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冯锦彩 《前进》2008,(5):42-43
“城中村”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环节是整个“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涉及到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股份配置、折股量化等一系列村民高度关注和利益矛盾相对集中的问题。如果改制的模式选择不当,极易导致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村民合法权益受损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李浩 《人民论坛》2010,(9):132-13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运作已经成为许多城中村改造中最为流行和成功的改制方式。但是其公司化运作中的法律风险是随之而来的。通过理性探索,具体分析了三种潜在风险,给城中村改制中的经营者提出建议,规避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3.
前言:“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能进一步改善我国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造“城中村”就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一、深圳“城中村”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一)深圳“城中村”的基本情况深圳在市政府的文件《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对“城中村”的定义是:我市城市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11,(4):41-41
福州市“城中村”@2003年改制后,除撤销原有的村委会建制名称外,其他相关配套政策未制定出台,使这些“城中村”变成城不城,村不村。诸多“城中村”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家政策,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业生产安定稳定,  相似文献   

5.
梳理城中村生成及存在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城中村改制与改造的实践逻辑,是让已经污名化的、具有类贫民窟特点的城中村,转型为现代城市社区的必由之路。城中村改造,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大规模的推倒重建都值得反思。树立综合性与渐进式的改造理念,建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机制,是成功改造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大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万宝瑞一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落实各项农村政策的需要;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战略目标和“三个转变”的需要;也是加强以党...  相似文献   

7.
正现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事项表决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的有关情况和主要内容说明如下:一、《指引》制订目的《指引》是城市更新"1+1+N"政策体系中的系列指引之一,能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表决事项,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8.
蔡仲光 《今日浙江》2006,(15):24-25
“城中村”是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引发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与面积大幅扩张而形成的。由于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的快速扩张,在一些地区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城市建设用地将其包围,形成了城市内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成为“城中有村,村中有城,村外现代化,村内脏乱差”的地区。“城中村”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城中村”具有六个基本特征:一是村落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已经完全没有农用地或只有少量农用地。二是流动人口聚集,人口密度大。三是基层管理组织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人口管理体制。四是市政基础薄弱,违法建…  相似文献   

9.
韩宁  张科 《人民论坛》2023,(21):59-6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的起点和归宿,更是农村集体经济立法的基本遵循。农村集体经济立法面临的变化,彰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时代特色。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要立足现实需要,不搞“一刀切”;回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合理配置集体生产要素;保持前瞻性,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留有余地,助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集体成员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是随着中心城市空间范围的扩展,在城乡交接地带出现的既非城市、也非农村的空间形态,是城乡各种要素的集聚区,但由于处在非城非农的尴尬境地,同时也是体制机制瓶颈制约区,因而也成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沿阵地和突破口.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三化同步”战略为城中村的发展提供了好的时代条件,但是转型过程中导致的集体资产经营困境,使众多的城中村缺少承接“三化”的基础和平台,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破解城中村发展困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仪式之樂,不仅在形态表征上具有综合及动态的特征,亦在人文蕴含中富有多重维度。因此,基于独立艺术门类标准的、以曲目音调文本为主体的音乐分析手段则不足以面对之。面对思想层面的认知模式以及行为层面互动关系构成的仪式音乐生态,应以仪式音乐自身来做研究的范畴。如果说仪式之樂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原在方式,它亦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源流方式。此樂,正是我们以本土话语折返音乐学本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严格的概念性表述.第一次提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一次指出"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第一次提出,全党同志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一次点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次提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而且要坚持其"科学精神".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应当从哪些方面解放思想.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标准.第一次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第一次提出新形势下应吸收"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并重申了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第一次系统提出我们党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同”与“异”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何认识和处理“同”与“异”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实践理性出发,阐释社会变革时代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背景下、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在制度和机制创新中、在参政议政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与“异”的关系,为丰富和发展“求同存异”原则、凝聚民主共识提供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4.
“情报导侦”是信息化背景下一种拓展了警察思维空间与行动空间的工作模式。侦查行动信息化、侦破工作主动化、情报人员实战化、情报分析专门化,是信息化背景下情报导侦的基本特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是情报导侦的思想基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是物质条件,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才是行动保证,发达的情报技术是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5.
田麦久194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1982年获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体育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于清华大学等21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制造”几何级速度的蔓延,“中国制造”面临着多重困境。中国企业要摆脱困局,就必须走向“中国创造”。笔者在文中阐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了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1978年的“北方谈话”和1992年的“南方谈话”,都是他创造性理论活动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在形成背景、创新内容以及功能特征上存在许多共性,而在阶段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成熟度上又有差异。无论共性还是差异,都映证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统一性,这与毛泽东个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断裂与矛盾”,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一结论的作出,对于新的理论创新不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先进生产力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物质基础 ;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思想基础 ;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是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新时期统一战线只有以“三个代表”为旗帜 ,把人心、智慧和力量凝聚在这面旗帜下 ,才能有“位”有“为”。  相似文献   

19.
台湾并不一定要走“制宪”的程序才能走上“法理台独”的目的。技巧性运用修宪的方式,或是依循宪法条文规定可修改者,照样迂回的达到“法理台独”的目标。如目前台湾现行“宪法”的领土条款是涵盖中国大陆,但是领土条款被规范是可修改的。在形式上是属于修宪层次的条文,却在实质上可转化程序,解释台湾已成与中国互不隶属的主权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从"村坊制"到"城乡交相生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更有 《思想战线》2004,30(6):103-107
李唐王朝建立后 ,吸取隋炀帝施政失败的教训 ,尊重当时的城村各居的事实 ,推行了村坊制 ,即村自村、坊自坊的以土断之的管理方法 ,有效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乡村户”与“坊郭户”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国家财政对货币的大量需求 ,随着国家财政对货币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政府逐步放宽商业政策 ,提升工商业者地位 ,刺激了城市的发展 ,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与“农村”的形成 ,这个过程相伴随的则是城乡差别的出现并进一步拉大 ,宋代出现的“城乡交相生养”则是其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