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辉煌耀眼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各民主党派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新中国统一战线从这里走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这里走来。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统战文化,是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结晶,具有丰富的统战文化内涵。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观点出发,结合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探索实践,以政治基础、政治主题、基本原则、思想精髓、制度贡献为基点,全面解读西柏坡统战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现场教学     
<正>李家庄: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随着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和"五一口号"的发布,李家庄村见证了中国统一战线从战略策略走向政治制度的历史跨越,留下了许多中共与各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统战实例,在党的统战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1948年9月,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在李家庄恢复成立。1949年3月,中央统战部离开李家庄村进驻北平。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和民主人士旧居,记录了党的统战工作场景和新政协的前期筹备过程。李家庄统一战线陈列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的足迹,李家庄为了铭记历史而存在,为了传承革命  相似文献   

4.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完善党的制度,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集中领导;明确统战部工作职能、范围,初创新中国统一战线工作格局;多党合作、协商建政,孕育新型政党制度雏形;凝聚政治共识,协商筹备新政协。认真梳理总结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光辉实践和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统一战线文化资源,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对中国统战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仁者爱人、修己安人、以和为贵三个方面阐释西柏坡统战文化与儒家思想理念的内在契合之处,揭示西柏坡统战文化中所蕴含的儒家文化基因,以便深入的理解西柏坡统战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光芒永驻的文化内涵,以期在当下和今后的实践中更好的发挥西柏坡统战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形成了包括西柏坡在内的地域统战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转折关头,党中央在西柏坡进行的政治活动和统战工作,使政党合作性、政治协商性、政权建设性、统战规范性成为西柏坡统战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特有属性,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一战线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战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统战思维、统战理念。统一战线的科学内涵为领导干部增强统战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增强统战理念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质的西柏坡统战文化。这一时期的统战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塑造、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促进凝聚意识形态共识,推动完善政党组织制度,利于形成优良行为作风,促进塑造先进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扩大革命力量,积极探索实践,展现出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勾勒了未来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西柏坡时期的革命精神是在中国革命走向全国性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所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从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对于我们服务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统战",恢复成立了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发布了"五一"劳动节口号,与奔赴解放区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初步设计了中国未来的政党制度,确定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方针,形成了大团结大联合、民主协商、及时调整统战政策、重视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各民主党派主动接受中共领导等优良的统战传统。学习掌握这一时期的统战历史,弘扬传承这一时期形成的优良统战传统,对做好当前统战工作,充分发挥统战优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一2015年是河北统一战线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同志到我省考察指导,第一次明确了西柏坡"新政协和新中国的统一战线从这里走来"的历史定位,作出了发挥"四个凝聚"作用、以改革创新推动统战新发展的重要指示,极大提振了全省统一战线的士气;这一年,以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为班长的省委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克志书记亲自研究统战工作,亲自主持民主协商会,召开了省委统战工作会议,成立了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统战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创造性地继承、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统战学说,它主要体现在符合实际地调整和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统一战线的组织机构;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订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确立并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这些统战思想和措施不仅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国民经济好转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新世纪新阶段统战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64年前,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夙愿,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纪元。去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总结多党合作历史经验,科学把握统一战线发展规律,提出了重要的"同心"思想,续写了统一战线理论和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深入剖析"五一口  相似文献   

14.
"五一口号"的发布对于中国特色统一战线事业发展具有方向性和奠基性意义。"五一口号"的发布提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主战场的攻势是"奠基石",毛泽东的修改是"点睛笔",国民党的"国大"是"催化剂"。"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为:开启了各种统战力量合作共事的新阶段,谱写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篇章,加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新征程。重温"五一口号",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有: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和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统战文化为认识统一战线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整体性和实证性的研究路径,而统战人政治性格的研究则从微观与人的行为的层面打开了研究空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伟大历史表明,统战文化塑造了统战人的政治性格,统战人的政治性格则体现了统战文化的功能发挥。统战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积淀过程,历史演进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对培育统战文化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从历史上看,政治信任、政治共识、协商理性,是统战文化的基本要素,而突出政治信任、追求政治共识、注重协商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顺利发展过程中统战人政治性格的鲜明特质。  相似文献   

16.
伴随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协商民主进而转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制度安排。西柏坡协商民主实践的推进,是近代中国历经传统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历史碰撞的产物,彰显了近代以来中国追求民主的历史逻辑。对西柏坡时期协商民主实践历史际遇的考察,更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独特属性,深切认知中国共产党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看,湖南统一战线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统战史、从新中国成立到新时期前湖南统战史、改革开放新时期湖南统战史和新时代以来湖南统战史。概括地说,湖南统一战线史总体显现出四个基本特点,即指导思想的先进引领性、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性、社会基础的巨大包容性和统战实践的明显科学性。认真总结湖南统一战线史的四个基本特点,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工作在湖南创新发展新局面的形成,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开展的生动统战实践,形成的优良统战传统,对做好当前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统战工作者,要善于从这些优良统战传统中吸取营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方针,以更高的站位大力增强多党合作制度自信和制度效能,以健全的机制大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攻坚的姿态扎实做好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以较真的精神找准补齐工作中的"短板",以"赶考"的精神做好当前统战各领域工作。  相似文献   

19.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召集各派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筹建新中国,展开了许多开创性、探索性的统一战线工作,具体包括:领导组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纠正土地改革中"左"的错误倾向;促使各民主党派发生历史性地转变;发布"五一口号";与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进行策反工作。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多党合作思想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史册,为新时期的统战工作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西柏坡在人民政协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里,吹响了召开人民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动员令"五一口号",制定了建立新中国路线图和时间表;在这里,拟就了筹备人民政协章程《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草案,为人民政协的筹备提供了政策依据、基本遵循;在这里,起草了"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在这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出了《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在历史上第一次自觉、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政协的顺利召开奠定了政治基石。也正是这一系列前期工作的精心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可以说,正是中共中央与各民主党派在西柏坡的一系列实践探索为人民政协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