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1892——1978)的一生多彩多姿。邓小平在1978年6月18日为他致的悼词中这样评价:“郭沫若同志不仅是革命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在科学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在革命实践中立下的功绩.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尊敬。”邓小平还说。“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杨度(1874—1931),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的经历曲折奇特,颇具戏剧色彩。他曾从一个学习新学、探寻立宪救国之路的有志青年,转变为依附袁世凯、策划“洪宪帝制”的“筹安会”首领,又从一个“帝制余孽”演进为拥护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的革命者。几年后,他又脱离国民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度人生角色的变换,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变幻。那么,杨度的思想和政治追求是怎样发生变化,他又是怎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呢?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奋斗》2006,(4):58-58
前不久,被誉为“当代毕昇”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溘然长逝。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这一贡献.怎么评价也不过分。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其业绩将彪炳史册.但王选更以当一个好人而自豪,他曾多次谈到自己的“好人观”,话虽不多,但语重心长,富于哲理,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4.
拉尔夫·达伦多夫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基于阶级冲突演变的分析视角,结合近代西方社会大转型的历史进程,指出现代社会的实质就是拥有“自由与平等”的“公民”社会。在他看来,基于市场经济契约平等意蕴下的“公民身份”运动是“公民社会”的逻辑起点,公民社会具有多元性、自治性、文明性等基本属性.通过公民社会建制可使现代社会冲突得到有效的管控和调适,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心满意足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王梦悦 《党课》2012,(7):122-123
有人称他是“中国医学界第一位的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一直为海内外传媒所关注。曾有媒体称其为“御医”,因为他曾是周恩来总理医疗小组的组长,曾主持、参与过许多位中国领导人的医疗会诊。还有媒体说他是中国“医务外交”的专家,因为他曾被派往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为其元首治疗……他就是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吴阶平。  相似文献   

6.
最好的馈赠     
兆林 《求贤》2011,(5):30-30
提到彼得·巴菲特,人们首先介绍他为“股神之子”、世界上著名的“富二代”。而事实上,他却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了音乐的怀抱,是一名音乐人。  相似文献   

7.
沙祖康,江苏宜兴人,多边外交谈判高手,著名外交、军控专家。“沙铁嘴”、“沙将军”、“外交斗土”、“硬骨头”、“工作狂”、“外交三宝”之一……所有这些.都是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外交官沙祖康前些年的别称。在1993年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中.他与美国调查组斗智斗勇,让美国政府掉入自己挖掘的一个又一个尴尬的陷阱.伸张了正义,揭露了美国践踏国际法的霸权嘴脸。  相似文献   

8.
阿丰 《党建文汇》2006,(1):34-34
他,曾是著名的“金融改革家”。后来竟沦为惊动中央高层的巨贪.更在落网后成了一个疯子……  相似文献   

9.
周紫阳 《学习月刊》2014,(14):78-79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在东方起源于孔子。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对学生加以教导。而他的这一思想被后世加以发扬。宋代的朱熹、清代学者王夫之、近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著名教育家杨贤江等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倡导者。西方启发式教学思想.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他认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助产”、“产婆”。  相似文献   

10.
“来从绝域老长安.分得城西土一棺”:‘行尽松楸(松树、楸树、因多植于墓地,又为墓地这代称)中国大.不教奇骨任荒寒”。这是明末崇祯年间.著名文人谭元春题写的七律《近利西秦墓》一诗的首尾两联。诗意是说.对于利玛窦这位来自数万里外的“绝域”.给中华带干若于西学的奇人.当地客死北京时,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理当得到一个他应有的归宿。然而.汪“造反有理”的“文化大革命’中,科学知识等到同于粪土.外国人即是帝国主义者,天主教更属反动.集三者为一身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三位神父.自然是在劫难逃。1966年8月某日…  相似文献   

11.
王新亚 《党员文摘》2008,(12):14-15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经过10年浩劫的科技工作者济济一堂.许多人劫后重逢,百感交集。在这次大会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他讲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等著名论断。邓小平还向科学家们诚恳地表白:“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当时与会的许多科技工作者热泪盈眶,倍感振奋。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在明代俗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曾经收集民歌俗曲.编成专书。作为一个戏曲作家.他创作和改编的传奇多达十余种。此外他还致力于通俗小说的写作和整理。他改写过《新列国志》,为罗贯中的《平妖传》做过增补。他所纂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则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三部最丰富、最重要的选集。  相似文献   

13.
蒋光宇 《奋斗》2012,(1):63-63
奥古斯特·罗丹是法国的著名雕塑家。为了创作大作家巴尔扎克的雕像,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谓千辛万苦,竭尽全力。那天已近黎明.罗丹在工作室里终于结束了最后的一刀。他站在雕像四周反复观察.凝神打量:巴尔扎克身着一件宽袖的睡袍,两只手在胸前叠合着……看了一阵子.他喜上心头.不禁自言自语:“这很可能是代表自己创作风格的经典之作啊!”  相似文献   

14.
吴玉章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中共著名的“五老”。从参加革命起,吴玉章就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一生注重办教育和搞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他谢绝了政务院拟委任的重要行政领导职务,集中力量办教育。吴玉章情系教育事业,一生桃李满天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好几代人才。后人评论吴玉章说:“其教育经历.时间长,方面广,经验多,成就大,可以说是当代中国革命文化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杨飞 《党史纵览》2013,(11):33-38
高语罕是中共党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在有着“中国西点”盛誉的黄埔军校担任政治主任教官,在当时英雄人物云集的黄埔军校中领尽风骚.一度与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被蒋介石并诬为“黄埔四凶”。从参与新文化运动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再到参加轰轰烈烈的八一南昌起义名垂千古,最后又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出党于贫病交加中寂寞谢世。高语罕以其充满悲情的人生经历,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独特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殷夫.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者.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他既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更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如实地记录了诗人的“啼,笑,悲,乐,兴奋,幻灭”,还真实地展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生活的波澜:他的诗歌不仅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气息,还闪烁着理想的光芒。让我们沿着他用诗歌描画的轨迹.来走进这位革命者的心灵世界吧.  相似文献   

17.
37年来.他从没离开过生他养他的玉树草原。这里是他的根,是他心中不落的“太阳”…… 人生在这里起步.生活在这里沉淀.理想在这里绽放。果实在这里收获。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获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多次被省、州、县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优秀民兵排长、优秀共产党员。10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相似文献   

18.
纪贺 《纪检与监察》2003,(11):21-23
2003年4月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山东第一贪”潘广田受贿一案。称其为“山东第一贪”,倒不是因为他受贿数额在山东独占鳌头,论数额他自然比不上全国那些“著名”的贪官,也远比不上山东省内一些“落马”的贪官;潘的“第一”,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查处的级别最高的贪官,也是全国查处级别最高的无党派人士、非中共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孟红 《党史文苑》2010,(9):4-11
2010年7月30日,享誉海内外的我国著名力学专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辞世。他学贯中西,名震遐迩.德高望重。他一生勤奋学习,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时刻将祖国利益放在心中。20世纪60年代,他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科学家中卓有成就的“三钱”之一。他的青春岁月,大多是在留学海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科研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20.
陈琦 《学习月刊》2010,(16):15-16
“素质”.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C.麦克利兰fDavidC.Meelellandl于1973年所写的文章《Testing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ee》中,他认为传统的性向测验和知识测验并不能预测候选人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人的工作绩效是由一些更根本、更潜在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能够更好地预测人在特定岗位上的工作绩效.这些“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就是“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