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5,(12)
丹迪的前辈瓦格纳的艺术思想,对法国的艺术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个性感较弱的人们则被淹没于瓦格纳的思潮之中,但个性较强的丹迪,却只吸取了某些概念而无损于他固有的独创性。他崇尚自然,使民歌固有的魅力得到更加深刻的表现。他的音乐有深度、有力量,而且有生气、有灵性。他谱写的交响曲华丽而富有变化。一切技巧,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表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副"的礼赞     
我不是书法家,也没有写字经验,之所以会在这个标题之下写篇小文,是由于一位当了十二年副局长的同志,用他自己的行动,写出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副"字,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使我感慨良多,有感而赞.  相似文献   

3.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五年末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刘铁平书法篆刻展览”之后,紧接着今年元月八日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他的书法篆刻展览。人们的赞誉和鼓励引起这位来自太湖之滨无锡市中年书法家的无限感慨。 刘铁平的生活、艺术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唯一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没有正式工作。这使他为了谋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4,(9):62-63
2014年8月8日,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播出。前中共领导人华国锋的形象终于在其去世6年后首现中国荧屏。在历史学家看来,政治人物不过是其政治理念、业绩的符号和标记。历史需要英雄,历史造就英雄。政治人物在位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和关注往往是由人及事;而在他离任后,人们的议论则往往是由事及人。  相似文献   

6.
史丽娜 《党政论坛》2011,(20):15-15
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身心遭受极度摧残,境遇极其悲惨。他的家人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而他自己也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残杀。但他仍然不懈地客观地观察、研究着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人们,包括他自己。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喻为启迪人们心灵、开启人们心扉的“金钥匙”,上海第三面粉厂党总支书记、厂长袁剑勇就是一个掌握“金钥匙”的人。今年34岁的袁剑勇1984年从事党务工作。1988年,他担任第三面粉厂党总支书记和厂长,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粮食局系统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上海市财贸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商业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他是如何用这把“金钥匙”开启人们的“心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循环道路的呢?  相似文献   

8.
赵苏 《瞭望》1996,(31)
北京军区某步兵团团长傅卫,因患肝癌于今年1月30日溘然长逝,年仅41岁。 他是我军在新时期全身心投入军事国防事业的一位优秀团长。他平凡而闪光的事迹在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交口称赞他是“军中焦裕禄”,当代军人的楷模。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想的是什么 1996年1月23日,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一间普通病房里,傅卫在亲人的陪伴下,度过了他的41岁生日。  相似文献   

9.
马欢 《党政论坛》2009,(20):22-23
“放错位置的英国领土” 2007年,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陆克文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他在各种发言中,不止一次表达他想要拥抱亚洲的政策和愿望。然而,两年后,在我们还来不及完全领略他的亚洲拥抱之时,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冲突纷纷而至:从澳大利亚国防自皮书、最近的中国力拓一案,人们不禁要问,澳大利亚拥抱亚洲的梦想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10.
在辽宁省政协八届一次大会上,件着热烈的掌声,一个精神矍铄、学者风度的人,面带谦和的微笑站起来向人们致谢,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新当选的辽宁省政协副主席郭燕杰。 1960年,风华正茂、品学兼优的郭燕杰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走入东北大学校园,开始了他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他很快以教风严谨、教法灵活而闻名校园。为使自己具奋更扎实的理论功底,他利用业余时间听完了研究生五年的全部课程,并坚持每学期都到其他专业听两门课程,同时也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他认为一个大学教师不从事科研工作,就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更难以提高教学水平。从那时起,他就牢牢树立起为祖国的科研与教育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2000年6月19日晚上8点20分。91岁的柯灵先生在华东医院停止了呼吸。那天晚上,我守在柯灵先生身边。弥留之际,柯老昏迷不醒,从中午,一直到晚上。他以一种安静的方式离开了人间。在病床上,他的身躯看上去那么瘦小,可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博大丰厚,浩瀚无际。在精神上,柯灵是一座高山,是一片海洋,他会长久地留在世界上。耸立在人们的视野中,汹涌在人们的心海里。柯灵先生的一生,丰富而又充实。他的文学生涯  相似文献   

