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振兰 《党史纵览》2012,(11):12-15
1973年12月,毛泽东一声令下,解放军八大军区司令员实行对调,开国上将、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直到1980年1月专任中央军委常委止,许世友在广州工作、生活了6年之久。这一时期,他坚决贯彻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大  相似文献   

2.
陈晋在《新湘评论》(湖南)2007年第7期撰文介绍了有关毛泽东让许世友读《红楼梦》的往事。1971年毛泽东的那次南方之行,他同地方和军队领导干部反复讲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并说:光读马列主义的书还是不够的,还要读点历史,读点经济学,读点小说,读点哲学史。事实上,在读《红楼梦》这个问题上,许世友同毛泽东曾有过另一段缘由。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前夕来到杭州,许世友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警卫工作。毛泽东对许世友说:“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并假设5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许世友霍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 许世友回到南京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学习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  相似文献   

4.
夏明星 《广东党史》2011,(3):15-18,55
1973年12月,毛泽东一声令下,解放军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开国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直到1980年1月专任中央军委常委止,他整整在广州工作、生活了六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毛泽东主席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的交往充满了特殊的传奇色彩。 毛泽东第一次见到 许世友,就给他改了名 许世友同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是在l935年8月。那时他是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正率领部队踏上纵横数百里的茫茫草地,开始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上最艰苦的历程。一天,毛主席来到了第四军军部,所谓军部也就是正在行进中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6.
一 1973年12月22日,毛泽东签发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当时全国共有门个大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都任职时间不长,最长的也才四个月,他们都原封不动。北京。军值李德生和沈阳军区陈锡联、济南军区杨得志和武汉军区曾思玉、南京军区许世友和广州军区丁盛、福州军区韩先楚和兰州军区皮定钧湘互对调。毛泽东在书房主持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了这一命令,同时宣布邓小平参加中央军委的工作。毛泽东说:“我提个建议,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毛泽东不止一次在开会或聊天时提议唱这首歌。 毛泽东宣布对调命令后,让王洪文宣布对调的名单。王洪文刚当上党的副主席,比较牛哄哄,没把老将军放在眼里。他是从上海发迹的,许世友是南京军区司令员,在军队方面说,上海是南京的管辖范围月B时张春桥挂了个南京军区政委的名,许世友根本不买他的账,最恨的就是他。许世友爱憎分明,粉碎“四人 帮”后,许世友说:“我早就看出张春桥不是好东西。”毛泽东去世时,江青围攻许世友,许世友拍案而起,说:“你张狂什么?主席在我让你三分,现在你再胡言乱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身居要职,仍然嗜酒如故。关于他的酒场佳话不胜枚举。许世友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次饮酒,是他巧妙掩护了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安全驶出上海地区,避免了一场历史性的大灾难。 197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同各地高级干部打招呼,着手进行清除林彪反党集团的准备工作。 8月31日,毛泽东特地把许世友叫到南昌,告诉他:林彪等人在庐山发难,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这使许世友进一步认识到斗争的严重性,提高了警惕。  相似文献   

8.
1976年9月9日凌晨0时10分,毛泽东与世长辞。当日许世友奉命乘专机进京。许世友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数十年,对毛泽东崇敬有加。恶噩传来,许世友悲痛万分,急于进京瞻仰主席的遗容。可是当他进入机舱后,飞机却迟迟不能起飞。经再三追问,飞行员才道出“中央有指示,不准带枪进京”的真情。许世友大怒,强令飞行员驾机升了空。许世友是带着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进京的。据说,这支手枪是他率部队从国民党一个军长手中缴获的。由于心爱这支枪,许世友总是人不离枪,枪不离人,整天把枪别在腰间。可是这次带枪进京,除爱枪与习惯外,另有更重要的原因。当时,…  相似文献   

