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五岁那年,我随父母来到了新疆生产兵团,对于老家的一切,我的记忆一片模糊。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放学疯一样地回到家,猛地推开家中吱哇作响的门,我楞住了:一个头上包裹着灰色的围巾,面容慈祥,双手拄着一根灰色的拐杖,最显眼的是那双与身体怎么看都不协调的小小脚。我愣愣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像一个走错了门的孩子……"小云,快叫外婆。"妈妈边对我说边招呼我赶紧进门。"外婆。"我低着头盯着那双脚,  相似文献   

2.
正前不久,我带年近九旬的外婆去饭店用餐。结账时,我拿出手机扫描了一下店家的二维码,瞬间便完成了付款。我搀着外婆要往外走时,外婆满脸疑惑地问我:"怎么没看你给钱呢?咱可不能吃霸王餐啊!"直到饭店的收银员出面"做证",她才放心跟我离开。对于外婆的惊讶,我很理解——"生产队""公社大食堂""粮票油票"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网名为"芒果妈妈"的重庆女子在帖子《现在,她就是我的"妈"》中,晒出自己和81岁的外婆一起拍摄的婚纱照,收获网友的点赞无数。"芒果妈妈"在帖子中写道:"几年前,我的妈妈得癌症去世了,本来想带着妈妈和外婆一起拍摄的……我不想带着遗憾过一辈子,于是就有了这次和外婆的拍摄。"妈妈走了以后,"芒果妈妈"和外婆都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现在我把外婆当作‘妈妈’,把自己当她的女儿,这样我们就都没有失去亲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80
其实,我很害羞!10岁的猩猩凯特在曼谷一家私人动物园里打扮成圣诞老人。议会大厅甲":为什么议会大厅都是圆的?"乙":你在哪儿见过方的杂技场?"反对与主张甲":你对父母包办婚姻有何看法?"乙":我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主张父母包办婚事。"  相似文献   

5.
说起我的名字还挺辛酸的,我出生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缺衣少粮,生活艰苦,父母给我名字里加个"富"字,是希望我以后能过上富裕的日子.哎,都是穷怕了!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正1【笑话】》菠菜苗今天去买菜,我问卖菜的大叔:这是菠菜吗?大叔:喵。我惊讶看着他,又问了一遍。大叔还是回复:喵……瞬间觉得毛骨悚然…回家向外婆说起这事,外婆说,卖菜大叔的意思是"菠菜苗"。》风水轮流转我妈昨天熬夜到凌晨3点,早上6点就去了老年大学。我爸说,你妈学了剪纸课,拖到最后一天没办法了才做完作业。》如此激励记者问一家公司的老板:"你怎样激励你的员工  相似文献   

7.
百善孝为先     
<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报答得完呢!一直以来,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其实质是以孝行为基石。孝是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所以出现古语"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先"。  相似文献   

8.
冰心——我魂牵梦萦、由衷钦敬的文学家和爱国老人! 去年10月4日,正值她老人家100周岁诞辰(10月5日)前夕,我在福州鼓屏路玲珑鲜花店,订做了一个用100支红玫瑰编成的花篮,冒着阵雨,驱车30公里,赶到她的故乡长乐市的冰心文学馆,如愿以偿地献给了这位中国文坛的“祖母”。 4日上午9点,我在鲜花店订做红玫瑰花篮时,先在鲜红的绸带上写上挽联:“冰心老人万古长青。”店主林小姐看到挽联,惊喜地说:“花篮是送给冰心奶奶的,真是太好了!我在初中的课本上读过她的《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我问她:“你怎么看冰心老人?”林小姐说:“冰心奶奶心地善良,就像我的外婆。她爱我们,我们也爱  相似文献   

9.
正每当听到街头巷尾一声声"老面馒头",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味起母亲做的老面馒头,是那样地道,是那样百吃不厌。我出生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只有父母挣工分,所以年年缺粮。后来,分田到户,多劳多得。勤劳的父母如鱼得水,那个干劲呀,真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势!五月的时候,是麦子丰收的季节,只见父母乐呵呵地拿着镰刀,  相似文献   

10.
信仰铸造坚定如山的绝对忠诚。陈觉、赵云霄烈士是一对革命夫妇。他们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始终坚贞不屈、矢志不渝。就义前,赵云霄给孩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启明,我的小宝贝!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23岁死的,你的父母是为革命牺牲的,是为了信仰和追求革命真理而死的!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  相似文献   

