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贵州近代经济大发展的首次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特别是世界战争,对交战地区来说是一种绝灭人性的大毁灭。对离战争较远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大发展的时机。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中日战争,对西南、对贵州说来,就出现了一次历史上难得的经济发展新机遇。战争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发动猖狂进攻,致使华北、华东先后沦陷丧失。国民政府被迫从南京迁到重庆,定为陪都。这时的贵州变成了重庆国民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     
《当代贵州》2012,(26):51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驻中国东北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9月19日晨,日军侵占沈阳,随即在几天内侵占安东(今丹东)、海城、营口、辽阳、鞍山、铁岭、本溪、抚顺、四平、长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广大地区。9月,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沦陷。11月,黑龙江省基本沦陷。1932年1月,锦州及辽西地区沦陷。2月,哈尔滨沦陷。至此,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3.
北平沦陷8年间(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曾将北平改称北京,但中国政府一直未予承认,本文除引用资料和机构名称外,均称北平),日伪政权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进行军事、经济围剿;在抗日游击区,即所谓的“准治安区”实行  相似文献   

4.
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现宋庆龄旧居),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原两路口新村3号)。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1938年6月由宋庆龄邀请在港的中外著名人士发起成立.宋庆龄担任主席。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宋庆龄迁居重庆。1942年8月,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在重庆重新建立,总部机构和办公室设于宋庆龄在重庆的寓所--两路口新村3号。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05,(6):31-34
1941年4月,福州沦陷。日本侵略者对我同胞杀戮、奸淫、劫夺、凌辱……种种罪行, 骇人听闻。本刊根据闽海善后委员会感化团编的《敌寇暴行见闻录》及当时的《福建日报》等资料辑录部分日寇暴行,目的在于告诉世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6.
<正>1938年5月28日,《新华日报》重庆分馆成立。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重庆分馆转为总馆,存续时间近5个月,在《新华日报》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目前,关于《新华日报》重庆分馆的记述散见于相关人员回忆文章等史料中。这些资料简要记述分馆成立时间、印刷和发行情况,普遍存在描述创立时间不清、机构名称不明、  相似文献   

7.
正《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内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政治机关报。它于1937年底在南京筹备,1938年1月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武汉沦陷,报社搬迁至重庆。1947年2月,报社被国民党查封。  相似文献   

8.
1938年12月间,龙飞虎随同周恩来来到重庆。重庆当时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南京沦陷后,国民党政府就迁到了重庆。这时,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这里成立,设在红岩村。周恩来公开的身份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党内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兼中共南方局书记。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周恩来来到重庆后,住在曾家岩一座小楼里,办公也在这里,当时被称为“周公馆”。周公馆的里外环境都是经过国民党当局苦心安排的。小楼座落在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公馆侧面的一条胡同里,周公馆人员上下汽车都得徒步走过这条狭窄的胡同。  相似文献   

9.
浩劫前夜经济封锁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烽火漫天,血腥遍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由于金、厦两岛相继沦陷, 日本强盗加紧海上戒严,实行经济封锁,企图切断我东南口岸的物资内运。初时,英国商人经常海运大量物资,出入于上海、厦门、泉州等城市,因而引起日本战舰跟踪追逐,英商即改渡惠安的蜂尾、肖厝或晋江的梅林、港边等渡口。  相似文献   

10.
正1901年9月24日,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和川东道宝棻在重庆正式签订了《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从此,日本取得了在重庆设立租界的特权,划定了南岸王家沱约420亩的地方为日本租界。日本取得王家沱租界以后,迅速把它变成"一个四川内地的小日本国",并以其为基地进行经济掠夺。同时,日本人对租界内的中国商民,亦蛮横无理,胡作非为。深受日本侵略者迫害的重庆人民为收回王家沱日租界,同日本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和英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基地新加坡,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2日,九龙沦陷,日军与英军隔海炮战,且愈战愈烈。到25日,香港当局扯白旗向日军投降。香港沦陷后,日军及汉奸、特务猖獗,到处搜查抗日的进步文化人士和爱国将领。当时,被困留在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疯狂进攻面前,百万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到1938年3月,华北六省国土几乎全陷入敌手,同年5月10日厦门岛也沦陷了。  相似文献   

