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慎"字当头     
自2002年陕西爆出董伟"枪下留人"案以来,5年间,社会各界吁请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近期连续曝光的河北聂树斌"冤杀"案、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河南胥敬祥"抢劫"冤案,再一次将死刑复核权的收回问题逼上浪尖.死刑复核权应该上收最高人民法院,已成社会共识.目前,死刑复核权已经上收至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这些"土地爷"的犯罪轨迹,可以发现,他们大部分是被房地产商"拖下水"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的国土资源局曾是全国"文明单位"。然而,近几年来,该局的三任局长接连落马。其中,升迁至周口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的孙绍辉因受贿76万多元,于2012年3月被法院判刑11年。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于1965年7月,下辖川汇区、项城市、沈丘县、太康县、淮阳县、商水县、西华县、郸城县、鹿邑县、扶沟县  相似文献   

4.
严峻 《检察风云》2007,(8):48-50
现年37岁的张瑞华系河南西华县人,自幼喜欢耍弄拳脚,身手敏捷.同时又是一个特大犯罪团伙的首犯,公安部B级通缉逃犯.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被抓捕归案后,张瑞华竟然两次成功脱逃:一次是在法院庭审现场跳窗逃走,一次是在看守所内爬房逃脱.2007年2月,备受各界关注的"脱逃大王"一案在周口市中级法院审理,张瑞华一审被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5.
秦策 《经济与法》2001,(7):28-29
妻子被杀,丈夫被冠以“故意杀人”的罪名判处死缓,14年后真凶落网,这位丈夫方得以洗脱罪名。这不是小说中的情节,而是发生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又一起冤案。它使我们想起为云南特大杀人劫车案主犯杨天勇等人背负罪名并被判处死刑、死缓的无辜民警杜培武,冤案的逻辑何其相似乃尔!虽然冤情最终都得以大白于天下,但是,人们在庆幸正义得到伸张,  相似文献   

6.
陈卫东 《中国法律》2010,(4):6-8,61-64
连日来,河南赵作海冤案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随着赵作海被无罪释放并获得65万元的国家赔偿,遣起冤案才逐渐落下帷幕。冤假错案,这个刑事司法界最棘手的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上演着。从此前的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到佘祥林“杀妻”案,再到至今还未讨到说法的河北聂树彬案,诸多的冤假错案轮番登场,  相似文献   

7.
吕维 《法制与经济》2003,(10):54-57
2003年5月,11年前的一桩“奸淫幼女”案终于被证实为冤案错案,作案真凶另有其人。冤案内情水落石出的同时,一位当年该案惟一知情人、其时只有14岁的清纯少女高莉峰也在当地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因为她不仅在被错判的年轻人出狱后,勇敢地与之结婚,她还用自己8年来写给那位年轻人的200多封情书的爱情,为自己的丈夫伸冤,终于还丈夫一个清白之身…… 2003年8月10日,记者专程来到吉林省永吉县采访了高莉峰。面对这位善良女性,面对这一桩冤案的曲折而真实的感人故事,也禁不住一次次动容……  相似文献   

8.
叶县冤案     
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突发后,6名无辜者被错抓,2名青年被屈打成招。审讯民警诱供,冤狱者实地模仿抢劫杀人动作。人证物证俱在,冤案成铁案。辩护律师据理力争,真凶终于现形。检察官秉公办案,枉法警官入了狱。  相似文献   

9.
《冤案》析     
《冤案赔偿法刍议》一文(朱建华《法学杂志》1986年第3期)对“冤案”的概念和定义,及其主体、对象诸概念的解释,值得商榷。该文说:“冤案是指国家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由于处分不当,使无辜公民受到刑事追究的案件。因此,冤案的主体只能是公检法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文中“冤案”的概念把案名和主体对立起来,把受“冤”的对象当作本案的主体,这是一个与立法原则相违背的颠倒,必须予以修正。我认为,“行政侵权赔偿案”这一概念,把案名和主体统一起来,又将该案按诉讼法分类原则划入行政诉讼范围之内,似比“冤案”这一慨念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余崇礼伤害案判决后,一些报刊对法院的判决进行抨击,指责为制造了一起冤案,一时满城风雨。余案究竟是否冤案?此案定罪量刑是否正确?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司法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为时一个多月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何?下面是联合调查组负责人答本刊记者问——  相似文献   

