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一战线作为一门科学,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极具文化底蕴。《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不少理念与今天的统一战线思想在原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做好今天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论语》对统一战线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做好联谊交友工作;坚持政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提升统战工作实效;提高统战干部素质,把统战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思想,在道德观方面包括"义""礼""孝""信",在学习观方面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处世观方面包括人际关系、生活观念、家国意识等,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积极探索将《论语》修身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语》作为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极具现代价值,尤其是对现代人格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在当下如何普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制度化与通俗化相结合、"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相结合、《论语》与生活相结合三个方面探讨了《论语》在现代中国普及的途径与方法,希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拓展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力度、重视创新融合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5.
图片新闻     
正?12月2 3日,为深入学习"三严三实"的内涵、要义和要求,我院副院长、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桂汉良为全院干部职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6.
对于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我国来说,使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现实光辉,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廉政思想、修身理念、法治思想、自强不息精神等仍是具有当代价值的宝贵思想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涵养、思想理念、中国智慧都是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更是夯实了文化自信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和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价值形成的主导思想和根源.以大学生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和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剖析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贯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特点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创新形式相结合,建构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他还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为我们开展政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作为领导干部,政德是他们的修身之根、从政之本。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政德教育,“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对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善于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更善于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高等院校的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影响着中国梦实现的特殊群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即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拓宽重要渠道。本文笔者通过介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详细论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价值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个人价值观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论语》中的探源,论证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文章解读了《论语》中以自我和谐、生态和谐、人际和谐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内容的和谐思想。同时,《论语》里“仁”的人性本质和《圣经》里“爱”的人性本质,实质上都蕴涵和强调了人际之间关系的和谐。《论语》和谐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而且对于中国现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相融体现了文化的极大包容性,二者在哲学思维、社会理想和理论气质上高度契合,又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为思想建党提供了双重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老祖宗",是思想建党的核心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魂",是思想建党的重要根基。思想建党应积极在二者的融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指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评价以及对如何完成传统文化价值实现的认识。其思想精髓包括:深刻揭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科学阐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及弘扬主体;系统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全面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实现的现实路径等。系统梳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思想精髓将有利于我们理解习近平的传统文化情怀,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青年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伟大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江苏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工作方面,围绕坚持爱国爱教、夯实宗教思想建设、加强工作平台建设、发挥宗教教职人员重要作用、注重宗教表达形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也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包括认识层面、工作机制方面、工作路径趋同等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性、...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的第一年。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奋进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更高阶段,赋予了新要求。“五一口号”的提出,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领会“五一口号”,将其中蕴涵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实质,凝练巩固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必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平台和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论语》集中阐释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