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抗战时期,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曾经历了日机长达6年多的大轰炸,但这座英雄的城市并未屈服。在硝烟弥漫的重庆上空,中国空军与来犯日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血与火的拼杀,一次又一次地冲向日军轰炸机群编织的火网,以"向死而生"的精神,英勇保卫着重庆。这一时期,曾有中国空军的多支部队、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中美空军混合团、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等先后进驻重庆地  相似文献   

2.
重庆,因水而兴。古时的重庆有“九开八闭”17座城门,开放的城门中除了通远门通向陆路,其余8座都连接着江边码头。流淌了亿万年的长江,和重庆共生3000余年,深度塑造着这座城市。1890年重庆开埠以来,重庆的城市范围冲出老城门和老城墙的束缚。而从开埠时的商户繁忙、人流如织,到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城市地位的确立,长江给予了这座城市非凡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正>一师十四团703公墓中,静静地竖着2700座墓碑,守护这座公墓的李栓柱说,这里有已故的政委、团长,也有营长、连长和普通战士,在地下他们的建制也是全的,这里地上有个兵团,地下也有个兵团,而这座公墓,李栓柱一守就是30年。1984年,十四团领导找到了李栓柱,他说:"团领导问我怕不怕鬼,我说,不怕,领导就说,那派你去守公墓去不去,我想了想,反正都是工作,就去了。"  相似文献   

4.
6月15日,在城市发展与环保中德高层论坛上,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致辞时说,重庆是一座山城,被艺术家称为“一座站立着的城市”;她又是一座建在中国黄金水道长江边上的城市;一座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一座有57所高校,65万大学在校生,500万中小学生的尊师重教的城市;还是中国在地域广袤的中西部的直辖市。这样一个江城,山城,人口众多、快速发展的城市,正处于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就更显重要。重庆人正在为自己的城市提出新的目标,比如要建成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畅通城市,要建成节能城市、智能城市、森林城市,还要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建成诚信之城。德国很多方面都值得学习、借鉴,这对重庆建成一座21世纪有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重庆,山水之城。山势险峻,两江环绕,几番风光,也几多阻隔。曾几何时,特殊的地形地貌,让人们艰于出行,也让这座城市难以拓展,因此不得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如今的重庆,座座虹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桥,已经和这座城市的发展血脉相连,息息相关。据重庆桥梁协会统计,重庆地区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总数在1万座以上,先后建成了一批特大跨径桥梁。其中,长江、嘉陵江、乌江上已建成的道路桥73座,轨道交通桥4座,铁路桥15座。种类上,重庆有拱桥、斜  相似文献   

6.
1938年,日机对中国的许多非战区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空袭,武汉作为当时实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成为其重点轰炸的目标之一。《申报》于当年1月15日至7月31日在武汉发行了《申报》汉口版,对日机在这一段时间轰炸武汉的情形多有较翔实的报道,展现了这座城市在空袭中,与日机进行的一场攻防较量。日机的空袭多以平民区为目标,国民政府的防空部门在广大民众的配合下,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日机的空袭。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2,(14):22-23
从3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兼任重庆市委书记以来,这座城市开始了微妙的变化,稳定和调整成为重庆的主要基调。  相似文献   

8.
网友拍砖     
《当代党员》2010,(2):27-27
来重庆一年了,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觉得重庆依然是一座落后的城市。一是城市建设差。重庆这几年虽然矗立起了很多高楼大厦,高楼密集程度号称大陆第一,但是仔细看来,却相当糟糕。重庆平地少,土地资源珍贵,因此楼都盖得很高,而街道较窄,  相似文献   

9.
邹勇 《当代党员》2011,(5):38-39
重庆,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红色的城市。让每个重庆人引以为豪的是,咱们这座城市,几乎在共和国的每一个历史关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出了重大贡献,孕育了众多优秀儿女,演绎了一幕幕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留下了无数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打开重庆史册,三个平凡而又平凡的数字及其背后的故事,折射出熠熠生辉的信念之光,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相似文献   

10.
余次 《当代党员》2009,(1):16-16
“这是一座让人痴迷的城市。”2008年9月30日下午,圭亚那总统贾格迪奥迈进重庆外事大楼,朗声而语。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微笑着,快步迎上,伸出手。  相似文献   

11.
正抗战时期,为了保卫战时首都免遭日机空袭,国民政府曾在重庆周边地区修建、扩建了数个机场,并派中国空军部队进驻。在重庆大轰炸期间,侵华日军将这些机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急欲摧毁,以扫清空袭重庆的障碍。为了保卫机场免遭日军破坏,中国空军在这些机场上空与来犯的日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空战,发生在1940年5月20日,地点就在梁山机场上空。  相似文献   

12.
<正>一座城,往往因山水地势而建,但这只是外形,是框架。一座城的灵魂,是历史,是文化,是人。因厚重深沉的历史、灿烂耀眼的文化、精神不朽的人物,一座城市才拥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质。重庆无疑是独特的,无论是“魔幻3D”,还是“山城“”江城”“雾都”,这个城市被赋予了太多标签。然而往历史深处回溯,重庆的另一面也值得人们探寻。白居易、刘禹锡、陆游、蹇义、喻茂坚、张鹏翮……一个个名字伴随着重庆的历史,氤氲着清廉,滋养着巴渝大地。  相似文献   

13.
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年文明史的城市,古代巴人善武的传统,铸就了重庆人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庆人民传承了重庆人文精神,尤其是在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更是发扬了重庆人坚韧不拔、乐观进取、大度宽容、兼收并蓄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残墨 《当代党员》2008,(8):46-46
思想的禁锢,比地理的劣势更阻碍发展。如果没记错.很多人都说过.重庆并不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天然场所。世世代代在两江之畔、山崖之边繁衍生息的重庆人,习惯了爬坡上坎。依山而建,傍江而居,也逐渐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张非同一般的名片:就像余秋雨说的,是一座“站立”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章梦晗  周敏 《廉政瞭望》2023,(14):34-37
<正>山城重庆,一座很难用单一色彩、单一词句去形容的城市。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迎来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在这座云烟氤氲的城市,他们用青春、汗水勾勒出山间、梯坎浓墨重彩的模样……“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重庆三线建设者后代与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分享自己与父母辈的经历时,总是会提到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杨洋 《当代党员》2010,(8):18-19
“一年种了十年的树”,是重庆这座“山城”发展理念上的嬗变,是这座“水泥之城”演绎为“森林之城”决心的彰显。建设“森林城市”,意义有三——  相似文献   

17.
充沛的雨水,让初夏的重庆格外温润。一派温润中,这座城市的警察迎来一场具有颠覆意义的人生大考。  相似文献   

18.
城标之变     
王一敬 《当代党员》2008,(12):27-29
重庆这座内陆城市,曾因没有一个像样的商业中心被谑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如今,她的城市建筑群的崛起充满了巨大的涅荣意义。让我们跟随重庆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不断跳跃变化,去聆听重庆30年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足音……  相似文献   

19.
正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是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迁至重庆,通过艺术创作和举办画展等推动重庆美术事业空前活跃。重庆这座城市,给予了这些美术家创作灵感和艺术滋养,对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影响重大的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等人,在重庆迎来了艺术创作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重庆大重组     
於常勇 《当代党员》2010,(12):34-36
过去三年,这座城市经历了一场让世界惊讶的奇妙旅程。美国《外交政策》说:“重庆的发展将是世界的标杆。”英国《金融时报》说:“重庆将成中国未来都市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