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新营 《党史博采》2022,(12):33-36+41
<正>刘伯承和聂荣臻是人民军队杰出的领导人。大革命前后,他们先后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列,并成长为人民军队的开国元帅。从1927年7月相识在武汉,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和聂荣臻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共同在敌人“心脏”里战斗刘伯承是四川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聂荣臻是四川江津(今重庆市江津区)人。刘伯承在川军中身经百战,足智多谋,是颇负盛名的川中名将。但在军阀混战中,他找不到救国救民的道路,陷入迷惘之中。1926年5月,  相似文献   

2.
王树人 《党史博采》2022,(12):27-32
<正>刘伯承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作出了巨大贡献。2022年12月4日是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纪念日,现把他一生所担任的职务概述如下,权当纪念之。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担任的职务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赵家场张家坝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刘明昭(后改叫“刘伯承”并沿用终生。因权威辞书没说明是何时改名的,  相似文献   

3.
张磊 《党史博览》2023,(6):32-35
<正>刘伯承与吴玉章同为四川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们曾有过一段朝夕相处、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仍然相互支持、相互勉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志同道合,一见如故刘伯承,1892年生于四川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吴玉章,1878年生于四川荣县。二人虽然年龄上相差14岁,但他们在青少年时期都经历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相似文献   

4.
正刘伯承元帅的名字,早在1942年,我读小学时,就听说了。早年,为了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刘伯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刘伯承以涪陵为中心,策动和集结地方武装在大顺场宣布起义,成立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又称"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他带领部队在忠县、丰都、涪陵、长寿等沿江一带活动,拦截和袭击从湖北溯江入川的北洋军。同时,他还秘密前往璧山县(今重庆市璧山区),帮助组织指挥讨袁护国的民众起义队伍(璧山义勇军),袭击北洋军,并拦截枪支和军装等军用物资。由此,刘伯承的大名不胫而走,在川东一直流传着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1,(6):F0004-F0004
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刘伯承元帅的故乡,东汉建安时期建县,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全县幅员3959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64万人。过去十年,开县完成了17万三峡移民搬迁任务,三峡水库蓄水后,汉丰湖环绕移民新城,新县城入选“巴渝新十二景”。  相似文献   

6.
那年今日     
李杰  林工 《红岩春秋》2014,(8):61-63
正1975年7月,四川省开县(今属重庆市)城关民中1975届(初中)3个班共153名学生毕业生,在学校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他们是1973年邓小平同志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国家部分工作开始整顿,城关民中恢复了因"文革"而中止的招生后招收的首届初中生。会后,只有少数同学被学校推荐上了高中,户口是农村的同学就返乡务农,城镇户口的同学就按毛主席"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满怀激情奔赴开县农村当"知青"了,他们亦成为开县历史上最后两届下乡的"知青"。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1,(29):65-65
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张家坝的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897年,刚刚五岁的刘伯承进入本村的私塾读书后老师对他父亲说:“这个孩子学习刻苦,记忆力强,将来肯定是个可用之才。”  相似文献   

8.
刘伯承就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后,却不曾回故乡 1911年,刘伯承从戎,开始了军旅生涯。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做主在家乡为他定了亲,女方叫程宜芝。刘伯承虽不太情愿,但在母亲的坚持下只得同意完婚。由于军务繁忙,夫妻很少在一起。1921年,刘伯承驻防奉节时,为了孝敬母亲,便把母亲和妻子从开县老家接到奉节同住。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日(1950年)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1950年10月1日,重庆各界群众15万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大游行,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屹立在重庆市中心的"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并检阅游行队伍。  相似文献   

