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儿庄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胜利在当时国内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台儿庄大战取得巨大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淮河阻击战与台儿庄大战关系如何?它对台儿庄大战所取得的巨大胜利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本文仅就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通 《当代贵州》2020,(14):54-55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是当前党员、干部最重要的责任和担当。面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贵州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打赢两场战役、夺得两个胜利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咬定目标不放松,齐心协力克难关,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线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初期,国民党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装备和士气均处劣势的中国军队同日寇精锐之师进行过两次大战,并都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潜伏在日本关东军情报课里一位爱国青年提供的绝密核心情报。绝密情报赢得战机临沂大战开始前,李宗仁为日寇动向不明而忧心忡忡。恰在此时,专用秘密电台于1937年12月给李宗仁发来密电:日军占领南京后,即派其第十三师团从津浦线北上作战。李宗仁觉得,这是牵  相似文献   

4.
60年前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同御外侮、共同谱写的一曲响彻云霄的胜利凯o。 台儿庄大捷是在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国民党新桂系首领李宗仁将军的直接指挥下取得的。然而,一开始,李将军并无打台儿庄大战的意图与决心,他之所以最终决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前后,陈云对新中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有着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均作出了贡献。东北时期,陈云在主抓财经工作的同时兼任铁路总局局长,修复铁路、整备交通,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及挥师入关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经济恢复时期,他基于对交通运输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取得了"米棉大战"、粮食调运、打击投机奸商等经济战役的胜利;"一五"计划时期,他采取的兵工筑路、平衡运输、发挥民间运输工具作用等利于交通发展的举措,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1938年3月,“七七”事变以来屡战屡败的国民党军队在徐州附近的山东古镇台儿庄,出人意料地打了一个名震中外的大胜仗。日军机械化部队第十师团与第五师团几乎化为乌有,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好象神话一样,令人难以置信。 台儿庄大捷的取得,除了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英勇杀敌,还与中国共产党密切相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为夺取台儿庄大战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若无我党的特殊作用,台儿庄大战未必能够打起,退一步说,即使打起,也未必能  相似文献   

7.
在战疫又战贫、大战加大考,各项战事最吃劲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号令: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凝心聚力,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奋勇前进,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8.
罗先明的历史纪实作品《远东大战纪事》(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是一部值得关注、值得推荐的优秀图书。这本书很大气:题材大,人物事件大,时空跨度大,因而写作难度也大。驾驭这样一个题材的作者,是很要有点胆识、有点气概的。《远东大战纪事》从1927年起笔,写到1945年抗战胜利,所记所述大开大阖,大起大落,既有日寇大屠杀的惨绝人寰的场景,更有中国人民奋起抗战、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壮丽图卷,读之令人回肠荡气。在当年烽火连天的中国,敌我形势犬牙交错,国共两党既有合作御侮的一面,也有磨擦斗争的一面,矛盾错综复杂,驾驭难度之大,已非…  相似文献   

9.
自1938年11月日军攻占临湘、岳阳起,湖南便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正面战场。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驻湘国民党军队与入侵的日军几度大战,虽然取得了一些战役战斗的胜利,但在不依靠民众的片面抗战路线指导下,最终还是丧师失地,湖南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在关键时刻,中国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邢台市、廊坊市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引领广大党员在大战大考中当先锋、作表率,确保疫情防控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以坚强的组织保证,奋力夺取疫情防控歼灭战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1.
正"立三路线"的冒险计划和给红七军的任务1930年5月,红军利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在中原大战这一有利时机打了一些胜仗,但这却致使党内一些人却滋长了骄傲情绪,特别是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的主持下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形成了第二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中央的统治,随后李立三等人制定了  相似文献   

12.
1930年5月下旬,国民党蒋介石同冯玉详、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爆发.军阀混战,给革命势力的发展形成了有利条件.为了抓住这个有利时机,6月上旬,毛泽东、朱德在完成了为期3个月在闽赣边界的游击之后,率红四军第三次从江西出发入闽,首战武平县,并胜利攻克武平城,毛泽东和前委机关也进驻武平县城染山书院.  相似文献   

13.
1930年5月下旬,国民党蒋介石同冯玉详、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爆发。军阀混战,给革命势力的发展形成了有利条件。为了抓住这个有利时机,6月上旬,毛泽东、朱德在完成了为期3个月在闽赣边界的游击之后,率红四军第三次从江西出发入闽,首战武平县,并胜利攻克武平城,毛泽东和前委机关也进驻武平县城染山书院。  相似文献   

14.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3月2日,成都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就统筹兼顾、精准发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后两天,成都市发布《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完成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33条"干货"激活城市活力、助力成都夺取"双胜利"。  相似文献   

15.
正它是津浦铁路的咽喉要道;它是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次大战的见证者;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张宗昌、韩复榘、傅作义、王耀武在战争中的命运,都曾与它密切相关;而它也屡屡遭受池鱼之殃。它就是民国时期亚洲单孔跨度最大、目前黄河上唯一一座还在使用的百年铁路大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它始建于1909年7月,竣工于1912年11月,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津浦铁路的咽喉要道。自它诞生  相似文献   

16.
1945年5月10日是重庆少见的一个晴朗日子。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进入第6天了。 这天上午8时许,国民党中央干部学校大礼堂内,步履杂沓,人声喧嚣。国民党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六大”代表王昆仑独自步入会场,不与旁人寒暄,坐在自己的代表席位上,默默地思索着…… 第二次世男大战已经进入了尾声。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会师易北河,直捣柏林。希特勒服毒自杀,德国俯首投降。  相似文献   

17.
5月9日,是原苏联对德战争胜利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这两个胜利日实际上都形成于1945年,但正式确定为胜利日则相隔六年之久。 5月9日苏对德战争胜利日是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后即确定的。1945军4月28日,墨索里尼被处决;30日,希特勒自杀;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8日,在柏林市郊举行德国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投降书从9日零时生效。是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闻名于世。"团结"是指七大在党内营造了和睦亲爱的氛围,凝聚党心,统一意志,形成群情振奋、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胜利"是说七大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在中共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七大的成功召开与毛泽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共七大的主要筹备者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历史人物蒋介石一生中有两次演说被视为经典之作:一是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抗战演说;二是1945年8月15日的重庆抗战胜利演说。两个演说皆与抗战有关。蒋介石的抗战角色随着国民党正面战场史实在中国大陆逐步获得平反,作为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抗战角色是否也将难以回避?或者进一步说,蒋介石作为全中国抗战领袖此一事实是否终获确立?由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37年7月的全面抗战刚好10年,这是蒋介石逐步巩固权势的时期,中国国运依旧坎坷,内有大规模的“中原大战”以及共产党革命,外则是日军持续对中国鲸吞蚕食。无怪东京大本营(…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留下了沉甸甸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是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依靠广大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时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