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浓度下中毒大鼠的行为学特征、存活时间、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HbCO)饱和度变化规律,为法医学实践中CO中毒死亡案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自制染毒装置,使大鼠分别在CO浓度为1 250、3 750、6 250 mg/m~3及持续通入CO状态下染毒致死亡。观察不同CO浓度中毒大鼠的行为学特征,记录存活时间,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血HbCO饱和度,并提取脑、心脏、肺、肝等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CO中毒大鼠的行为学特征表现为肢体瘫软、反应迟钝。随着CO浓度的升高,大鼠存活时间逐渐缩短,心血HbCO饱和度逐渐升高。在CO浓度为1 250 mg/m~3条件下,发现3例心血HbCO饱和度明显低于致死饱和度,其余各组未发现心血HbCO饱和度低于致死饱和度的情况。结论建立的不同浓度下CO中毒死亡动物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为进一步研究CO中毒及其他吸入性有毒气体的法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碳(CO)中毒死亡多见于意外或灾害事故,中毒死者心血中的HbCO浓度一般都显著升高,但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HbCO逐渐分离,直至无法检出.一般认为应在死后及时采取心血进行检验,并避免与空气接触.本文对2例CO中毒死者埋葬15日后心血中仍检出致死量HbCO的案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O中毒腐败血、肝组织检材中CO的HS/GC/MS检测。方法用HS/GC/MS法分析碳氧血红蛋白(COHb)血的线性范围。配制10%、30%、50%、70%浓度COHb血样,分别在室温、冷藏、冷冻条件下保存,分别在当日、第4、14、45d进行测定,比较实验结果。腐败肝组织由雄性健康家兔通CO气体致死,当天解剖,家兔肝常温隔绝空气保存并放35d至腐败,期间进行不定期顶空测定分析。结果制备的COHb血在0-100%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2.4X+2.2(r=0.9995)。以此方法测定家兔CO中毒致死的COHb新鲜血的浓度和4℃下放置45dCOHb腐败血,结果表明温度对血样中COHb%的测定影响最大。采用HS/GC/MS法检测,每次只需0.25ml血样或1g肝脏,分析一次时间只需3min,均可检测出新鲜检材和常温放置45d的腐败肝组织检材CO的含量。结论HS/GC/MS法能检出CO中毒的腐败生物检材中CO。  相似文献   

4.
1案例资料赵某(女,34岁)与其子阮某(男,9岁),2002年1月13日因患感冒在个体诊所就诊并取感冒药和消炎药,当晚服药物后赵某将煤炉移至二人所住卧室内并关门睡觉,15日凌晨5时赵某从昏睡中清醒后发现其子阮某已死亡。因怕家人责怪,把煤炉移至厨房后于当日下午3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谎称其子系药物致死。1.1现场简况现场为二室二厅,室内面积约100m2,门窗完好。厨房内有一个已熄灭的煤炉。赵某母子二人所住卧室面积约18m2,木制房门,推拉式铝合金窗户,密封性好。床上及地面上可见二处呕吐物,提取备检。1.2尸体检验尸长132cm,尸僵强度,尸斑固定,呈樱桃…  相似文献   

5.
1案例 1.1案例1 刘某,男,41岁,被当地中医(后查证为无证行医)诊断为类风湿,并服用内含马钱子成分的中药丸剂。起初每次服药30粒(约1.95~1.97 g),因无效逐渐加量至每次110粒。首次服药后20日上午,刘某服药后突感头晕、牙紧,其妻按医嘱给刘某灌服一碗凉水,症状无缓解,21:00许欲按医嘱灌服绿豆水时发现刘某牙关紧闭、抽搐、呼吸急促,后未及时抢救死亡。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案情 2014年7月1日凌晨4时许,张某某的妻子在闽清县梅溪镇自己家里发现有人入室翻箱倒柜,大呼抓贼,被发现后小偷越窗逃走.张某某父子及附近村民随即追赶,在闽清县316国道白石坑路段将手提红色袋子(内装一台平板电脑)的骆某某抓获.该平板电脑鉴定价值为2238元,系村民林某的.骆某某归案后始终不承认盗窃.  相似文献   

