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2月,重庆解放后不久,20岁的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隶属二野3兵团)。枪我并不陌生,也明白为谁扛枪,记得1950年的时候还教连队的战士唱过:"我为谁扛起枪?为谁扛起枪?我为谁来打仗?为谁打仗?为了爹、为了娘、为了你、为了他,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一生雄才大略、豪气干云,他的行事作风也令人惊叹。 不摸枪 毛泽东在回忆往事时曾说过:我一辈子从不摸枪。一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坚定信念者、具体实践时却从不摸枪,这足可察见伟人的智慧!毛泽东不摸枪,是因为他讨厌枪、鄙视枪,虽然“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他的至理名言,枪是他的朋友,但他就像子弹一样洞穿了枪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机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不幸坠机遇难。他在离开重庆前一天说的"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句话,成了他最后的遗言,也是他革命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据冯友兰晚年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西南联大,但每年总要到重庆去一两次。凡是从别的城市到重庆的比较知名的人士,蒋介石都照例请吃一顿饭。冯友兰差不多每次到重庆,都会接到送来的请帖。每次吃饭,大约有20人,座中常有别的城市的头头。蒋介石看见这些人总是问:"你们那里现在怎么样?"如果回答说很好,他就不再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1月16日拿出了据称是"最严厉的"、"美国几代人以来最激进的控枪计划"。注意,是"控枪",不是"禁枪"。是不是严厉呢?其实也不过是呼吁禁售攻击性武器(军用自动和半自动步枪)、限制大容量弹匣以及调查买枪人的背景而已。这些措施远远不足以解决美国面临的枪祸。据美国自己的统计,每年有3万多人死于枪下,20  相似文献   

6.
以笔作枪陶敬之,字叔琪,1913年11月出生在重庆一店员家庭。九一八事变后,正在北平求学的他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1935年7月6日,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使中国丧失了河北和平津两市的大部主权,北平时局骤然紧张。是年秋,陶敬之离开北平,回到重庆。不久,经同学温田丰(温嗣翔)介绍.  相似文献   

7.
缺钱不缺德     
谁也没有想到,重庆棒棒哥郑定祥的一句"缺钱不缺德",短短几天就爆红网络。50家网站转载,4万个网页描述,3万条微博赞颂。有人说,"他是民族的精英";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还有人说,"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带来的是春天的亮色"。  相似文献   

8.
图天下     
正1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以"重庆火锅"称赞重庆经济之"火"。他说:"现在不同地区行业经济走势出现分化,通俗讲就是‘冰火两重天’。重庆属于‘火’的那一端,跟重庆火锅一样,经济  相似文献   

9.
马拉 《红岩春秋》2014,(5):41-45
正李德益大儿子李方荣,正在家里书房的桌上,用父亲传给他的那种漂亮字体,给朋友写一幅"老来不生气"之类的书帖。李方荣今年65岁,父亲当年因病逝世时,正是他这个岁数。他说:"1986年我碰到苏葆桢,他说他认识我父亲;老书法家徐文彬,是我父亲的老朋友。在重庆,认识和晓得我父亲李德益的人,实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08,(Z1)
据新华网重庆频道报道,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走访了不少学校,走到哪儿都讲体育。他以毛主席当年说的一句话:学生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为纲要,指出在体育问题上.重庆一定要下决心,为孩子们想长远,让他们"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可以先办3件事:一是中小学校的体育课都要由一周两节改成四节。二是所有区县的重点中学都要建一个像样的操场.要有400米的塑胶跑道.他说,人们都说  相似文献   

11.
<正>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沈容回忆:1946年1月,我被调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外事组工作。我们搬到翠明庄的时候,李克农是代表团秘书长,主管内部一切事务,大家叫他"管家婆"。李克农长得很魁梧,神态严肃,自有一股威慑人的力量。有一天,吃罢午饭,我跟着李克农回到他的住房。李克农问我:"小鬼,有什么事?"我说:"想给你提点意见可以吗?"他说:"说吧。"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的第二战线上,革命师生是用什么武器同武装到牙齿的反动派作斗争的呢?蒋介石政府说学生这边也有枪。1949年四·二一学运期间,重庆警备司令部发布了两条耸人闻听的消息:一是说沙坪坝地区有华蓥“股匪”扑城,被政府军在迎战中击毙;一是说城区的市一中是华蓥股匪聚集地点,在戒严期中向军警开枪。为证实前一条,警备部将一位在押人犯推上卡车,于深夜在沙坪坝各校间呜嘘呐喊地转了一圈,然后枪杀在重大与川教院间的坡地上。为落实后一条,国民党军队在一中校门前寻衅开枪,然后又以搜枪为名突入学校,悍然解散一中。这些都是自卖自…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80年代,重庆进行了一场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与此同时,重庆党政机构的设置和各级干部的选拔也同时推进。我曾经说过:"改革的突破在体制,改革的成败在人才。得才者胜,失才者败。"在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方面,重庆在综合改革试点中走出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14.
<正>4年多时间,出生在渝中区菜园坝的秦廷光画了44幅记忆中的老重庆毛笔画,这些画放在一起就是他的童年故事和记忆。其中,有建筑采用拱门式结构的山城宽银幕电影院,还有两张电影宣传画《风从东方来》和《刘三姐》。"这就是当时原貌还原。"秦廷光说。他希望这组画能让年轻人了解老重庆,让老一  相似文献   

15.
"掀起个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海涛"刘海涛原名刘保仁,1907年出生于山东省东阿县张集村。20岁那年迫于生计到东北打工,因有一手好拳脚,又为人仗义疏财,很快在松花江沿岸结交了一帮绿林好汉,他们偷袭县警察局,夺得十几条枪,劫富济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带领百十号人、十几条枪同日本侵略者对战,之后又跟随被中共满洲省委军委派往哈尔滨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是一个风云际会之点,是一个具有夸张的地理意义的临时宿营地……重庆是一个成千上万人分享过的插曲……大人物和小人物,高尚者和贪污者,勇敢的人和胆小的人,都曾在重庆聚会过一下。"抗战时期曾在重庆生活过的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如是描述。这期间,著名文学家茅盾也来到重庆。不过,他不是过客,也不仅仅是来"聚会"。他肩负使命,以纸笔作刀剑,投身于抗  相似文献   

17.
正采访中,重钢退休文艺干部蒋传超回想起1958年从重庆长江电工厂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工农班的情景,仍难掩兴奋地说:"重庆就考上了我一个人。"小二黑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的蒋传超读了初一就辍学回家务农,在村里,他是农会干部,文艺积极分子。"当时为了配合宣传新婚姻法。我演过《小二黑结婚》,  相似文献   

18.
正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占领南京,英美帝国主义军舰公然炮轰南京城,屠杀举行庆祝集会的市民。消息传到重庆。在中共重庆地委的领导下,各界群众数万人于3月31日在渝中区打枪坝举行了"重庆各界反对英美炮轰南京市民大会"。受蒋介石的指使,军阀刘湘、王陵基等趁机镇压,当场打死137人,打伤千余人,史称三三一惨案。  相似文献   

19.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相似文献   

20.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在婚礼上,孙中山送给新娘的礼物不是钻戒,不是耳环,也不是什么其他的世俗首饰珠宝,而是一支手枪。孙中山说:"这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