谁?》  相似文献   

13.
王若翰 《新民周刊》2012,(23):74-76
如果没有医患对立的社会背景,吴光禹醉酒殴打医生仅是治安事件,可能不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如果吴光禹没有成为街谈巷议的对象,母亲司永珍也许不会选择跳楼。那么,悲剧究竟该归罪于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相似文献   

14.
<正>法律的指向绝对不应该简单停留在这些"临时工"身上,而应该去反思到底是谁在给这些"临时工"作恶的空间。广东英德最近查处三名对失足妇女进行敲诈勒索的辅警,他们要求失足女每天支付每位辅警200元的费用,这样安全就有保障。辅警不仅拿走该女子1500元,还强行与该女子发生性关系。在失足女离开英德后,辅警甚至公开在派出所与失足  相似文献   

15.
陈冰 《新民周刊》2022,(6):66-69
大脑如何编码时序信息是极为重要的未解之谜。这项研究成果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重要工作。bi、da、ku、pa,bi、da、ku、pa,bi、da、ku、pa。默念三遍,记起来是不是挺容易的?如果把这四个音节倒着念出来呢?有点难了吧。人类到底是如何记住这些信息的?说起来有点遗憾,我们所知甚少。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处理纷繁复杂的时序信息。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5月,涟源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并接受了7名人大代表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至此,代表辞职制度在该市已经整整实施了6年,代表辞职也从实践探索层面成为"常态",在代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项制度从设立、推行,到进一步的规范、完善,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又是遵循什么原则和程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我们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7.
黄祺 《新民周刊》2012,(36):30-32
在批评中国教育时,需要先想想我们批评的到底是教育吗?除了足球,在中国,最容易被人骂的目标恐怕就是教育了。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所有问题中,教育问题最为严峻"。但也有教育人士称,舆论对中国教育的评价有失公允,教育成为社会风气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8.
周克华被击毙一周以后,对周克华死讯的质疑未见平息,反而从最初的"被击毙还是自杀",升级成"死的到底是不是周克华本人"。周克华的死像是一面三棱镜,立在公权和公众之间。"这到底是公民意识的觉醒,还是怀疑一切的执拗?难道猜疑猜测,真的成了多元时代的隔离墙?"  相似文献   

19.
近日,央视二套的一则报道引发关注。这一节目列出了上海近三年的文科一本分数线分别是"2009年471分,2010年464分,2011年468分",而浙江的分数线是"2009年606分,2010年590分,2011年571分"。节目主持人据此追问:高考录取,谁有资格占一百分的便宜?  相似文献   

20.
燕舞 《新民周刊》2013,(1):70-71
"那这些闲书谁读?我读。天谁来聊?我来聊。"2012年岁末,一个周日午后,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回到离开21年的清华大学,进行题为"欲望与理想的界限"的演讲,并分享其最新作品——由铁葫芦公司策划和推出的脱口秀演讲集《晓说》;数月之前,他还出版了实验性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