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人道主义干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鉴 《河北法学》2006,24(11):147-150
冷战后,西方大国以人道主义为借口,盗用和滥用国际人权保护的名义,频繁地对外进行"人道主义干涉".其实质是强制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严重违背了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以及禁止使用武力等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后冷战时代西方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何田田 《法商研究》2021,38(5):61-73
话语是反映价值观和思想的可察之途.大国外交离不开国际法,国际法的首要价值是秩序.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考察与研究中国外交话语表达所蕴含的国际法秩序价值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基本话语,是国际法治中国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对外交往实践中所秉持的立场和价值观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在不同时代背景中开创性地运用国际法解决问题并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逐渐扩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大国均势"是国际战略,在新的核时代的国际环境下,续写了均势理论的新篇章。本文试图分析"大国均势"战略及其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人权的三次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力 《政治与法律》2002,3(3):26-29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人权经历了三次嬗变从追求普遍的、抽象的人权转变为阶级的、种族的特权;从国内统治的工具转变成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从"人权外交"到"新干涉主义".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以及地区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越南为了营造有利于本国革新开放的国际环境,积极推行地区间"大国平衡"的对外战略,同美国在内的各个大国开展广泛接触。中国与越南也存在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捆绑"。因此,中美越以及其他的东盟成员国各方利益相互融合、渗透,亚太具有区域合作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战后美对日关系中的绥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 ,美国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对日本实行绥靖主义政策。这一政策推动日本逐步实现其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目标 ,对亚太地区甚至整个国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而美国推行这一政策的结果与其初衷也可能会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针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领域面临的深刻危机 ,痛苦反思 ,重新调整了 2 1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 ,确定了维护大国地位 ,振兴经济 ,确保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的战略目标 ,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领域进行全面调整。军事上推行“现实遏制”战略 ,政治上突出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经济上深化结构性调整 ,外交上采取务实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对外政策 ,保证俄罗斯的国际安全、地区安全和国内安全 ,走一条有俄罗斯特色的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国内形势的促动和维利·勃兰特个人因素的影响下,维利·勃兰特执政时期,联邦德国在外交上推行"新东方政策",迈出了战后德国和平统一的第一步,对德国和战后世界形势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被称为"社会民主党执政后的一件杰作"。西德外交由此走出了"哈尔斯坦主义"的困境,从而揭开了联邦德国对外政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江河 《法学》2012,(9):99-107
"维基解密"事件的发生以及各国政府对其对策与反应,引发了学界对国家外交的合法性和国际公民行为的法理思考。在此事件中,国家外交行为的合法性审视被边缘化,而"失去祖国的"的个人的"泄密"行为事实上被规制和惩罚。美国外交行为和阿桑奇解密行为的实证分析微观地论证了国际公民行动者挑战国家外交特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与此同时,宏观的自然法意义下的理论剖析说明,国际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国际法的法理基础从大国政治向公民政治或宪政之法理转向,同时也推动了国家外交的合法性沿着国际法双重性法理的维度转向。  相似文献   

10.
王蛟 《法制与社会》2012,(23):242+250
当今世界,中国的外交面临不少挑战.首先,中国在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气候问题突发的状况下,应如何应对来自西方各国的压力,推行自己的环保措施;其次,南北极、海洋问题仍是中国外交中的头等问题;再次,网络空间的国际立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最后,中国应如何推进国际刑事合作,也是应当需要被认真对待的议题.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研究探讨中国所面临的这些来自各方的外交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人权经历了三次嬗变 :从追求普遍的、抽象的人权转变为阶级的、种族的特权 ;从国内统治的工具转变成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从“人权外交”到“新干涉主义”。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关系学的发展来看,总的来说,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外交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外交理论不能等同于国际关系理论。在频繁的外交实践活动中,人们在不断地总结探索国与国之间互动关系的本质的同时,也在探索国家关系其他行为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催生了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交一直没有放弃对大国地位的追求,鉴于实力和国际环境的原因,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崛起受到很大的制约,对美外交也处于弱势。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国力大增,对美愈来愈强硬的外交更可视为其崛起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中显著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三农"问题的核心及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如何解决"三农"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与新世纪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思想虽然是十多年前提出来的,但是它仍然是我国新世纪外交工作的指导方针。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周边形势、亟待提高的综合国等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韬光养晦不动摇。与此同时,放眼世界,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参与调整与改造也是新世纪我国外交的必然选择,如何从战略的高度处理好二间的辩证关系,是当前我国外交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北洋政府利用"一战"带来的外交机遇,为废除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进行了外交努力。由于德、奥的战败,实现了外交突破,首次对德国废除了领事裁判权。由于十月革命的爆发,从俄国也收回了一些权益。然而,在巴黎和会上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翻两番的新要求意义深远,强调"人均",就是要我们认清国情,理清思路,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由"总量翻两番"到"人均翻两番"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近十几年尤其是最近7年来,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刑事司法合作关系有了明显的发展,分别与埃及(1994)、突尼斯(1999)、南非(2003)、纳米比亚(2006)、阿尔及利亚(2006)等国签署了双边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与突尼斯(2001)、南非(2001)、莱索托(2003)、纳米比亚(2005)、安哥拉(2006)和阿尔及利亚(2006)等国签署了双边引渡条约,并且与喀麦隆等国开展了判刑人移管个案合作。〔1〕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非洲国家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立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立法技术上,已经达到较高水准。研究这些国家刑事司法协助立法的状况和经验,既可以使我国刑事司法协助法的起草工作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又能够为我国与非洲国家更好地开展刑事司法协助提供具体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法律援助--模式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  言在 1 994年南非新民主政权取代种族隔离政府之前 ,南非推行那些有利于白色人种而排斥所有其他种族群体的法律。虽然白人仅占南非人口总数的 1 3% ,但是他们却拥有 87%的土地。只有 7%的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相比较 ,却有 67%的非洲人家庭 ,38%的所谓有色人种家庭以及 1 8%的所谓印度人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白人家庭的平均收入要比非洲人家庭高 8倍。①1 994年之后 ,南非成为一个非种族主义、非男权至上主义的宪政民主国家 ,它拥有一部权利法案 ,并由宪法法院充当权利争议的仲裁人。② 新政府所面对的主要挑战是 ,给予大多数以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对外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他强调中国的发展与强大离不开世界;坚持在任何时候中国必须在独立自主原则下确立自己的国际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反对霸权主义的新思想。新时期的外交实践证明,邓小平的对外战略思想是英明、正确和富有远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