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新经济的概念   “新经济”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 1996年提出的,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而且新经济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到现在,关于什么是“新经济”,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大家公认的定义。新经济作为新事物,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产生于传统经济,从传统经济中脱颖而出。   传统产业经过工业革命以来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基本上处于维持状态,即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零增长”状态。在 70、 80年代,美国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即经济“滞胀”。经济的滞胀,说明传统产业拉…  相似文献   

2.
经济滞胀是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经济增长低于正常指数(它存在于经济增长动态数列的平均值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停滞的经济现象。单个的部门或行业出现的停滞,只能称作经济增长停滞的局部现象。 按照经济滞胀的一般含义,能否认为我国目前已经发生经济滞胀?笔者认为,不能。但要时刻警惕,因为滞胀的危机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与经济周期的叠加冲击,可能使全球经济陷入类似20世纪70年代“滞胀”甚至30年代“大萧条”的衰退。全球经济要素的总量及其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经济危机导致要素空间重置,给稳定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但如果陷入路径依赖而未能推进产业升级,就可能在全球经济复苏后渐失持续发展动力。苏联和“亚洲四小龙”分别利用“大萧条”和“滞胀”加速了经济腾飞,拉美一些国家在获得收益后却陷入依附式发展和债务危机。面对世界经济发展日益加剧的衰退风险,中国要巩固世界经济“发动机”和“避风港”角色,在避免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基础上,促进内需,扩大国际合作,加快产业升级,为下一个周期的经济增长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雄踞官方经济学的宝座,一呼百应,傲视群雄;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西方经济出现了滞胀的顽疾,凯恩斯主义者却对此一筹莫展,于是货币主义者乘机“揭竿而起”,成为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中流砥柱,《自由选择》于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弹性货币政策在中国的运用华东师大国际金融系副教授周炼石鉴于1994年1—2月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20%已超过改革中最高年份1988年的18.5%的形势,“通货膨胀形势严峻”,“我国出现通货膨胀预期”,“谨防滞胀幽灵再现”的惊呼声连连四起。通货膨胀的阴影...  相似文献   

6.
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给学派是美国里根政府执政时期影响最大的学派,该学派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发生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进行了新的解释。这种解释中关于就业的理论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在我国,只有借助于政府的干预才有望较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借助政府干预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油价飙升、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收入下降,种种因素正在使崇尚简单生活的“理念社区”运动在美国再次受到追捧。市中心的“生态村”“理念社区”最初流行于上世纪60年代经济滞胀期的欧美,是指一群有相同生活理念的人选择居住在相对独立于主流社会的社区中,他们互相协作,创造一种反映他们共同价值观的相对简单的生活方式。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低迷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居民共同分摊生活开支的“理念社区”重新产生了兴趣。有统计显示,  相似文献   

8.
论西方的“绿色社会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西方的“绿色社会政治思想”刘然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整个世界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各国内部,大规模失业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发,加剧了劳资冲突和社会的动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能力急剧下降,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与...  相似文献   

9.
通过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CPI、PPI、CGPI等大量数据分析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状况,进而分析了通货膨胀对资金积累、物价水平和经济滞胀等层面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在财政政策中持续增加"民生"支出、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和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美国衰落论”在60年间从未消失过。其中有8次高潮:朝鲜战争后,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越南战争后,上世纪70年代滞胀后,苏联扩张和日本复兴后,冷战结束后,“9·11事件”后.金融危机后。  相似文献   

11.
一、通胀与滞胀并存。目前为防止经济增长过快和出现明显通货膨胀而采取的从紧货币政策,是正确和必要的。但如果单纯地依靠货  相似文献   

12.
一、新经济的内涵与特点1 新经济的内涵。新经济现象起源于美国 ,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变革。 70年代前 ,高就业与高增长总是伴以高通胀 ,而低通胀始终与低就业、低增长为伍。 70年代后 ,高通胀与高失业、低增长则形成了“滞胀”。然而 ,美国经济迄今已实现了连续 9年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 ,不仅创造了其战后经济增长期最长的记录 ,而且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现象 ,也是传统经济学无法加以解释的 ,人们因此将其称之为“新经济”。 1994年美国《商业周刊》第一次提出美国已进入一个生产力快速增…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朱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从8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学界就围绕“通货膨胀是否有益”的问题进行了不间断的争论。直到现在,各种不同的通货膨胀效应观仍不时可见。笔者认为,搞清各种观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增长是向下的周期性波动状。以70年代美元危机和石油危机为分水岭,战后西方经济发展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前一时期即50—60年代,为高速增长时期,后一阶段为停滞和低速增长阶段。其中70年代为停滞膨胀阶段。80年代的特点是深刻的经济危机继之以经济的低速增长。从5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发生多次经济危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57—1958年危机,低谷经济增长率为3.9%;70年代初危机。低谷经济增长率为3.5%;1974—1982年危机,低谷经济增长率为-0.03%。西方工业国的年经济平…  相似文献   

15.
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梅 《理论月刊》2006,(8):152-154
在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人口的大量无序迁移城市,加之当时世界经济陷入不景气,韩国面临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不平衡、经济不景气等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政府选择了“新村运动”政策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韩国“新村运动”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先后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战后国有化运动是英国工党“社会主义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二战后形成的“共识政治”的产物。国有化加重了“英国病”,造成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和工业关系的紧张。1979年5月上台的撒切尔政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试图摒弃凯恩斯主义,从而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撒切尔革命”。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天下大乱”的国际形势下,经济危机正席卷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次危机具有与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粮食涨价和所谓“石油危机”等同时并发,互相交织的特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次经济危机都更为严重。面对这场危机,超级大国的头子和资产阶级报刊惊恐万状,胡言乱语,竟说什么由于石油提价造成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以致出现了经济衰退。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归罪于阿拉伯人民使用了石油武器,这完全是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是修正主义的反动谬论。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访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拉亚博士本刊记者刘荣荣,李庆华,周炳成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所李拉亚博士,长期从事通货膨胀问题研究。他的专著(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曾获得1992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最近,本刊记者就8...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种种特殊的条件和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持续了大约二十年的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匕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尽管进入70年代后,其经济状况都程度不同地陷入了滞胀的困境,但在世界范围内仍保持着巨大的优势,至80年代末,帝国主义国家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的7O%以上。对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成就以及它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的自我调整措施,人们抱有某种好感。有的甚至认为,帝国主义的新发展“正在改变着帝国主义的本质,最终将和平进入社会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从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20.
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经历了 6 0年代长达 1 0 6个月的繁荣后 ,出现了 70年代至 80年代初长达 1 3年的滞胀、衰退局面。从 1 982年至 1 990年 ,世界经济又出现了战后长达92个月的繁荣局面。此后世界经济是否会重蹈 70年代覆辙 ,进入周期性的繁荣之后的大萧条呢 ?在人们的担忧与议论中 ,9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了两大奇特现象 :一方面欧洲、日本经济增长迟缓 ,东南亚、俄罗斯相继发生金融危机 ;一方面美国经济连续 1 1 7个月保持健康、稳定、持续的增长。尤其令人不解的是 ,传统经济学中反映失业率和通胀率相互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也一反常态 ,显示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