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阳 《党的文献》2011,(6):120-121
史可法是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以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身份督师扬州,抗击南下清军。面对多尔衮的多次劝降,他不为所动。清兵攻破扬州城,史可法被俘。清豫亲王多铎当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史可法严加拒绝,慷慨就义,时年仅44岁。《明史》记载:“可法死,觅其遗骸。  相似文献   

2.
廉政春联     
明朝崇祯年间,史可法任安庐巡抚,他非常了解百姓生活的疾苦,而且还认识到,使饥民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是“官逼民反”,因此在奉命平定饥民暴动的过程中,为防止“兵悍逢人欲弄戈”,他向部下申明不许扰民,对胆敢扰民的官兵一律严惩不贷。有一个姓苏的下属,因为一点小事杀死了一位老妪。史可法了解清楚后,按律毫不留情地处死了这名下属。苏某的几个好友为了报仇,煽动数百人闹事,气焰十分嚣张。他们在夜间火烧库府,捣毁衙门,蜂拥闯进大堂。只见史可法在堂中秉烛仗剑,正襟危坐,他那大义凛然的神态吓得乱兵不敢向前,转身逃走。平息兵乱后,为防止士兵扰民的事情再次发生,他命令军队一律驻扎在城外,不得擅自进城。  相似文献   

3.
史可法戒酒     
任万杰 《党课》2014,(10):109-110
史可法,明末政治家和军事家。字宪之,祖籍顺天府大兴县,著名的抗清名将,他一生只有一个小爱好就是喝酒,一直想戒掉,可是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也就放弃了。  相似文献   

4.
学学西邻     
有则古代寓言说:西邻有5个儿子.一个聪明伶俐,一个质朴老实.一个双目失明,一个驼背,还有一个是跛子。左右邻居为西邻犯愁,他这5个儿子有3个残疾,以后的日子可真不好过呀。可西邻却根据5个儿子的各自特点.让质朴老实的务农,聪明伶俐的经商,双目失明的算卦.驼背的搓麻绳.跛足的搞纺织。结果,5人各尽其才.家业兴旺,各自  相似文献   

5.
《求贤》2008,(8):15-16
有这样一个研究基地.在全球手表产业日益竞争的激流中.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拼搏创新,以不断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叫晌天津“海鸥”手表品牌:有这样一群党员科技工作者.心中装着庄严的党徽,以精湛的技艺、责任与使命,以一个个科技硕果装点着鲜艳的党旗:更有一支率先垂范的领导团队.带领着人们拼搏进取.攀登一个又一个技术高峰。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道德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09,(15):39-39
一个人有道德,一个社会有道德,一个城市是否有道德呢?我觉得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经常说某个人缺德。某个社会缺德.但很少听说某个城市缺德。城市一定有自己的德性.这一点勿容置疑。一个人的德性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情看出来.一个城市的德性却很难从一两件事情看出.因为城市的德性是综合的.是历史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那么城市的德性是不是不可描述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一个城市的德性.应该用历史的、全面的、人性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个人认为,考察一个城市的道德,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廖荣国 《求贤》2009,(11):52-52
我在想.既然官员财产公开已成一种良知.在明确颁布实施有关官员财产公开的法律、规章制度之前,偌大一个中国,有没有一个官员敢于第一个公开自己的财产的?如果有.不论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8.
李宏春 《学习月刊》2010,(16):90-90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其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陡的级梯.同时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及中高考的差异.学生进入高中后.常常在学习上出现滑坡现象,对高中各学科教学来说,都有一个教学衔接的问题,政治学科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汇》2005,(11):F0003-F0003
山西省黎城县黄崖洞镇佛崖底村有55户250口人.70亩耕地.山高坡陡,十年九冲.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近几年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保庆.带领村民打了一个又一个翻身仗.他们修建防洪大坝1000米.根治了洪水泛溢;投资30万元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养鱼池3个,占地1000平方米游泳池一个;投资28万元建成占地3600平方米文体广场一个;投资10万元,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2913.全国有百万人参加公务员考试.平均50个人中取一个,有些岗位要在二三百人中取一个.北京一机关只招1名公务员,报名者竞有2000多人。有人形容那场面真可谓:“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  相似文献   

11.
《思考与运用》2006,(1):18-2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提出四个理念:一个是以人为本。一个是执政为民,一个是能力建设.一个是和谐社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管总的,用于指导各项工作: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首先要做到执政为民:要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不仅要有意识.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如果缺乏执政能力.落实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能力建设是落实执政为民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全宝  徐智慧 《求贤》2011,(12):51-51
从一个叛逆的少年,一个不安分的鞋贩.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最终成为“青岛史上最大黑社会头目”.并引爆青岛公安系统“地震”,聂磊的故事本身无甚神奇。若说有神奇之处.只能说这条黑帮老大之路,处处打着投机、暴发、失控的时代印迹。  相似文献   

13.
国徽(散文诗)姚学礼这里的路让我们去走;这里有歌,步让我们去唱,这里有爱,让我们献上自己的心.这是一个国家的重量,十二亿人民的尊严,都熔铸在里面.这是一页灿烂的历史,一个伟大的民族,都书写在上面.麦穗和齿轮围绕的天安门,是一双巨手在托起一个完整的共和...  相似文献   

14.
梁衡 《新湘评论》2006,(5):56-56
我们在中学课堂上就开始学哲学.以后在大学里学.在各种进修班、研究班、专门班里学。但是真正读懂一点.不说要等到老,至少也要到中年以后。因为哲学是科学,科学就要有大量的实验去证实;哲学又是管世界的最基本的规律,规律要靠长期的观察去验证。所以一个人,一个党,只有在有了足够的实践。有了众多的正反例证后.才开始读懂一点哲学.而这时大约也已用去至少几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界有个大师叫星云.他在香港讲法时,有人问道,听说大陆在搞和谐社会.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星云大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不长,却很给人启发。  相似文献   

16.
苹果的味道     
这是一个经典的商业故事:小区附近有三个水果摊.一位老太太来买苹果,她在第一个摊没买.在第二个摊买了一斤苹果,在第三个摊.她不但买了两斤苹果,还买了其他水果。  相似文献   

17.
朱光胜 《学习月刊》2011,(20):93-94
2011年7月1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也是吴家山台商工业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正式启动一周年。一年的艰辛足迹.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吴家山台商工业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在园区纪念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上,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让舞台熠熠生辉.这里有市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有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有区级创先争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也有让经济党建齐开花的支持党建好业主。  相似文献   

18.
徐怀谦 《廉政瞭望》2004,(12):15-15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首先认为这位“辛酸父亲”确实很值得同情,不过中国有一句古语叫做“子不教父之过”.虽然有其片面之处,但我还是要说.这位父亲着实有过。  相似文献   

19.
于斐 《求贤》2011,(12):50-50
在公司.我素有“老黄牛”之称。该我做的,不该我做的,都被我一个人包揽了。别人喝茶聊天时.我却忙得团团转。 因此.同事和上司虽然倚重我,但这种重视却让我喘不过气来.同事们经常动不动就丢过来一个文件夹,让我帮他们做:上司有什么事.也都是直接把材料往我桌上一放.让我抓紧时间完成。尽管颇有怨言,但我还是战战兢兢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20.
软肋     
郭庆晨 《奋斗》2007,(8):60-60
软肋,是肋下小肋骨的俗称。因为软肋比一般的肋骨还要软.容易受伤.所以常常被人们用来作为缺陷和弱点的代称。辩证法认为,一个人再完美.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弱点,即软肋。一个人的弱点平时还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不加注意,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专门往“软肋”上戳.就难免要受伤.甚至会在较量中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