7.
李振强  陈光  雷达 《法医学杂志》2010,26(3):220-220
1 案例 1.1 案情 杨某,男,27岁,某日中午被其妻发现死在家中卧室内. 1.2 现场勘验 现场为二室一厅的普通居民住宅.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无打斗痕迹,门窗及门锁均完好.电视机下方的柜子敞开,电视机和柜内的VCD机呈关闭状态,电视机旁有4张色情光碟.床南侧的窗框上系有一根长约4m的电线.  相似文献   

8.
高峻  陈艾 《法医学杂志》2007,23(1):69-70
1案例1.1案情某日8时02分许,某小卖部的老板杨某接到其女儿从家中打来的电话后,让其妻看店自己回家,一直没再出现。其妻四处寻找未果,至当天20时30分,在自家的两个卧室的衣橱厨内分别发现杨某及其女儿(杨女)二人的尸体。现场勘查:现场为二室一厅,两卧室皆朝南,厨房与卫生间朝北  相似文献   

9.
1案例某日下午,赵某到邓某(女,63岁)家中探亲,发现邓房门紧闭,呼之个应;遂橇门进屋,见邓死丁卧室内,并见从柴楼上柴堆中逃走一蒙山男青年。笔次在现场勘察时仅发现蒙山人藏匿处有新鲜粪便,需对该粪便和嫌疑人刘某(男,22岁)的血和唾液进行法医物证学检验。2检验2.l取嫌疑人刘某的血液和唾液进行检验,检出刘某的血型为B型分泌型。2.2取待检粪便和已tolAH、BH、ABH、H分泌型及非分泌型人粪便愧于对照)并约sg,分别加生理盐水20ml,搅拌,水浴煮沸30min,静置冷却后,取上层液10ml,2000r/min离心10min,然后取上过渡s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国内5个城市地区采取不同自杀方式人群的性别和年龄特征。方法收集上海、金华、武汉、娄底、都匀城市地区警方处理的548例自杀案例,根据自杀方法将案件进行分类,研究各种自杀方法的人群年龄和性别特征,结果在各种自杀方式的年龄分析中,高坠和自缢的自杀者平均年龄最大(约55岁),溺水、自缢次之(约49岁)、口服毒物较为年轻(约45岁),而CO中毒自杀者平均年龄最小(约37岁)。在自杀方式的性别差异中,男性更多地出现了锐器自杀(52:24),自缢(67:33)和高坠(55:45),女性则在溺水自杀中占据多数(58:42)。结论每种自杀方式涉及到的人群的性别和年龄特征差异明显,CO中毒自杀的自杀者最为年轻;男性更倾向于用机械性损伤的方式来自杀。  相似文献   

11.
经本庭对二被告人张士根、王培生违法事实的调查和审理,本审判长宣判如下: 被告人张士根的违法行为已构成伪证罪、行贿罪。被告人王培生的违法行为已构成包庇罪、徇私舞弊罪和受贿罪。 被告人张士根,以前曾任乡公安派出所所长,他深知其子张平盗窃财物数额巨大,罪行严重,将被判处死刑,其妻闻知日夜啼哭,被告人为了救儿子一命挖空心思,最后,他决计在其子年龄上做文章,钻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判处死刑者缓期二年执行”的空子,想方设法证明其子作案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告人想起多年前为让儿子早上学,曾托人将儿子岁数改大了一岁多,而且,为让其子早日工作也虚报了年龄。于是,被告人张士根利用儿子户口本、身  相似文献   

12.
1987年5月12日,我院以强奸罪判处默罕默德·努尔有期徒刑三年,驱逐出境。 默罕默德·努尔(下称努尔),男,20岁,苏丹共和国人,系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留学生。1987年1月27日随上海同济大学留学生旅游团到桂林市,住在友谊饭店。1月28日晚12时许,努尔在该饭店二楼阳台观看除夕烟花时,与三楼服务员刘某(女,22岁)相遇,对刘某强行拥抱,并拿走刘某的工作牌,要刘某到  相似文献   

