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的大报之一,曾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苏区以及其后的红军长征有过集中报道。随着对战争形势和国共双方军事较量变化逐渐深入的了解,《申报》对红军长征的报道也慢慢发生深刻变化,经历了从蔑视红军力量,预言红军必定失败,到报道国民党重视红军有生力量、加紧"追剿",再到正面宣传长征的发展过程。通过《申报》对长征态度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统区群众对中共形象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姚群民 《党的文献》2022,(3):124-127
《少年真理报》有关红军长征的报道颇具文献价值和研究意义。1934年11月20日,该报即对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军事行动进行介绍,此后又有连载报道及有关评论出现,内容涉及长征中的重要战役、红军北上抗日目标等。这些报道是目前所见中共报刊在国统区关于红军长征的最早报道,扩大了长征在国统区民众中的影响,也为后来深入研究《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随军西行见闻录》《英勇的西征》等长征早期报道文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特指国民党封锁时期的国际传播。其间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与国际人士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中国红星闪耀世界"是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典型特点之一。国际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先是向欧美大国传播,后又传播回国内。陈云的报告和《随军西行见闻录》闪耀共产国际和苏联,斯诺关于红军长征的系列作品闪耀英美,紧随斯诺之后的外国记者揭开"红色中国内情"。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史博览》2008,(8):49-49
曾读《世纪》2003年第5期王鹏的文章《〈大公报〉一则报道决定红军长征终点》,文章的观点与收入王芝琛《百年沧桑——王芸生与〈大公报〉》一书中的文章《到底是哪一张报纸“定乾坤”》相同,即都认为红军长征途中因党中央领导人偶阅天津《大公报》有关国民党在陕北“剿匪”的报道,这才决定把长征的“终点”确定在陕北。其实,关于决定了红军长征的终点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自《陈云书风》一书。为了宣传红军长征,在莫斯科期间,陈云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这篇文章向世人第一次生动细致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描写了红军领导人同群众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自1990年初至1995年底,关于红军长征问题的研究又大有进展。发表的有关论文、专著明显增多,研究领域也向纵深发展。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发表的有关红军长征论文170余篇,专著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军事科学院编写的《红一方面军史》及《红四方面军史》、金紫光等主编的《伟大的长征》、秦生的《红军长征在西北》、由国民党将领回忆录集成的《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等。另外,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对于红军长征这一时期的若干问题研究也有所突破和创新。现将近5年来研究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择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四、关于红军长征的研究对长征的宣传和研究 ,从长征结束不久就开始了。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关于长征的回忆录发表较多 ,学术研究成果较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 2 0多年间 ,红军长征史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长征 50周年、 60周年纪念活动的展开 ,掀起两次研究长征的高潮 ,出版了一大批史料。有代表性的有 :《毛泽东军事文集》 ,《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长征时期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料》 ,以及红军长征所过各地编的长征史料 ;当事人 (如肖…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笔下的长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长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当时,他曾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又访问党和红军长征的领导人,第一个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报导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红军长征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对增进人们对红军长征的正确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范长江(1909—1970),四川内江人。1927年,入武汉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的学生营;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1934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严…  相似文献   

9.
正英勇悲壮的长征故事,不仅随历史的发展而广泛传播,更在当事人的记忆里深深镌刻。长征刚结束,中央红军就组织了一次征文活动,留下了《红军长征记》这一宝贵的历史文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星火燎原》里的长征纪事,到征途日记中的长征实录;从原国民党将领围追堵截红军的长征亲历,到百岁老红军的长征叙述,长征记忆的挖掘、记录、珍藏和利用始终受到重视。记忆里的长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红色革命老区泸州市古蔺县。近20名编辑记者分别深入该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太平镇红军驻地和二郎镇二郎滩等地进行采访,结合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革命故事,围绕弘扬长征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1.
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编辑记者"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红色革命老区泸州市古蔺县.近20名编辑记者分别深入该县箭竹苗族乡团结村、太平镇红军驻地和二郎镇二郎滩等地进行采访,结合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革命故事,围绕弘扬长征精神开展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2.
在艰难的长征路上,朱德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领导战胜国民党大小军阀的围追堵截、纠正党内王明的"左"倾错误以及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最终实现了党中央和红军落脚陕甘的目标。这里仅就红军总司令朱德在长征中的杰出贡献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确如毛泽东所言,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谋,保存了革命的精华,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长征以其体现出的不怕  相似文献   

14.
正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是20世纪的伟大传奇。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首部全面报道红军长征的著作,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斯诺预言:"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80年来,不少外国学者怀着浓厚兴趣研究长征,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例如,日本学者冈本隆三分别于1965年、1969年出版《长征——中国革命锻炼的记录》和《中国革命长征史》,英国专家迪克·威尔逊1971年出版《一九三五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标语,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起了极好的宣传作用红军长征本是一场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但是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红军利用这个接近民众的机会,在长征途中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运用标语、口号、漫画、传单、座谈等多种形式,宣传了红军的宗旨,团结了广大群众,传播了革命思想,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长征途中,红军留下了无数石刻、木刻、手写的标语。这些形式多样的标语,是红军宣传群众、鼓舞  相似文献   

16.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  相似文献   

17.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1937年的延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扣《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国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18.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围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于1937年来到延安,再次系统地采访了红军长征的当事人,详细报道了众多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围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19.
郑巍宁 《党史文苑》2012,(23):48-50
长征期间,红军经常被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却从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由于红军在长征中的"密码脑袋(即密码电台侦听破译工作)"的巨大贡献。1976年秋,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谈到情报工作时说:"红军之所以敢于在云贵川湘几个老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我们在龙云、王家烈、刘湘、何键的内部安插了我们的人,并且破译了他们的密码。"彭德怀也说过,长征"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不少报刊曾披露过英国人勃沙特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早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