13.
正1938年底,周恩来抵达战时首都重庆,随后组建中共中央南方局,结庐红岩,从而开始了8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和卓有成效的工作。那么,南方局为何在重庆成立?又为何迁至红岩呢?从长江局到南方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后,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为了统一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发展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设立中共中央长江  相似文献   

14.
正今晚我做了一期特别广播节目,邀请了几个驻重庆的新闻记者谈谈这场战争以及抗战各个时期的中国。在我短暂的派驻重庆期间,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们都是资深的观察家,对这场战争有着独到的角度和见解。第一位嘉宾是《伦敦时报》的Colin Mac Donald。他来中国已经20多年了,他说道:今天参与到节目的嘉宾,几乎都是在日本侵华第一天就已身在中国。日本人被贪婪的征服欲所蛊惑,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土  相似文献   

15.
正1938年,武汉沦陷,我们举家沿长江向西逃难。途中,父母所携钱财被盗,到达重庆后,生活陷入困境。不久,父亲病故,由于举目无亲,我的小弟弟送了人,家里靠哥哥打工、卖报维持生活。再后来,我和姐姐被送进了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三保育院,后来转入保育总会直属歌乐山第一保育院。在保育院的日子里,我们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而且在妈妈们的爱护下,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言传身教,无私奉献,给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来到新华日报社  相似文献   

16.
张瑾  龙海 《红岩春秋》2006,(3):24-25
重庆有史以来的一次大移民浪潮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而迅速发酵,战区的人们携家带口远赴重庆,特别是“下江人”群体在重庆的确立,对重庆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庆为西南重镇,扼守着进出四川的咽喉,在国防地位和自然经济条件上,对于抗战前途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蒋介石在1935年就指出:“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而重庆正是四川工商业最发达,并且在模仿沿海现代化城镇建设方面最成功的内陆城市。在川政收归国民政府统辖后,国民政府又大力投资于四川的开发建设,四川的交通状况和经济环境大为改观。战时迁都重庆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发生后,日军分别在华北战场、华东战场向中国腹地进攻。战事急转直下,到上海沦陷时,中国已有三分一的领士陷于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华中、华北的日军对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状态。国民政府于10月29日在南京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决策全局退却的部署。会议接受蒋介石的提议,决定国民政府迁渝,远离战区。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国民政府迁都的决定,立即掀起了沿海大小工矿企业和无数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向四川、...  相似文献   

17.
正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1926年生于安徽芜湖。抗日战争时期,他逃难来到重庆,在江津生活五年之久。这里不仅有他田园牧歌式的中学生活,还有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和耐人寻味的故事。西迁飘零多变故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不到半年时间,上海、南京等相继沦陷,安徽也受到战争威胁。章氏大家庭决定分两拨迁往大后方,正在芜湖萃文中学上初一的章开沅只得辍学,随父母西  相似文献   

18.
李元玺 《世纪桥》2009,(2):55-57
抗联三军六师师长张光迪,东北沦陷时期曾在海伦地区坚持抗日斗争五年;日本投降后又在海伦战斗近两年,为光复东北、解放海伦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1月,我正在北京广播学院“充电”,突然接到重庆电视台紧急电话通知,要我立即返回台里,参加主持重庆台的第一次国际性直播节目:与日本NHK电视台合作的大型文艺晚会《巴渝风情》。 这时,离直播只有四天。 回到重庆后,我得知这次日本方面派出了强大的阵容,是为了拍摄反映长江沿线风土人情、三峡风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回归,百年耻雪。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不由勾起我对60年前在香港度过的一段童年的回忆。 我念小学二年级时,“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我不得不随家人离开美丽的清华园,逃到城里亲戚家中避难。在我粗浅的印象中,逃难和惊恐分不开。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日伪军警三天两头来查户口,搜捕抗日“嫌疑分子”。一天,几个伪警窜到我家搜查,因我父亲这时已随学校南迁,家中没有男丁,引起伪警很大的怀疑,检查起来特别的严。临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