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不久前成立了。这是一个好消息,是一件好事。此事在中国的政法界、法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何以至此?只因董老的法学思想在当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罗干同志在代表党中央致词时讲得十分深刻:“在我们国家已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的今天,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的成立,必将对繁荣法学理论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56年前,作为革命家和法学家的董必武,提出了依法办事和增强法制观念的法制观。董必武的法制思想具有正确性、重要性、预见性、科学性及超越时空的有效性。董必武法制思想是邓小平法制思想借以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表现。它丰富与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宝库,对当前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必武同志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律的人民性和社会主义性质,提出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主张一切法制工作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等思想,构成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思想、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服务这个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在法治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指导我国法治实践的根本指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內容。广大法学工作者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联系实际深入宣讲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崇尚法治的风尚,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5.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8,(19):58-59
“五朝弊政皆亲历,遵从马列无不胜”。这是董必武在《九十初度》中的感言。他一生经历了满清王朝、民国初元、袁世凯称帝、北洋军阀割据和蒋介石政权。他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民主政治思想是他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45年他就提出,我们的任务是“实行民主政治”。他对中国宪政的内在特有品格给予了科学界定,并亲身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探索者和奠基人之一,其法治思想内容丰富而睿智。董必武的依法办事、法制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法制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法治思想现在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对于我们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邱玉梅  王喆 《时代法学》2012,10(5):32-38
方孝孺的"民本法治"思想是黄宗羲等晚近思想家提出民主法治理念的基础,他结合儒家"仁政"理论,主张"君职"、"立法利民",这在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当代民主法治建设重要的传统法律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关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犹如思想的灯塔,必将有力破解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的诸多困境,必将指引法学“三大体系”进入新境界。在“十三五”即将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之际,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世界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学教育应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学“三大体系”建设,将是今后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特别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和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六大报告高层建瓴地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今天,如何把民主政治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 《中国法律》2009,(1):32-37,89-93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徘徊于“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等定位的争论之中,人们对传承法治理念、传授法学理论、培养法律职业能力的观念与路径鲜有深入研究。其实,无论如何定位,传承法治理念、传授法学理论和培养法律职业能力都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功课”;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为人诟病的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