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  张苏柳 《法律适用》2021,(4):101-112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是恶意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侵权行为,隐蔽性强、危害大、群众反应强烈,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造成不利影响,而知识产权的法定性、专业性给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识别和规制带来难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的案由,但该类型纠纷的构成要件、相关裁判标准尚...  相似文献   

2.
杨涛 《法学评论》2024,(3):80-91
我国知识产权法定赔偿从补充型、兜底性条款演变为主导型、绝对化的损害赔偿量化方法。这一趋势虽有违立法初衷和制度理性,却隐含着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内在诱因。现今,法定赔偿走向异质化,正遭逢立法与司法规范冲突、规则运行的肆意风险、价值指向模糊不明等诸多制度困境和法治危机。通过检讨,法定赔偿的司法主导模式存在强任意性和弱规范化的裁量结构缺陷,放任行使难免激发负面效能。认识论上,不宜简单将其视为司法效率优先的概念工具,而是秉持赔偿公正与司法效益协调统一的价值构造代之。基于此,在肯定司法必要裁量赋权的同时,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应回归裁量规范的本旨要义,恪守妥帖的功能立场,围绕司法判赔裁量展开立法技术运用和要素规则指引,限制消解其不利因素,舒展张扬其优势特点,以契合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目标与宗旨。  相似文献   

3.
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赔偿(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法理论认为.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个: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存在;因果关系的存在;主观过错。实践中判断一般侵权行为是否成立。也以此四点为标准.缺其一则不构成侵权。但是上述要件在适用于知识产权侵权时,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主张知识产权侵权判断应严格依照上述四点。有人则基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提出应具体分析。争论的主要之点在于:损害后果和过错是否是知识产权侵权构成的必需要件。  相似文献   

5.
民法上之损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损害是权利和法益受损的一种不利益状态。其既可因违法行为所致,也可因合法行为、事实行为或自然事件而生。因此,损害并非仅仅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而是一种具有广泛含义的法律事实。通过对损害本质和形态的研究,作者认为损害具有不利益性、不自由性、不平等性、客观性和应补救性等特点。为了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必须在法律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损害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6.
柳福东 《知识产权》2008,18(6):9-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前十年制定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又用了十年时间,逐步扩大对外交往,融入国际保护体系,在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实现了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完成了从知识产权初步建立向知识产权发展完善的转变;近十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立法、知识产权利用、国民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对外交流、知识产权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面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利用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从而逐步实现从知识产权弱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伟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十分必要。本文针对我国知识产权法院建立中的管辖问题、法官队伍问题提出了建议,并认为"三审合一"的模式可以成为过渡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回应WTO机制的知识产权人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平  孙玮 《知识产权》2004,14(1):53-55
一、入世后凸显对知识产权人才的迫切性需求 世贸机制主张取消关税壁垒,建立白由统一的国际经贸格局,发达国家依靠关税壁垒并藉此维持的竞争优势必将受到冲击.但发达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此种状况下仍能利用知识产权制度重新获得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9.
略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郭民生 《知识产权》2006,16(6):33-38
在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经贸规则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调整和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国家知识产权富民强国战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富民强国战略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有限的创新资源,在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成果的产权化、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和市场竞争的优势化,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肖尤丹 《知识产权》2007,17(3):12-19
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物质保障,技术创新必须与金融创新相结合。我国在知识产权产业化的问题上,目前没有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整体、多元金融保障体系,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亟待完善。而知识产权信托制度的引入为知识产权融资和成果转化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路径,辅以有效的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多元融资手段和必要的创新保障——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将有利于这一问题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评价与反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其立法背景、国际对策、保护水平、行政管理、司法体制、运用效果、文化基础、制度模式、战略实施等状况如何,需在法学层面上作出理性总结和思考。笔者试从民间视角,以学术研究,提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评价的"蓝皮书"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从"Idea—IP—IPRs"框架看,知识产权(IPRs)的本质属性既体现为作为知识产权客体之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也体现为知识产品所蕴含思想观念的信息性。上述本质属性决定了知识产权拥有一种不同于物权的权利属性——二阶性(second-order)。此种二阶性决定了知识产权请求权在知识产权侵权救济制度中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3.
陈昌柏 《科技与法律》2009,80(4):28-31,55
在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强有力的商业竞争工具已从单纯的法律意义上的垄断转化为一种经济垄断,“过去是军队,现在是专利”,现在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掠夺的手段主要依靠知识产权。中国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我们提倡自主创新的同时,适当引进或购买其他国家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知识产权,同样可以构成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产生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产权资源,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相抗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应立足现实,建立起由《知识产权基本法》统领的各单行知识产权法规并行的新的知识产权立法模式,这是对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新的形势下的理性定位,还知识产权制度以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信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蓓蕾  安中业 《法学杂志》2006,27(5):143-145
知识产权信托作为一种有效的财产管理制度,是一种全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但我国的知识产权信托理论探讨不多,无疑给知识产权信托的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对知识产权信托的标的、生效条件、受托人的责任、信托期间知识产权无效时的法律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为知识产权信托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该来了     
在分析我国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上,就知识产权的教育、战略和文化"该来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技术竞争的加剧,使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企业已经开始领略到了知识产权这柄商战利剑的凛凛寒气,如今贸易的障碍已由最初的关税壁垒发展到技术壁垒,进而演化为法权壁垒,面对新的形式与挑战,中国企业更加迫切需要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  相似文献   

18.
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直接损害后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患者身体、健康、生命权受损,另一类是医疗费用的增加。对于前者,应认定为精神损害;对于后者,应认定为纯经济上的损失,按照利益保护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对侵害与损害的区分,给损害赔偿的体系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何理解损害的概念,是认识这一损害赔偿体系的基础。损害概念的发展历经差额假说、客观损害说及规范损害说的演变。差额假说在实践操作中具有便利性优势,且实质上是损害赔偿的填补功能及完全赔偿原则的规范表述,其作为通说的地位依然应当肯定。客观损害说及规范损害说的提出,...  相似文献   

20.
高昊 《法制与社会》2013,(15):244-245
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惊吓费”也就是震惊损害赔偿,震惊损害属于纯粹精神损害的一种,从分类来说属于可证实的纯粹精神损害.在侵权法律空白的情况下,对震惊损害予以救济关乎侵权责任法之目的和精神.本文指出剖析震惊损害的具体类型和构成要件,研究震惊损害的责任限制对我国建立健全的纯粹精神损害赔偿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