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价值思想嬗变历程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形态》虽没有专门论述价值问题,但却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价值思想。价值本质、价值创生、价值评价、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思想在《形态》中都有所研究,且构成其价值思想的基本维度。梳理和发掘《形态》价值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意识形态开始成为真正的哲学命题和科学的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具有不为岁月所湮灭的真理光芒和时代价值。在当今时代,意识形态不但没有终结反而更加活跃和复杂。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新的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深入研究、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把握精神,探寻规律,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思想。这些思想本质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高度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科学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颠倒性和虚假性,揭示了其与德国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本质联系。以此为逻辑前提,立足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问题包括:意识形态的根源、本质及其生产机制,以及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问题一一给予了历史唯物主义解答,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原理基础。不仅如此,浸透其中的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而言,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符永雄 《新东方》2002,(1):47-4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人的天性,但现实中却由于受到自然等种种条件的限制,人的自由与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对于人类如何实现对自然的自由支配,许多思想家都没能给出答案,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唯物史观实现了自然观上的革命性变革,他不仅把自然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而且论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从而为今天制定发展生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使自由支配自然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研究是还原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原像、返本开新的有效路径。它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探究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学基础,开启了新的、更大的诠释可能性空间;国外相关文献学研究成果的引入,还在我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文献学启蒙效应,有助于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版本意识和文献学意识。当然,对于文献学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不断强调的价值中立主张,要审慎地加以分析和考辨。  相似文献   

8.
胡元志  陈双凤 《传承》2008,(10):40-41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其中通过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论述了分工的有关思想。具体来说,包括分工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分工的社会性质及产生的结果,分工的消失等。本文通过这些思想的解读,进一步加深对分工的理解,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其中通过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论述了分工的有关思想.具体来说,包括分工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分工的社会性质及产生的结果,分工的消失等.本文通过这些思想的解读,进一步加深对分工的理解,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庞辉霞 《传承》2008,(4):28-29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确立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前提,即"现实的个人",并对此前提和出发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市民社会与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构造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确立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前提,即"现实的个人",并对此前提和出发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市民社会与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构造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真正确立,而唯物史观的确立又对马克思正义观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说,它促使马克思由批判正义到重构自身正义观的转变;由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的转变;由思考什么是正义到思考怎样才能正义的转变。依循此路,马克思得以最终确立起历史正义观和初步完成对未来共产主义正义图景的探索与建构。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马克思毕生追问的理想和目标.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第一次将人的自由置于实践本体论的基础之上,论证了人的自由实现的现实基础;人的自由实现的根本途径;人的自由实现的根本标志等重要思想,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为人的自由的实现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性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观基本问题的科学概括,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重要发现,谁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阐述,崇高社会理想的坚定信仰等方面。这些重要思想,对我们在全党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克服和化解当前面临的四大危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存在的前提是人的生命存在,然而,离开实践活动来理解人以及人的历史,我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历史,实践是历史的根基。实践是人的活动,离开历史来谈实践,实践就是空洞、抽象的。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看到马克思对历史的认识植根于实践,同时也指明了实践的历史本性。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关注的主题。在他看来,生活首先是一个立体的呈现,以人的生命存在为根基,直接呈现为生产活动,整体呈现为社会关系的全貌,精神呈现则表现为意识。现实的人作为生活的主角,在社会关系搭建的这个大舞台上,以感性活动演绎着丰富的剧情,从而揭示着生活的真谛——实现人的解放。对生活的阐释实现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彻底变革:回归人本,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主客体在人类历史活动中的统一;反观现实,确立了生产实践的中心地位,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的生活状态;展望未来,昭示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可能性,构建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7.
吕红雁 《前沿》2007,(10):14-16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仅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而且还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自然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他从实践角度提出了"人化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物质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及其经济根源,并首次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其社会公正的基本思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在经济领域的真正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核心内容;按需分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深刻论述了现实的个人这个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把握其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对我们深刻理解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炳权 《党建研究》2011,(10):60-60
1845年9月至184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一起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是他们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深刻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