10.
正刘伯承:重庆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1949年4月,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配合,发起渡江战役,直捣国民党政权的老巢。占领南京后,刘伯承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他正在筹划解放大西南战役,为聚歼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残余武装运筹帷幄。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时,刘伯承特别强调要保持警醒,统一战线工作。他在二野直属队党代会的讲话中说:"我们的胜利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以及党的群众工作如农村的土改工作,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等等的配合得来的。绝不可错误地认为是枪杆子打出来的,自以为了不起。这对于一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市开县(今开州区)温泉镇金龙村有一座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掩映的坟墓。每年,不少村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泉中学师生会到此悼念。斯人已去,苍松挺拔,墓中的逝者是老共产党员、原开县温泉中学校长杨曾唯。聪颖好学,追求真理杨曾唯原名杨道一,1916年10月21日出生于开县岩水乡岩水村。杨曾唯自幼聪明勤学,酷爱书法,先后师从任瑞庭、邹任贤、吴文渊等名师。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12.
正一份烈士档案童庸生,又名童显祚、童受祚、童鲁,1899年3月出生在重庆市巴县永兴乡宜家桥(今属重庆市巴南区惠民街道)。幼年时,随做官的父亲童吉庄(又名童裕宽)到山西,在太原读书。辛亥革命后,他回到家乡继续求学,1914年入读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1919年,童庸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受到该校教师王右木的影响,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童庸生是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1922年10月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在成都,童庸生与吴玉章、杨闇公、刘伯承等  相似文献   

13.
邓攀 《世纪风采》2012,(7):25-30
刘伯承元帅是四川开县人,南京曾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的首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刘伯承元帅两次受命到南京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叶然 《红岩春秋》2006,(4):56-56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今儿童医院所在地,原为杨森任国民党重庆市长时的市政府。重庆解放初期,这里被称为“曙楼”。1949年11月30日,重庆迎来了解放。1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后,重庆市各级党组织和各级人民政府都迅速建立起来。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各地要先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对发扬民主,政权建设,以及实施各项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以后召开普选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准备了条件。1950年1月23日至29日,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曙楼隆重召开,标志着重庆市的接管工作胜利结束。刘伯承、邓小平和重庆市军管会及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刘伯承作了《为建设人民的生产的重庆而斗争》的报告,邓小平作了《团结起来,战胜困难》的报告。会议总结了重庆市50多天的接管工作,军管会还政于民,宣告今后将转入人民政权的正常建设与管理阶段。责任编辑苗土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旧址@叶然  相似文献   

15.
年猪旧事     
正进入腊月,天气寒冷起来,渝东北地区的农户家家忙着杀年猪了。以前农户杀一头年猪,必须向国营食品站交售一头,执行国家"购一留一"的收购政策。如果只养了一头猪,则交半边留半边,称交"边口肉"。那年,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兴隆公社一个外号"王日白"的农民由于家里缺粮,只养了一头猪,年底还不到一百斤。交半边留半边,除去猪下水,剩不了多少肉,于是决定交售一整头。腊月  相似文献   

16.
张磊 《世纪风采》2023,(3):16-20
<正>刘伯承元帅与党内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同为四川人。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们曾有过一段朝夕相处、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仍然相互支持、相互勉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成为最亲密的同志和战友。志同道合,一见如故刘伯承1892年生于四川开县,吴玉章1878年生于四川荣县。二人虽然年龄上相差14岁,  相似文献   

17.
正何鲁,号奎垣,四川广安人。曾执掌重庆大学,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文教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与开国元勋刘伯承赋诗唱和,留下了一段诗缘情谊。老友重逢喜赋诗1950年5月1日,重庆在市中心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今"人民解放纪念碑")附近举行  相似文献   

18.
正苦思救国新路"见旗帜就拜倒,觉得太不对了"是刘伯承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前说过的一句话,显示出刘伯承选择信仰时的慎重态度。1923年9月,刘伯承在川军一次战斗中右腿中弹重伤,多亏救治及时,没有被截肢。但是军旅倥偬的刘伯承却因祸得福,一段时间里,他难得清静地有了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成都治疗腿伤期间,刘伯承开始总结自己走过的道路。当初少年壮志,满怀富国强兵的  相似文献   

19.
[案例]1月1日,新年之始。网友虎猫在网络上蹦了个高儿,来了个元旦第一爆。他发帖说,重庆市开县纪委对该县各部门的年终考核有猫腻。  相似文献   

20.
受命领军进藏 1950年1月,新中国成立才三四个月,毛泽东提出"进藏宜早不宜迟"的战略主张.进军西藏的任务最后落到了西南局身上. 西南局领导人刘伯承和邓小平接到任务后,开始商量进藏人选.邓小平吸着烟,深思许久,对刘伯承说:"让十八军的张国华去吧!"刘伯承笑了:"我也正打他的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