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长安 《党政论坛》2011,(11):12-13
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靶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自然跟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两条腿走三步——美国对华反补贴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美国在反倾销中只适用国内法对华采取反倾销措施不同,美国反补贴当局适用国内反补贴法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两种途径来解决中国的"补贴"问题。美国对华反补贴行动分三步走:第一步,2006年之前的理论酝酿;第二步是适用国内法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第三步将是频繁地诉诸多边机制,即更多地将中美反补贴争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加等国家为了缩小对我国的贸易逆差,在继续频频对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同时,又试图通过另一救济措施——反补贴来限制我国的出口,因此,分析《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国入世议定书的有关规定与我国现行补贴政策的矛盾冲突已十分必要,对于合理规避和减少国外反补贴调查、制定与之相一致的发展国内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学者关于贸易救济政策的研究理论和观点,它们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反倾销和反补贴产生原因、反倾销和反补贴经济效应及反倾销和反补贴协同作用,探究美国实施"双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经济学成因,对于构建我国应对美国"双反"措施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概括性地分析美国"双反"诉讼案数量以及诉讼主要行业,以钢铁产品出口为例,探究美国"双反"执行的内在经济学原因。最后提出中国应对美国"双反"的措施建议,包括加强政府宏观政策性引导和强调产业协同应对"双反"调查的战术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日,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郭京毅介绍,从1995年WTO成立至今,国外共发起707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影响。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综合处处长周大霖指出,提出对中国反倾销的国家从美国、欧盟等规则制定主导国向其他国家扩展,40多个WTO成员有30个国家和地区针对过中国。“今年已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33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大案件增多,涉及金额上升约20%,中国可能第11年位居榜…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1,(22):12-13
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倾销的最大靶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自然跟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和国内贸易政策或企业行为失当有关。与此同时,对中国的贸易制裁还往往成了一些国家国内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  相似文献   

7.
韩伟 《学理论》2009,(23):147-149
20多年来,美国的反补贴法只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以及其他一些被视为非市场经济的国家,更多时候是被当作反倾销的对象,一直与反补贴措施无碍。但2006年底,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适用反补贴法,突破了"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论,开启了美国反补贴法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先河。本文对美国反补贴法适用中国这样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分析了其不合理之处及合法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邓荣荣  陈鸣 《学理论》2010,(5):28-29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钢铁贸易方面纷纷采取保护措施,对进口钢铁产品实施反倾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更是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措施。如何应对对外钢铁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出口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钢铁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WTO成立以来的全球反倾销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WTO成立以来的1995—2005年,世界各国根据WTO反倾销协议以及各自的反倾销政策,对来自外国的进口产品频频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或实施了反倾销措施;相应地,各国出口产品也遭受了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或反倾销措施,全球反倾销摩擦频频发生并呈不断加剧的态势。中国更是成为WTO成立以来全球反倾销摩擦的首要目标国和受害国。为此,我国应从全球反倾销摩擦中总结经验教,积极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浪潮。  相似文献   

10.
1997年3月25日,李鹏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4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抵制国外不公平贸易行为方面的立法,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健康发育与进出  相似文献   

11.
崔巍 《学理论》2009,(21):102-103
香港和内地的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不起诉制度。但由于香港和内地在公诉立场以及诉讼价值取向和诉讼传统方面的差异,两地的不起诉裁量制度在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制约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中,香港在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范围、条件以及制约方面,尤其值得内地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印度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印度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越来越多.目前,印度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反倾销发起国,而中国也成为遭遇印度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详细介绍了印度反倾销法律、全球反倾销行为及其对华反倾销概况,分析了印度对华反倾销偏好的原因,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以科学规避未来印度反倾销.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与社会之间——行业协会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鸿 《团结》2004,(3):22-27
2003年5月2日,美国对中国彩电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我国出口机电产品遭遇的最大的反倾销案。消息传到国内,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便紧急召集几大彩电企业商讨对策,建议彩电行业联手聘请律师,费用由几家企业分摊。事后几天,创维就公开表示要单独应诉,随即长虹和厦华两家先行一步,率先聘请律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了应诉申请。2003年11月2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初裁决定,认定中对美出口的彩电确实存在倾销行为,对美国本土企业和机构的利益构成了威胁。2004年4月13日美国的终裁认定我国各家彩电企业都存在不同幅度的倾销,美国商务部将于6月初开始…  相似文献   

14.
完善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民在纠纷发生后能否获得司法保护.现行民事诉讼法由于将起诉条件和诉讼要件相混淆,导致了某些起诉条件并未真正体现其作为条件的作用.立案庭对某些起诉条件的审查既难以获得合法性又缺乏正当程序的支持.完善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主要途径是:将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中属于诉讼要件的条款分离出去,取消现行的受理制度,将负责审查起诉的立案机构改为民事案件登记性质的机构.  相似文献   

15.
近来欧洲频频遭遇恐怖分子袭击。人们痛定思痛,欧洲为什么成为恐怖分子锁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周敏 《侨园》2001,(1):14-15
世界上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案频频发生,案例达378起,涉及4000多种产品,影响出口货值达10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我国企业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反倾销已经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中国企业的应诉不力使得这种影响不断扩大.结合中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并与国际惯例相参照,可以认为,有力应诉才是目前中国企业破解出口反倾销困局的突破方向,为维护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应对反倾销诉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外国对华反倾销诉讼主要表现为对华反倾销的国家数量和诉讼次数不断增多;,发展中国家开始扮演主角,;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趋于扩大且产品类型逐步转变,;涉案规模和金额日益增大,;标准化程序下掩盖着歧视性原则等五个方面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频遭外国反倾销诉讼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基本原因。其应对策略:一是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加强行业监控;二是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出口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并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和反倾销基金;四是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与西方接轨;五是创新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六是利用多方利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七是敢于应诉,聘请得力的律师应诉案件。  相似文献   

19.
周丹 《学理论》2015,(2):74-76
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提起主体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成为各方争议的热点。环保组织甚至公民个人究竟是否能够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与此同时,法院却在司法实践中坚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以中日环境诉讼的提起主体对比为切入点,分析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法条规定加以评述,以期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提起主体问题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进口税收政策违背国民待遇原则,出口税收政策违背反倾销,反补贴原则。加入WTO后,我们应对进出口环节流转税政策进行全面调整,重点对现行进出口税收的减免税规定作全面清理,同时用足WTO规定中允许出口退税的条款,实行全额彻底退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