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亦称“成都草堂”。  相似文献   

2.
“人日”游,以诗会友,以歌助兴 “人日”游草堂是成都人春节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在“人日”(大年初七)这天,成都杜甫草堂会举办盛大的“人日”活动,全市人民便会相遗相约游览草堂,凭吊诗圣,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14):66-67
空调、茶几、饮水机……如果不是挂在门口的牌子,人们恐怕很难看出这是成都市一座三星级公共厕所里的设施。眼下。位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里的这座三星级公厕档次还有望提高到五星级。据成都媒体报道,今年将出资500余万元对杜甫草堂博物馆里的四座厕所进行改造,全部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  相似文献   

4.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人日又称"人胜节",每年"人日"这天,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至草堂凭吊诗圣杜甫,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相似文献   

5.
门票     
门票吕万成报载:一九六四年春节前夕,周恩来总理来成都杜甫草堂,到草堂门前,他清点人数购票,然后同大家一起进入草堂。读着这段闪光的报道,我胸海卷起万丈波涛,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事无大小,严于律己,从千百桩国家大事,到一张公园门票,他博大宽广的胸怀啊,──...  相似文献   

6.
草堂街道党工委按照区委、区政府推进产业结约调整的契机.依托辖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宜居的生态环境.策划浣花风景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形成以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  相似文献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篇人人耳熟能详的《陋室铭》,将对书房的想象刻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从刘禹锡的“陋室”到蒲松龄的“聊斋”,从杜甫的“草堂”到陆游的“老学庵”,从梁启超的“饮冰室”到鲁迅的“老虎尾巴”……读书人的书斋从来都不仅是存放书籍。  相似文献   

8.
故乡行     
难忘故乡情青年离家耄龄回,故乡父老情依依,川江难忘别时景,争洗烽火旧征衣。 访杜甫草堂漫步曲径访草堂,茅屋数处淡无光。难得秋风无情翼,抒发诗圣忧民章。 游峨眉山半夜驱车上峨眉,山高路峻行人稀。云海三千观日出,一偿宿愿蜀山奇。 看乐山大佛大佛慈容镇三江,引来膜拜客八方。斧劈刀削九十载,写出天下第一香。故乡行@王一帆!汕头市离休老干部 中共汕头市委党史领导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9.
黄海 《当代党员》2006,(12):65-67
今年7月29日,成都杜甫草堂,一白发碧眼的外国男子一脸陶醉地拉着大提琴,琴声在亭台花木间流淌…… 他是瑞士法语乐团著名演奏家吴迪。“我这次专程从瑞士飞到成都,只为买何夕瑞的提琴。”吴迪说。在何夕瑞重庆荣昌县的老家,他用了两天多时间挑选了4把提琴,“痛苦”选择后,定了怀里那把。  相似文献   

10.
东北大学在三台邹开歧1923年4月26日创建于沈阳的国立东北大学,因“九·一八”事变,师生避难流向关内,1938年3月经川陕公路举校迁来四川三台,借得杜甫草堂寺一部分及潼属联立中学一角,作为校址复课。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暑期迁回沈阳,在三台整整经...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说过:“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①人们千万别把这句话看得太认真。从毛泽东读书的实际情形看,杜甫的诗,他很愿意看(参阅本刊1998年第12期《毛泽东与杜甫作品》);白居易的诗,他同样很愿意看,而且读得很熟,有不少诗还记得牢,连《琵琶行》、《长恨歌》这样长的诗都能背诵。1939年5月3O日,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时说:“从前有一首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土时,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盖棺论定’,就是说,人到死的时…  相似文献   

12.
盛夏7月,成都杜甫草堂浣花溪边,记者采访了张思德的战友宫韫书同志。宫韫书同志已经93岁,自1949年离开家乡山西南下,在四川工作生活已有62个春秋了。记者:宫老,您有20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听说,您现在每天还要看看山西的电视新闻节目和报刊?  相似文献   

13.
刘霄 《廉政瞭望》2014,(23):58-59
“你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么黑的地方吧,感觉怎么样?”11月19日,广阔的黑暗里。小东的声音格外清晰.指引着3名体验者。缓慢地走过“杜甫草堂”、“宽窄巷子”、“菜市场”、“超市”等设置场景。黑暗里,你会如此信任一个盲人,并需要他。而且,不管是官员老板,还是普通职员。在黑暗中都回到了同一种状态。导赏员小东说:“黑暗让人们重回了平等。”  相似文献   

14.
从衡阳市驱车西北行31公里的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湾,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隐居之地。因座落在湘江之西,故名湘西草堂。湘西草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之秋,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42岁定居蒸水之左石船山下。初居茱萸堂,次败叶庐,再观生居三处,最后在湘西草堂隐居以终。他一生著书四十余年,共著书四百余卷,八百多万字,其中大部分著作是在草堂写成。1981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草堂,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草堂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正厅面首横挂赵朴初先生书写的《湘西草堂》匾额,…  相似文献   

15.
马,是人类的老朋友了。人类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人类驯养的各种动物中,马又以其特有的骏健和轩昂的美引起人们的美感,成为一种审美对象。咏马之作,代有名篇。然而,在杜甫之前,还没有一个诗人象杜甫这样,通过咏马广泛而深刻地写出他那个时代和他自己。王嗣奭说:“老杜最善咏马”,是合乎事实的。 (一) 杜甫有十五、六首咏马诗,依照写作的先后,可以划归三个时期,即安史之乱以前,安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一首《望岳》,让世人以深彻的目光记住了泰山。作为养育着五岳之尊的泰安市,以其“国泰民安”的深远寓意在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展开着它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7.
对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奋勇队乘坐缴获的唯一一只翘首木船渡河时首船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首船有十七人强渡大渡河,另一种是首船只有九人强渡大渡河。对红军强渡大渡河首船勇士的人数问题,很有必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原则,进行进一步考证以还原历史细节,统一宣传舆论导向,厘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8.
王祖强 《党的文献》2012,(5):116-118
毛泽东一生曾53次到过浙江,对杭州尤其关注和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杭州是他外出视察到得最多的地方之一。他于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杭州留下多首脍炙人I:2的诗篇佳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是收录毛泽东诗词最多的权威版本,其中就有八首在杭州写就的诗词。  相似文献   

19.
最近翻阅《陈独秀与胡适》(湖北人民出版社,朱洪著)一书,在书中偶睹了陈独秀录杜甫《秋兴八首》之八诗作送“怀甫先生”的书法屏幅(见文中影印件,朱洪提供),引起笔者的浓厚兴趣。屏幅上写到——  相似文献   

20.
乾元二年(七五九)七月,杜甫以关辅饥馑,弃华州司功参军,携家度陇,赴秦州、同谷,径长途跋涉,于年底到达成都。上元元年(七六○)春,卜居成都西郭的浣花溪畔,营草堂。上元二年(七六一)秋八月,茅屋被秋风刮破,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