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是边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推进方式。边区开展模范村建设是克服边区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的需要,也是改造边区农村社会落后状况的需要。随着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边区出现了生产模范村、文化模范村、卫生模范村等一系列模范村。边区模范村建设有许多成功经验,如通过政治教育提高生产积极性,运用竞赛方式开展各项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引领作用,这对于我国后来的农村社会治理和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习仲勋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关中分区反摩擦斗争的策略,严格抵制国民党反动派的分裂活动;积极调整土地政策,保证边区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发了广大农民保卫边区、支援解放战争的热情。在陕甘宁边区管辖的范围向关中乃至西北地区扩展的过程中,他团结各方力量,成功化解接管城市与新区工作中的遗留问题,为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生活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保证抗日力量的壮大,毛泽东提出陕甘宁边区的各项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泽东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使边区军民度过了难关,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及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生活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保证抗日力量的壮大,毛泽东提出陕甘宁边区的各项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泽东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使边区军民度过了难关,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莫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及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任弼时在负责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期间写了大量文章,对边区经济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高度总结。本文从战时经济、边区生产和消费的协调性、边区国民经济性质以及边区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他对边区经济建设的若干认识,并对他的经济思想作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为巩固和发展陕甘宁边区政权,中国共产党针对边区军民温饱、卫生防疫、社会保障、文化生活方面的突出矛盾,总揽全局、多方举措,初步解决军民的基本生存、生命健康、生活保障、文化需求的问题。其间,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民主政治,树立了自身执政的民主形象,促进了边区社会的整体发展,其制度设计成为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历史渊源和萌芽形态。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虽带有历史局限性,但其历史影响却是巨大的,对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这些学校都是干部学校性质;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等紧紧围绕抗战形势和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而制定;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经过教育的熏陶,学生都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当时各院校学制和课程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都为长期抗战服务,为边区建设服务.边区的高等干部学校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许多宝贵经验,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推行民主政治,树立了自身执政的民主形象,促进了边区社会的整体发展,其制度设计成为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历史渊源和萌芽形态.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虽带有历史局限性,但其历史影响却是巨大的,对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是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肩负着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崇高使命。在这种背景下,边区的廉政建设问题便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加强廉政建设,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示范区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典范。回顾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的历史背景,探讨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主要特点,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朝立 《湘潮》2021,(3):47-49
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在全面抗战时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一系列举措,积极发动边区人民,围绕抗战和民主两大主线,在保障抗战的大前提下,完善边区民主制度体系和政权治理与建设,发展边区生产力,最终使边区达到了“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21,(1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在抗战艰苦的条件下,保护和服务妇女儿童,先后发出一系列有关关爱妇女、保育儿童的指示和规定,妇女作为抗战的重要群体,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抗战和边区建设生产工作。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保育事业,也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工作,因为保育工作不仅是为了延续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抗战工作中的关键一环。陕甘宁边区制定了许多儿童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积极设立儿童保育组织,创办儿童保教机构。虽然陕甘宁边区在财政经济上面临着困难,但依然重视儿童保育工作。此后,边区妇女的保育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在我党政权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初期,边区人民民主选举人民政府的领导,产生了第一届民选政府.这既体现了边区人民的参政权,也体现了边区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地位.民主选举的开展,对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和抗战动员、支援前线起了积极作用.本文拟就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政府略作考证、论述.成立选举委员会,制定《民主政府施政纲领》边区第一次民主选举是由西北办事处和边区政府主持的.在《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公布以后,西北办事处设立了“边区选举委员会”,蔡树藩为主任,高朗亭为副主任,办理边区的民主选举事宜.选举委员会成立后,选举准备工作随即开始.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干部,决定由西北办事处及陕甘宁省各办一个,训练100名能够组织、领导选举工作的干部.干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和《选举委员会的工作细则》,以及其他有关宣传材料,分别于1937年6月12日和6月下旬开始.  相似文献   

14.
岳娜 《党史文汇》2023,(8):58-61
<正>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重要依据。陕甘宁边区在文物征集和保护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推行文物保护法令,征集古籍文献与规范民众行为;设立资料室与图书馆,收藏珍贵文献、书籍;举办展览会,普及文物保护意识等。陕甘宁边区对相关古迹及时实施了保护,征集到大量革命与历史文物。这些文物鼓舞了抗战热情,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与中共党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党执政初期的陕甘宁边区,政治保守,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社会问题严重。党在致力政权建设、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领导边区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建设,使边区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边区政治清明,经济自足,文化进步,社会和谐。总结党领导边区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方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从1936年到1947年,中共中央一直驻在陕甘宁边区,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中国革命。“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党中央指挥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全国政治上最进步的区域。”“陕甘宁边区在军事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保障妇女权利方面是各革命根据地的榜样。边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由于顺应了时代、民主、社会的潮流而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字冬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把新文字运动和冬学运动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其目的一是为了向广大边区农民宣传党的政策、纲领、路线,以图达到发动农民投身抗战,提高政治觉悟,巩固边区政权的作用;二是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以改变陕甘宁边区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状况.在实际开办过程中,基本达到了第一个目的,但是由于新文字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未能解决以及冬学运动本身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提高边区群众文化水平的目的基本上未能达到,但新文字冬学运动的普遍开展,为建国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研究文字改革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这片地瘠民穷、相对封闭的根据地上,局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妥善协调、处理边区内部各阶级、阶层的关系,使边区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并认真分析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他带领陕甘宁边区军民发展生产、减租查租、整军练兵,全面加强边区建设;根据毛泽东指示,领导和发动横山起义,接应王震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他协同彭德怀率部转战西北战场,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同贺龙、林伯渠一起经略后方,全力支援前线作战,努力建设陕甘宁边区,积极准备接管新解放的城市,为解放大西北、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晓剑 《世纪桥》2014,(4):16-18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法宝。在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许多关于陕甘宁边区土改的思想观点、工作建议并受到了党中央、毛泽东的赞赏和采纳。在土改中,习仲勋及时发现和纠正"左"的偏差,使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取得了颇大成绩,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边区的经济建设,调动了广大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