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生存、发展、享受的空间和舞台。人们继承了前辈创造的文明成果,开拓着属于自己这一代人的崭新事业。作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任务、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2.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挑战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课题。应从世界观、方法论、实践价值三个维度阐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挑战的哲学意蕴。风险与挑战是客观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固有现象,是唯物辩证法矛盾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现实体现,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意,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发展规律使然。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动态地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与风险。防范化解风险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代新局面的基本功,是我们党淬炼成钢的基本功,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3.
何忠国 《求知》2004,(6):6-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它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剑民 《理论探索》2007,1(3):19-22
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又是指导发展的方法论。研究、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这里把它概括为“七论”,即人本论、发展论、和谐论、特色论、兼顾论、协调论和规律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6.
领会理论自觉的哲学意蕴,主要在于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好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及对实践的批判,反对唯实践主义.  相似文献   

7.
把哲学定义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很片面。这仅仅在“什么是哲学”的意义上才是正确的,不能作为“哲学是什么”的答案。哲学不只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实践观、科学观、宗教观、伦理观、道德观等等。而所有这些观、这些论,都是思维的概括,所以,恩格斯把哲学定义为“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是正确的,这与philosophy的词义以及中国古代哲学的含义也都相符合。局限于世界观来解释哲学会有很多漏洞。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哲学教科书的哲学定义应当扭转。  相似文献   

8.
李西泽 《学理论》2012,(28):58-59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深度蕴涵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的社会实践的紧密契合。在理论与实践的互释与交融中,拓展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能力意识,准确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立足点,破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它经历了19世纪的传播、应用和发展,20世纪上半叶的凯歌行进和下半叶跌宕起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彻底失败了,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作出了“根本错误的判断”。这种思潮在国内也有所反映,一些带有偏见的人,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党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创新的崭新成果,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又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一脉相承;既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又对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党自身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近代开始的工业化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大的非线性转向,由此提出了人类发展观的整体转换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这一转换的最重要成果。当代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作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应有自己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逻辑架构,并在基本的自然观、社会观、和谐观、代价观、人本观等方面作出全面的正本清源,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特别是当代发展观演变的积极成果,同时在研究范式上作出时代性的转换。构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应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新的伟大觉醒为主题;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关系及其两大和谐取向为逻辑中轴线;以科学发展的三大世界观基础、四大价值观建构、三大方法论创新为范式结构,形成"一主题三层次"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洪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坚持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从发展的本质和动力、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标准、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方法,深入剖析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发展哲学,全面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使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所瞩目。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哲学精神是什么?人们对此有不同回答。本文认为,实践价值哲学的兴起是对西方理论价值哲学的全面超越,是中国对世界价值哲学的重大贡献,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哲学被认为长期落后于西方的局面。实践价值哲学是推动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当代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用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解决人的立场和思想问题,不断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对于现阶段来说,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刘英辉 《学理论》2009,(7):14-15
近年来,道外区委中心组始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精心组织,细致安排,创新载体,完善制度,相继开展了“科学发展”区情大讨论、“网漂论文”、“道外人讲道外事”大讲堂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心组学习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两级中心组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得到了增强。做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杨荣荣 《学理论》2010,(29):106-107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使我们对其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当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采取更现实、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去高效而生动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内涵,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2)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是立足于感性的、现实社会生活基础上,对具体历史的现实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进行的彻底的批判和革命。把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作为我们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性内在地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实践的唯物主义,真正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发展观 ,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理性认识 ,也是对进入新世纪面临的各种挑战的积极应答。本文试图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根据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等方面 ,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