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剑光 《新东方》2007,(2):60-64
200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既是对我国经济形势变化  相似文献   

2.
李力 《湖北宣传》2007,(1):23-2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好”与‘陕”两字对调意义何在?何为“又好又快”?如何才能做到“又好又快”?为此,半月谈记者专访了多位权威专家,对上述问题加以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是“又好又快”。此前,中国更多的是使用“快”字当头的“又快又好”的说法。现在将“好”字放到了“快”字前,充分表明了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注重的是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新方针。  相似文献   

4.
《新华每日电讯》12月11日刊登“新华时评”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这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有所改变。“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不仅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也将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5.
2006年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又好又快”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虽然只是调整了两个字的位置,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在快”的方面,我们是值得骄傲的。历经近30年的改革,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增速名列世界前茅。但在以“往又快又好”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暴露出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缺陷。毕竟,相对“于好“”,快”是容易做到的。我们也看到,为了实现GDP的快速增长,扩大投资规模已成为地方政府的法宝。这些年,占农田、卖土…  相似文献   

6.
曲丰 《时事报告》2007,(4):10-16
2006年12月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我们一直讲的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改为“又好又快发展”,一字之变,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变化,预示着在发展的方针、政策、举措、方法等多方面将会有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颢瀚 《群众》2007,(11):24-2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由“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虽是一字次序的变化,却反映出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体现了加速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指向。这是党中央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规律,在准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的所处阶段及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在发展战略思想上的重大提升。这一提升更加体现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具有时代前瞻性的崭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的具体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年浙江经济工作的新走向。“把好”摆在首位强“调好”中“求快”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虽然只是两个字前后顺序上调整,但实质上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发展模式的提升,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在明年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更加注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2006年,我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好势头,发展的高效性、协调性、均衡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问题,全省经济…  相似文献   

9.
刘兆征 《前进》2008,(7):36-3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表面上看是顺序的变化,实质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当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特别要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韩立春 《群众》2008,(4):8-10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促进我省经济从又快又好真正转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以产生并不断发展,进而催生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对这一新生事物认识的深化和定位的明确,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探索起步、拓展深化和规范创新三个时期。总结其经验:必须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为先导,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着力点,以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为着眼点,以群团组织为依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亭 《今日浙江》2007,(1):25-25
"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一改以往"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引人注目地将"好"字放在了"快"字的前头.虽是一字不差,但前后调,意味深长,不期然成了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陆正方 《群众》2008,(10):53-55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省质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为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创新能力、节能减排、建设和谐社会奉献力量.当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的“质量监控仪”和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技术推进器”,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又进一步深化对质监工作职能的认识,形象地概括为当好产业升级的“纤夫”、企业发展的“保姆”、技术诊断的“医生”、质量安全的“警察”四种角色。通过当好“四种角色”,尽职尽责,扎实工作,为江苏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宁 《今日海南》2006,(1):9-10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局,对实现海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至关重要。去年底,省委四届七次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接头,省委、省政府又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2006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本刊在新第一期精心推出的这组《2006:“十一五”开局看海南》“主题策划”,同您领略2006海南发展的重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15.
<正>刚刚结束的十七大,提出了未来几年内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发生了一个"细微"的变化,那就是,从过去一直强调国民经济要"又快又好"发展变成了强调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策划人语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局,对实现海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至关重要。去年底,省委四届七次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接着,省委、省政府又召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2006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本刊在新年第一期精心推出的这组《2006:“十一五”开局看海南》“主题策划”,同您一道领略2006海南发展的重点和亮点。2006:“十一五”开局看海南  相似文献   

17.
建设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我省推进“四大”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这对于拓展优化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要性、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朱书刚 《世纪行》2008,(2):40-40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异军突起,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提供城镇就业的主力军。但我省中小企业发展与沿海省份相比相对滞后,而“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省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破解这一难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一年。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对做好全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论述精辟,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天津已经进入新的上升期深刻内涵的认识,明确新的上升期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紧密结合红桥的实际,按照“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要求,紧紧抓住并充分用好新的上升期,坚持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红桥,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实现红桥新的跨越。区  相似文献   

20.
白津夫 《今日浙江》2005,(22):12-14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所谓“承前”,就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所谓“启后”,就是要通过“十一五”的改革和发展,为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就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矛盾“十一五”期间,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仍然是结构性矛盾,因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