11.
想像胡同     
正少年时,由于父母去遥远的"五七"干校劳动,我被送至外婆家寄居,做了几年北京胡同里的孩子。外婆家的胡同地处北京西城,胡同不长,有几个死弯。外婆的四合院是一所坐北朝南的两进院子,院落不算宽敞,院门的构造却规矩齐全,大约属屋宇式院门里的中型如意门。门框上方雕着"福""寿"的门簪,垂吊在门扇上用做敲门之用的黄铜门钹,以及迎门的青砖影壁和大门两侧各占一边的石  相似文献   

12.
正魂断最是春来日,思亲弹泪过清明。清明时节总能掀开我深埋在心底的对外婆的思念,想起和外婆在一起的幸福时光,随之泪水会充盈眼中,这种思念是一种心底的痛,是一种永久的怀念。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所以与她的感情特别深厚。外婆她老人家虽然去世十多年了,可是她的身影却时时  相似文献   

13.
陈放 《当代党员》2006,(11):57-58
我叫任静,是秀山一中高2008级18班的学生。 张伯伯,给您来信,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实在过意不去,但我无可奈何,只有找您才有希望,因为,我们家出现了莫大的困难——我的母亲,由于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急需动手术治疗……我母亲李国珍今年才42岁呀!她上有我70岁的奶奶、外婆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两个未成年孩子……救救我母亲,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2月,高考落榜的我告别亲朋好友,满怀希望地踏进了军营。想着为供我读书目夜操劳的父母那期待的眼神,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部队干出个样儿来!于是,新兵生活伊始,我就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工作,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新兵刚下班.我就郑重地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同时不断地给自己加油:"一定要争口气,早日入党!"  相似文献   

15.
1921年,我出生于当时叫马来亚的马来西亚,早年我祖父从广东花县由水客带到马来亚谋生。父亲青年时代学裁缝,自己开店,逐渐发达,家境小康。我于1935年回国,1938年夏季去延安,同年秋加入共产党。"我去延安就是为了要抗日,不当亡国奴"1935年,在我15岁时,母亲带我回国,到广东花县大东浦村看望生病的外婆。过了春节,外婆去世,母亲准备带我返回马来亚。可是我向妈妈要求留在国内上学,于是她将我托付给舅舅,入了花县中学读书。1936年发生"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件后燃起了抗  相似文献   

16.
我的外婆     
在重庆的童年岁月我完全生活在母系氏族里。爷爷奶奶在南京,爸爸在西安电视台工作,我和外公、外婆、妈妈一起生活。外公不常看到,他早先在西南局(中共中央西南局)的一个高干招待所工作,后来到一所离家很远的外国语学校工作了,一周回家一次。外婆在重庆日报社上班。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从重庆人民广播电台调到西安电视台和爸爸团聚去了,我就被彻底丢给了外公外婆。外婆是苦出身的家庭妇女,只有初小文化。  相似文献   

17.
“爸,妈,请原谅我!”父母出现一刹那,死刑犯杨仲华深深地鞠躬谢罪。在父母的安慰声中,杨仲华安静“上路”。这是发生在四川省自贡市的一名死刑犯临刑前的一幕,也是自贡法院首次安排死刑犯临刑前与家属见面,在全省也是罕见的(2月28日《成都商报》)。  相似文献   

18.
扎包儿     
正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通常都要给小孩带点小零食。不过,那时在马蹬坝农村,还没有"零食"这种说法,而是叫"扎包儿",意思就是讨人欢喜的小礼物。在我记忆中,外婆来我家最常带着的"扎包儿",是几个咸鸭蛋。淡绿色的鸭蛋壳,轻轻敲碎之后,一股诱人的香味,就会袅袅而出,引得肚子里的馋虫"咕咕"直叫,满嘴都是吞不完的清口水。即便如此,外婆  相似文献   

19.
老家有位民办教师,因善捕鱼而远近闻名,其捕鱼技术在十里八村"无出其右"者。小时候,我经常像影子一样跟着他南北撒网捕鱼,天天都很开心。离开家乡十多年了,捕鱼翁居然还在捕鱼!那天,我回老家看望父母,在小河边又看见了他,他正佝  相似文献   

20.
李双良 《先锋队》2013,(20):10-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办了两件大事:一是治渣;二是坚持以渣场为教育基地,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我常常跟身边的人说:"在新中国,我李双良躺着也比旧社会站得高!"确实,这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我的心里话。因为,从1947年做了太钢工人那天起,我这个出生在穷苦农家,10多岁父母便相继去世的放羊娃就怀揣了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党!感谢新社会!我的一生,也始终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这一信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