9.
杭州——南京——无锡 在发动“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来到杭州,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奉周恩来之命,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安全警卫工作。见到许世友,毛泽东侃侃而谈:“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毛泽东假设五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对这些问题,许世友过去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但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噌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毛泽东笑了,挥挥手说:“那就来不及啦!”听了毛泽东的话,许世友似懂非懂,有些茫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都知道开国上将许世友曾在少林寺练过功夫,却很少有人知道钱钧将军也出自少林。他不仅与许世友是同乡,而且还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毛泽东戏称他们是“不当和尚当将军”。他身怀“朱砂掌”绝技,20厘米厚的石头一掌就能劈碎,61岁时还能单手托起老战友陶勇将军,离职后又总结出《朱砂掌功法》,丰富了我国武术宝库。他画艺精湛,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党史》2008,(1):62-62
1974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到了广州。将军生平豪饮,他的餐桌上顿顿要有酒,而且只喝茅台和古井。许世友的工资大部分都是买酒了。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笔者在南京图书馆查阅抗战时期的报纸时,看到1937年6月9日的《新中华报》第三版的一篇报道:"最高法院公审许世友等拖枪逃跑案",详细报道了公审时的情景、许世友在法庭上的供述以及从轻判处的原因和结果。许世友一气之下密谋出走1937年3月23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延安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张国焘等56人。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3.
吴迪 《世纪桥》2010,(2):36-37
从少林寺走出的虎将许世友在战场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人称"猛张飞"。1955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他上将军衔。可是许多人还不知道,曾与许世友共事于南京军区的副司令员钱钧中将,同样武功高强,且有5年在少林寺学武的经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4.
他让毛泽东放心,周恩来担心,张春桥伤心。许多人都认为许世友在文革中干的事,换到任何人头上,早就死有余辜,但许世友不会有事。  相似文献   

15.
在许世友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要数毛泽东。他对毛泽东的敬重、忠诚、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把自己喻为毛泽东的"匣中宝剑",毛泽东指向哪儿,他 就杀向哪儿,士为知己者死,剑为识己者啸。  相似文献   

16.
在众人心目中,毛主席被骂,那还了得!然而事实上,毛主席确实被骂过,而且传到毛主席那里,天也没有塌,地也没有陷;毛主席妥善加以处理,还起到了兼听则明、闻过则喜和言者无罪的示范作用。延安时期,第一个大骂毛泽东的人,是张国焘的忠实部下许世友。他不但骂,还扬言要带枪去见毛泽东,毙了他!引起群愤,群起而攻之,缴了许世友的枪,把他关押起来。此事报告给毛主席后,毛主席命令放了许世友,还了他的枪,发给他子弹,让他携枪来见自己。  相似文献   

17.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11,(1):60-61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许仕友。参加革命后,他认为“仕”字有一心想当宫,出官纳仕之嫌,与他参加红军当战士,要为穷人打天下的想法格格不入,于是改名为“士友”。由于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屡建战功,许世友深得毛泽东的赏识,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任命他当军长时,经毛泽东提议,又给他改名为“世友”。  相似文献   

18.
1973年5月,空军党委四届五次会议后期,毛泽东在他的住地询问空军会议情况后,交代李德生说,你到南京去一下,听说许世友同志天天喝很多酒,酒喝多了伤肝,你劝劝许世友同志,不要再喝那么多酒了……  相似文献   

19.
许世友上将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他豪爽率真的鲜明个性、粗中有细的行事作风、耿直忠诚的品格操行。在许多回忆录、电影、小说中都有反映;而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忘劳动人民本色的家风,却较少有人涉笔。笔者现将在撰写《许世友传》、《百战将星许世友》等书过程中所采访、收集到的许世友将军家风轶闻整理出来,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20.
在共和国将帅中,许世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他个性鲜明,奇特,爱憎分明,特别是他忠孝两全的性情,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邓小平曾说;“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人物,是特殊的特殊。”关于他一生中的传奇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荷枪实弹直面毛泽东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