11.
叶县冤案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突发后,公安机关迅即“破案”。6名无辜群众被错抓,2名青年屈打成招。审讯民警诱供,冤狱者实地模仿抢劫杀人动作。人证物证俱在,冤案成铁案。清白人被打入死牢,受害者家属欲哭无泪。辩护律师据理力争,真凶突然现形……  相似文献   

12.
判无罪,“抗诉”;判有罪,同样也“抗诉”。安徽合肥的“汪伦才故意伤害案”从原本一个简单的民事纠纷被错定为刑事案件后,竟然出现了法院三次审判、检察院三次抗诉的咄咄怪事。 “汪伦才冤案”的形成耐人寻味纠纷当事人出于蓄意报复心理,串通医师合伙造假,陷害诬告,导致案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而肥东县检察院滥用职权,三次无理抗诉,加上合肥市公安局法医的错误鉴定结论,又使“汪案”一错再错,最终演变成了一起刑事冤案。  相似文献   

13.
“政法冤案”是指在政法委协调下发生的冤案,是中国政法体制的副产品,是中国法治建设内在矛盾的反映。由于“政法冤案”的政治事件性质,有必要将其还原到特定的政治背景下予以阐释。以余祥林案和赵作海案为切入点,以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理论为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权威再造中的权威弱化、结构分化中的功能混同、法治动员中的参与拥堵分剐构成了“政法冤案”发生的权力背景、组织背景和民意背景。在“政法冤案”的形成中,权威弱化后的治理压力是深层动因,动员过剩后的民意呼声是中介环节,政法机构的功能混同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在政治现代化建设的框架中展开。对“政法冤案”的政治背景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法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费依 《检察风云》2005,(12):74-75
最近媒体上报道的湖北余祥林杀妻冤案以及河北省石家庄聂树斌强奸杀人案,以及前几年报道的辽宁李化伟杀妻冤案等,一系列的冤案让人反思:传统的大要案“从快”的观念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了?凶手从作案到被处以死刑只有8天的时间,这可能吗?这真的是可以上吉尼斯记录了。所幸这只是作者给我们讲述的过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05,(11):7-7
毫无疑问,每起冤案都是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结果.从已经披露的佘祥林案、李久明案、杜培武案以及其他相关案件看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6.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11,(13):52-53
从余祥林“杀妻”案,到聂树斌“强奸杀人”案.再到这次的赵作海“杀人”案……近年来。一个个无辜的公民含冤入狱.为司法的失误付出惨重代价。纵观诸多冤案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冤案的形成都和刑讯逼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8日,河南省高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省法院复核裁定和商丘中院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立即释放.该案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再次让司法正义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也掀起了新一轮刑事错案研究探讨.而该案与五年前的余祥林冤案如出一辙,两起雷同的冤案绝非巧合.笔者就赵作海案为代表的典型冤案进行分析,探究冤案产生的规律,并对预防冤案的产生提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戴振祥冤案平反始末及其反思——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十四)●张传桢李志刚戴振祥冤案的平反是《法学》月刊继公开讨论韩琨案功与罪之争后又一起同类性质案件功与罪之争的重大事件。这一案件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争论时间之长,都是十分罕见的。经过近8年的...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从云南杜培武案、孙万刚案到河南胥敬祥案、湖北佘祥林案,说明我国程序存在的缺陷和司法实践中对程序践踏所造成的侵犯人权的严重现象;今年5月进行的公安大接访使奔走16年被诬嫖娼的大连市瓦房店市老人终获清白、安徽原青阳县化肥厂胡永清终结29年洗冤路,这里冤案为什么不能及时纠正,一定要通过公安大接访才能翻案?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共云南省富民县委彻底平反了李凤英同志的冤案,使蒙受二十三年沉冤的李凤英得到了昭雪,因此案被迫害的七位同志,也得到了平反,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