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的胞兄汪大漠,1916年5月生于四川涪陵县云集乡(今重庆市长寿区),中学时代先后在涪陵、重庆、成都读书。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6月在陕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8月入延安陕北公学,为第一期学员。1938年7月分配到新四军军政治部工作,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夏季,汪大漠在中共华东局党校学习时,同学李世炎向他讲述了一段经历:参加革命后,自己长期在军队工作,时隔10年,才回家看望亲人的难忘情景。汪大漠深为感动,写成《十年别》一诗。  相似文献   

2.
《红岩春秋》2009,(4):72-73
李家祠堂 四川省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遗址——李家祠堂,位于涪陵明家乡大路村,四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占地953.5平方米,建筑面积482.6平方米,建于1926年。1927年6月24日,涪陵县农民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会上,涪陵农军总指挥李蔚如致贺词,徐康宁作农运报告,选举产生了涪陵县农民协会领导成员。  相似文献   

3.
正1929年底,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驻涪陵国民党20军(军长郭汝栋)奉命出川到鄂西"剿共"。当时士兵已6个月未发饷,官兵思想混乱,大多不愿出川。1930年1月,中共四川省委决定抓住时机,在涪陵特区(以涪陵为中心,包括丰都、南川、彭水3县)发动兵变,组建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为此,省委派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到涪陵特区主持工作。李鸣珂到达涪陵后,建  相似文献   

4.
2012年7月,重庆市涪陵区委宣传部收到一封寄自上海的来信。来信者称:他的表姐夫——华侨梁添成,1939年抗战时在重庆驾驶战机与日机作战,不幸在涪陵上空被日机击中,机坠山中,梁添成英勇牺牲。来信者名叫夏正璋,住在上海,是一位侨眷。他前不久到涪陵旅游观光,心里一直想着在此牺牲的表姐夫梁添成,回上海后,便给涪陵区委宣传部写来了这封信。他表示:愿将这些年潜心收集到的关于梁添成的珍贵资料,包括实物,全部捐献给涪陵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5.
滕代远     
滕代远,1904年11月2日生于湖南省麻阳县大门坡这个偏僻山寨。少时读过私塾,后读初小。1919年考入麻阳第一高等小学。高小毕业后,在本村初小教书。1923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二师,他学习刻苦,成绩出众,还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投入反帝爱国斗争。1924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学校,他先后担任校学生会总务主任、常德学生联合会总务主任和常德外交后援会总务主任等职。1925年“五卅”惨案发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在抢救、发掘、整理党史资料中,发现了一批鲜为人知的史料。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发现是:涪陵人汪大漠不仅是毛泽东《论鲁迅》的记录者,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人之一。吸收进步文艺思想汪大漠,原名汪道闿,1916年5月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云集区同兴乡(今属重庆)。从小进私  相似文献   

7.
正1912年8月29日,寻淮洲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积极参加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成为当地学生领袖。1927年年初,寻淮洲加入共青团,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主力于龙冈地区将敌前线总指挥、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以下9000余人全歼。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长涪边区的地下青年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了较快的发展。当时,长涪边区青年工作主要在三个点陆续开展:一是包家乡(原属涪陵县,今属垫江县)点;二是仁和乡(今属长寿区)点;三是云集乡(原属涪陵县,今属长寿区)点。以此为主,整个长涪边区党所领导的外围青年群众(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共有80多人。开展青运工作我是云集乡(又名罗家庙)  相似文献   

9.
公略县,在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中,早已不复存在了。然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她是中央苏区的一个模范县,为巩固、发展和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公略县的建立 公略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黄公略的名字命名设立的一个县。 黄公略,1898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15年从军,1927年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参  相似文献   

10.
正刘安恭,1899年出生于四川省永川县(今重庆市永川区)。1917年,他赴德国留学,进入柏林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在德国留学期间,结识了朱德、章伯钧等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成员,在比利时加入第三共产国际,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刘安恭先后任  相似文献   

11.
正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举解放南京。下野后的蒋介石一面让代总统李宗仁与人民解放军"和平谈判",拖延时间;一面组织残余力量在西南地区负隅顽抗。此时,川东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涪陵县(今重庆市涪陵区)边远山区的贫困农民既要向反动政府交公粮,又要向地主交租粮,青壮年还要被抓去当兵,生活极端贫苦。中共长寿、涪陵边区区委  相似文献   

12.
陈娅飞 《党史纵览》2017,(12):40-43
<正>胡乔木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1930年底,他在清华大学经曾迪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秋,在其家乡江苏盐城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左联"工作任职。1941年2月起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担任毛泽东的秘书,1992年9月逝世。他先后参与党内大量重要文件的起草,同  相似文献   

13.
彦奇     
彦奇,原名商国臣,汉族,1926年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1946年9月考入沈阳国立东北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在东大期间他积极地参加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1948年6月加入了中国民主青年同盟,7月随东大迁到北平后,当选为东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团主席,因遭国民党北...  相似文献   

14.
周华 《湘潮》2021,(3):53-54
常德是一片红色热土。在这片土地上,革命先辈刘泽远用他的一片赤诚丹心谱写了不朽的热血青春。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刘泽远,1907年3月10日出生于常德县丹洲乡刘拱桥村(现武陵区芙蓉街道泽远社区),1920年考入常德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23年考入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同年9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6月参加长沙学生、工人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游行。  相似文献   

15.
正"我父亲朱南平弃文从戎,参加了西南服务团,跟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参加剿匪。从此,他在涪陵安家,初心不改,扎根涪陵,乐于奉献,是我永远的榜样……"2020年6月16日,在重庆市涪陵区老干部局和《巴渝都市报》举办的"初心故事会"  相似文献   

16.
白钢 《党史文汇》2003,(2):14-15
陈赓于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二都柳树铺,原名庶康,字传瑾,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赓同志是黄埔军官学校的第一期学员.从那时起,直到1961年他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副部长时逝世,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伟大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7.
郑位三,1902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二十)出生于黄安(今红安)县紫云区马鞍山村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在五四运动期间,他在武昌省立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时积极投入武汉各界群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并在恽代英等创办的“利群书社”里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其它进步书刊。1922年毕业回乡,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在县北七里、紫云一带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年底,由先期入党的同乡好友———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戴克敏、戴季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革命家的生涯。入党后,郑位…  相似文献   

18.
今年四月三十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青年最亲密的导师任弼时同志八十周年诞辰。八十年前,他出生在湘阴县塾塘乡唐家桥新屋(今属汨罗县弼时乡)的一个贫苦教师家庭。他在家乡读完初小,继赴长沙求学。一九二○年,十六岁的弼时同志在上海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往苏联学习。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回国  相似文献   

19.
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党久经考验的好干部贺敏学同志。贺敏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不幸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贺敏学同志是江西省永新县人,生于一九○四年八月。他早年发动和组织进步学生和农民运动,积极投身革命,一九二七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永新农民自卫军到指挥、指挥,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县委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他率部上了井冈山,汇  相似文献   

20.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韭菜乡水獭村的水獭岭下,有一座纪念烈士刘永泉的陵墓和纪念碑。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烈士的不尽哀思。 刘永泉是山东省新泰县刘格庄人。194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投降后,他来到东北,任青城县公安局长兼公安大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