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一是民为邦本。《尚书》中曰:“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本体,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二是民贵君轻。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荀子进而以舟水相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三是安民利民。西周初期,周公采取“崇德,尚礼,利民为本”的治国方略,实行“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左传》昭公26 年)。孔子效法周公,也提出“足食、足兵…  相似文献   

2.
以王怀忠为代表的“阜阳腐败群案”,揭示了诸多深层次问题。而关键是“一把手”一旦失控,因其一手遮天而营造出来的“一把手天下”,将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灾难。  相似文献   

3.
沈殿成  高凡 《侨园》2006,(4):16-17
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横跨“五一”与“十一”两个黄金周,历时半年,是沈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游人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展会。如此盛会,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4.
赵定东 《学理论》2008,(16):40-43
作为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行的实体,是传统中国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由“天”延伸出了“天下”,并形成了举世唯一的天下观,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定了方向。古代天下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心文明与外围蛮夷的区分。在天下观基础上形成的“天人合一”而导致的威权主义、集体主义及大一统的社会局面成为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一条红线。“自然”的天下观变化是主导中国总体性社会变革的直接根源,而扎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文”天下观是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形成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恐怖分子元凶”本·拉丹的打击在即,世界各国在表示坚决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也纷纷表达了各种担心,提出种种告诫。 一戒“双重标准”。恐怖主义是一种反人类的邪恶思潮。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恐怖主义的共性是迷信暴力,崇拜邪恶,传播仇恨,滥杀无辜。它攻击的对象是整个人类。不管是在纽约、华盛顿劫机撞楼,还是在莫斯科地铁和居民楼搞爆炸,也不管出于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或宗教的原因,他们的共同手段是施暴于民,劫机、绑架、爆炸、滥杀无辜,攻击和平设施,破坏人们和平生产与生活。必须按统一标准对待恐怖主义分子和恐怖主义组织,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切忌以某种理由为借口,对某类特定的恐怖主义活动予以同情、纵容甚至暗中支持。  相似文献   

6.
“国学”就是“中国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就是渗透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学等具体学问之中的“有别于西方思维的中国思维”。它主要表现为:只讲“相关律名学”(correlation-logic),而不讲“主谓式句辞”(Subject-predicate proposition);只讲现象论,而不讲本体论(ontology);只讲符号论,而不讲实在论(realism);只讲“内在关系”(internal relation),而不讲“外在关系”(external relation);只讲“大心论”,而不讲“人类中心论”(Anthropocentrism)之类的任何“中心论”;只讲“职司主义”或“功能主义”,而不讲基础主义或本质主义等等。这是一整套有别于“西学”的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了这套独立的“思想体系”,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相似文献   

7.
于洋 《学理论》2009,(8):17-18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6,(9)
“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执政党之所以能够正确地引领人民“应天下之务”,就在于能够清醒地“审天下之势”。当今“天下”到底是怎样一个“势”,本刊2005年48 期《辩证把握发展的十个特征》一文,已有论述。进一步深入认识这个“势”,增强领导干部辩证把握形势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部署,更加主动地“应天下之务”。  相似文献   

9.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事业成败,人才是决定因素,鉴别人才的学问非常重要,一直被视为“事之至大”。所以就有人极而言之:“可以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相似文献   

10.
张青松 《理论探讨》2006,(6):141-145
所谓“元规律”,就是认识规律的规律,即主观与规律之间的一种关系及其运行趋势。也就是“广义元理论”的研究对象。那么怎样才能认识和获得“元规律”呢?途径和来源之一恐怕是对已知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但其客观前提和逻辑前提是已知规律对未知规律必须具有信息相关性或全息性(即“参考价值”),否则已知规律就不可能具有元规律性。从部分之“是”与整体之“是”、已知之“是”与未知之“是”、微观之“是”与宏观之“是”的全息性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也是“广义元理论”系列研究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乐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1.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5万。市境内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大主干河流,地貌形态多样。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素有“鱼米三江金天府,峨山沫水秀嘉州”、“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源于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美国企业创新的“成功之道”,它具体表现为推崇变革与创新的企业价值观、尊重员工个人、重视教育与培训、开放式参与管理以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等方面。美国企业的“创新之道”对我国企业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前赴后继 延熹九年(166年),全国人都在议论一件奇事——黄河水居然变清了。按照《京氏易》的说法,“河水清,天下平”,后世传为“黄河清,圣人出”,一定是个吉兆。但166年的人们不这么看,大学者襄楷认为,  相似文献   

14.
“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蕴含着“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大同”“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一家”等许多优秀的价值原则和文化理念。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将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对接起来,指明了中国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路径;强调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共产党应诚恳接受人民监督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主张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世界各民族互学互鉴。毛泽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鲍晓娜 《学理论》2009,(27):172-173
“三农”问题目前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众多,本文着重从提高农民的素质、扩大农民的政治权利及农民的组织化问题等方面,具体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据《史记》记载,子羽第一次 拜见孔子时,孔子见其貌不 扬,便觉得长相丑的人不会有才气,所以对子羽态度很冷漠,不愿尽心教他。子羽感到没趣,只好退而自学,此后刻苦自励,终有所成。孔子知道后深为后悔地发出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叹。究其原因,都是“第一印象”惹的祸。第一印象,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先入为主”,直接影响着对人的认知。第一印象好,就乐意与之接近、沟通,甚至“一见如故”;第一印象不好,就会变得冷淡,看不顺眼,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第一印象”是深刻的,偏执的,也是轻易拂之不去的。孔子之所以“冷漠”子羽…  相似文献   

17.
讲文明     
《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今人将它译为阳气出现在地面,天下文采光明。可见,“阳气”与“文明”是分不开的。一个社会如果缺乏阳刚正气,那必然会产生阴毒邪气。邪恶之气一生,人们就会起邪念、走邪路、搞邪门歪道,这么一来,文明就会化为乌有。作家浩然,厂家请他在电视上说一句广告词就给他100万元,他却“甘愿一辈子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中东地区,仇恨、对立、分裂成为政治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地区局势的未来走向充满变数。第一大变数: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是中东未来局势走向的关键受持续动荡的影响,近来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同时,地区激进势力渐趋活跃,反美力量日益壮大。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  相似文献   

19.
小康之"大"     
有人统计了时下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词汇,其中“小康”一词赫然居于榜首。的确,党的十六大以来,“小康”不仅频频凸现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文件里、各家媒体上;还每每闪现在公民百姓的话语中。小康,对于千百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决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中之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反者道之动”有助于我们为决策问题找到一条理性之途。在“反者道之动”与“决策”的联系与操作化问题上,把两种相反的意见推向极端并进行尽可能的扩大,表面上是极端非理性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充分的辩论和评估,却是获取辩证理性从而得到科学决策的理性之途。“反者道之动”方法在复杂性科学背景下应当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