12.
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讲话说,一生中最使他激动的事有三次: 1995年离美回国前夕,他的老师冯·卡门教授说:“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这时他激动了。这是因为他感到自己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引以自豪而激动。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激动了。这是因为自己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感到无上光荣而激动。 199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确认他是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之一,他激动了。这是因为他感到自己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而激动。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一生行谊俱在于求人生、中国两大问题之解决。为了实现其儒家美妙人生,他反对现代化,而为了求得中国民族独立、富强,他又希望中国现代化,这种两难心境使他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构思矛盾重重。不过,他的现代化设想中也提出了不少超越式的反省,如把解除人们“精神迷失”作为现代化建设之前提,呼吁在实现现代化时要克服现代化对人生的负面影响;强调现代化与本国传统的内在联系性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小  吕文利 《党政论坛》2014,(10):54-55
人们记忆中的新疆,有辽阔的土地和美丽的景色,也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但现在,让人揪心的暴力恐怖事件,使新疆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印象蒙上阴影。该如何治理新疆?怎样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以史为鉴,人们回想起新中国成立初期王震治疆的往事。那时候,对叛匪和分裂势力,他是霹雳手段;对各民族百姓,他是菩萨心肠。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导演的名单里,颜学恕这个名字人们可能比较陌生,但他导演的《爱情与遗产》、《丝路花雨》、《西安事变》等影片,却是广大观众久已熟知的。故事片《野山》是他最近编导的一部新片。 《野山》是颜学恕根据青年作家贾平凹的中篇小说《鸡窝洼的人家》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秦岭深处,一个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的山洼洼。人们依照千百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日出而  相似文献   

16.
有位哲人说过:“天才具有神奇的魅力”。列宁就是这样一位天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0年代末统计,占世界出版和翻译量首位的是列宁的著作。截至1979年为止,列宁的著作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共出版过3000多次;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截至1970年为止,就翻译和出版过大约3400次;各国研究列宁的论著和团体更不计其数。列宁的这种使人们为之倾心的魅力,使西方学者罗伯特·佩恩不禁惊呼:“一个幽灵已经缠住了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幽灵就是列宁”。列宁的天才是和他善于请教马克思、善于向生活学习、善于用人类的知识武装自己分不开的。下面仅讲几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吴宏 《民主》2014,(7):35-37
<正>2014年5月16日,对民进会员郑伟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他获得了"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郑伟是民进天津市文化与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和平文化宫副主任是他的行政职务,而他被人们更多知晓和念叨在嘴边的,是"心目影院"的院长和圆梦艺术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8.
罕见的强热带风暴使天堂与地狱在瞬间转换 没想到!没想到!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跟唐正平说起缅甸的这场巨大灾难时,他一迭声地说。这位在缅甸工作了5年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原驻缅甸代表,上个月刚刚卸任回国,电视画面上出现的惨烈景象使他目瞪口呆。他说,缅甸人多信佛教,所以认为自己的国家是福国(佛国的谐音),是风水宝地,鲜有自然灾害,并因此而自豪,但也许因此而忽视了风暴可能造成的突发灾难。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人们总喜欢探寻神秘的事物。西藏——世界的屋脊,许是因为这片奇异的土地太高峻,太阔大,太难到达了,因而,这里的历史,这里的现实,这里发生的一切,常常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最近,适逢伍精华同志到北京来开会和汇报工作,我趁便访问了他,询问了西藏的近况。 一 这位到职仅两年的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身材高大魁伟,鼻梁挺直,面色微黑;他的脸上老现着严肃  相似文献   

20.
有个机关干部,以前曾被列入"第三梯队".由于某种原因,错过了提拔使用的机遇.但是他本人与官无求,唯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终于业精于勤,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出色的成绩,并且结合工作,著书立说,成为名扬遐迩的岗位成才标兵.问他成功之道,他以八个字加以概括:"宁愿位卑,不甘才庸!" 这位同志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令人羡慕,而他这种"宁可位卑、不甘才庸"的精神,更加使人敬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这种位卑而不甘才庸的精神,比他所取得的成就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它对许多身在平凡岗位的人们,给予了精神上的激励,树立了行动的楷模.在我们的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