13.
胸锁关节内固定克氏针刺破心脏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资料 1999年7月15日6时许,刘某(女,24岁,农民)驾驶两轮摩托车急转弯时与同向行驶的客货车相撞,刘某撞伤后被送往某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脑震荡,脑挫裂伤,软组织挫裂伤,并收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现右胸锁关节脱位,于7月29日行右胸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
1985年7月20日,宜春市某镇吴某(女,28岁)因稻田放水与刘某打架,打架后吴某到医院治疗。8月23日凌晨1时半,吴某突然呕吐、尖叫、哭泣、四肢痉挛,约10分钟后呼吸、心跳停止。吴死后,其夫认为其妻是被打伤致死,持续上访。经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吴的死亡与打架无直接关系。 1991年5月,经查阅案卷材料,决定开棺检验。  相似文献   

15.
正命案现场离不开行为分析技术。行为分析主要依赖于现场及尸检所反映出的行为痕迹,还原罪犯作案动作,透视其生理、心理特征。本文以1起较为复杂的命案现场分析为例,探讨如何应用行为分析技术。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年11月4日下午4时许,指挥中心接刘某某(女,17岁)报案称:其父(刘某,41岁)、母(杜某,40  相似文献   

16.
[基本案情]2004年9月10日,在某游轮有限公司船上担任乘警的刘某、黄某结识了在长江某段江面的游船上行窃的许某。12日晚11时许,许某准备搭乘刘某、黄某担任乘警的游轮行窃,便打电话给刘某、黄某,得到二人的同意。许某登上游轮后,刘某就叫他到乘警室去,在乘警室里,许表明其想在船上行窃作案的意图,并表示钱财到手后大家平分,得到刘某、黄某二乘警的同意,但他们要求许某作案时不能使用刀片。许随即到船舱搜寻作案目标,在一舱室内,他发现一睡在下铺的旅客廖某内裤兜里有钱,但必须得使用刀片作案才安全,于是,许又返回乘警室,向独自在房内的乘警…  相似文献   

17.
皮肤外涂雄黄导致砷中毒死亡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雄黄(二硫化二砷)由于其溶解度小,毒性低,中毒死亡者少见。本文作者报道1例,供同仁参考。1案例资料阮某,男,37岁,患银屑病(牛皮癣)多年,经多方求治疗效不明显。2005年3月4日6时许,无证行医人刘某将自制含有雄黄的桔红色药膏(雄黄、灯芯草、细辛,按一定比例粉碎,凡士林调和)110g  相似文献   

18.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部分 1- 40题,每题 1分,共 40分 )  1.小婷年龄是 9岁,下列哪些行为。相对人可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该行为无效 ?  A小婷接受舅舅送给的一块手表   B小婷每天上学途中带邻居 5岁的小孩上幼儿园,邻居给她 50元作报酬   C小婷替邻居李大妈给女儿写信,李大妈给她 10元钱作为报酬   D小婷品学兼优,一家公司奖励她 1000元   2.刘某 (男 )被依法宣告死亡后,其妻周某改嫁吕某, 1年后,周某得知刘某仍然在世,遂…  相似文献   

19.
1案件简介案例1:1995年元月6日,韦某,男,32岁,与爱人在一房间内同宿,当晚在房间内有一炭火取暖炉,早上6时左右其爱人(30岁)感胸闷、恶心、四肢无力,血红蛋白的解离要慢3600倍,且较稳定,中毒发生快,毒性作用持久,但CO与Hb结合是可逆的,如在未达到致死量之前脱离原来的环境并及时供氧,游离出的CO可从肺呼出,而逃脱死亡。本文的3起就是因木碳、液化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在短时间积聚于室内,而发生急性CO中毒事故。案例1因木炭耗尽,空气不断进入室内,使室内CO浓度逐渐降低到不足为害的程度,使其妻子耐受住了室内CO浓度而得以存活。案例2因…  相似文献   

20.
五氯酚钠中毒死亡,在法医学检验中比较少见,尤其是外敷中毒死亡更为罕见.现将我院检验五氯酚钠外敷中毒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 一、病历摘要: 钱某,男32岁,农民,一九八九年七月四日下午八时,吃完晚饭,洗完澡.觉得自己左下肢奇氧(牛皮癣),便向邻居要了五氯酚钠粉末约100g(邻居用于灭蚂蟥),拿回后将二分之一的五氯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