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亚非纵横》2005,(3):1-10
在全世界人民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一些与之不和谐的声音却甚嚣尘上:为这场战争的挑起国和那些灭绝人寰的战犯鸣冤叫屈、歌功颂德。近年来,很多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有关“二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研究推出一系列论著,他们从这场战争对人类所犯的滔天罪行、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靖国神社问题、战争受害者心理考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用铁的事实驳斥这些言论。本刊选择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事工业及其对战争支援潜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军事工业走的是一条“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然而,这支潜藏于民间的军事工业,为战后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高、精、尖的军工技术水平,使日本的主要武器装备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难怪美国报刊称:“海湾战争可以没有日本人参加,但是没有日本的技术,美国的尖端武器难以奏效。”由引可见日本军事工业的水准。当人类迈入21世纪这个和平与战争共存的时代时,对日本军事工业及其对未来战争的支援潜力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二战时期的日本文坛被法西斯狂潮所淹没,文学成为宣传战争的工具,为数不少的文学家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在作品中美化战争,起到了军方所起不到的宣传效果。这一文学“暗谷”的形成,反映出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对日本民族以及文学家们的恶劣影响,这是日本现代文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一个具有较强情报意识的国家,素以“情报立国”闻名于世,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日本都十分重视情报工作。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在提出建立“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加快了迈向“情报大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信任”何以成为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日双方都对以两国民众相互信任程度逐年下降为标志的"信任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日本历史教育指导思想上出现的"掩饰侵华性质,推卸战争责任,强调受害意识,拒绝反省认罪"的现象,集中体现了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政策,给日本少数右翼保守势力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严重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将日本民众引向历史认识的误区而对中国产生猜忌,干扰着中日两国民众的沟通、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军部的号召下,多数文人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进行辩解和美化。但此时还有一部分有良知的日本文人没有屈服于日本反动政府的高压统治,站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立场,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部分具有人道主义正义感的日本文人毅然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们用深刻、犀利的文字来表达有良知的日本文人对侵华战争的强烈反对。尽管反战的日本文人数量非常少,影响力非常有限,无法改变日本文人主流的战争观,但是他们的反战言论和活动仍是日本法西斯黑暗统治下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7.
正辽宁人民出版社在抗战胜利69周年前夕,推出一批有关抗战题材的重点图书,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如《日本三代天皇操纵侵华战争内幕》(王天平著)、《日军侵华战争》(四卷本,王辅著)、《日本遗孤》(刘国强著)、《日本战犯改造》(张巾著)、《谁该向中国忏悔——抗战胜利反思录》等。  相似文献   

8.
刘晶辉 《东北亚论坛》2004,13(2):94-封三
伪满洲国时期 ,日本妇女先后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全满妇人团体联合会”、“大日本爱国妇人会满洲本部”、“大日本国防妇人会满洲地方本部”3大组织 ,通过兴办“士兵之家”、慰问关东军士兵和伤病员、募捐和向军队寄赠慰问品等方式 ,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她们的活动反映了在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之下 ,日本国民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同时,竟然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中国及日本国内大规模从事生化武器的研究,并在侵华战争中进行残酷的细菌战与化学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至今仍有大量的化学弹药遗留在中国,依然对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现实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德国、日本两个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们同为邪恶轴心。但是,二战后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战争反省,这使两国的政治前景和在世界新格局中所起的作用都不相同。日本之所以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其军国主义的因素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1.
战争规制与战争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争法起源于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它是对战争破坏性的规制。今天 ,高技术的运用及某些大国的单边主义又使战争法面临巨大挑战。世界各国应建立起交叉重迭的架构 ,运用法律的力量让挑战者的主张温和下来 ,尽量对战争行为和战争法的发展演变施加有益的和正面的影响。战争法对战争的规制还要从提高人类整体文明进步入手 ,把规制的成果法律化。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继承了布什的失误,将不具有连续性的恐怖主义和具有连续性的战争混为一谈,采取增兵阿富汗的方针,战争造成的死伤人数激增,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反对这场战争。奥巴马又将战争扩大到巴基斯坦,遭到塔利班的疯狂报复,恐怖主义袭击遍及巴基斯坦各大城市,巴基斯坦形势恶化。在阿富汗启动和平进程,解决美国和北约撤军问题,成立联合政府,恢复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在巴基斯坦实现停战,是值得探索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美国共进行了8场重大的对外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朝鲜、越南、海湾、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以及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加在一起长达20多年,这意味着在20世纪美国人将近1/4的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与此同时,美国对外战争的频率也很高,从一战到此次对伊战争,几乎是平均每10年进行一场战争,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增加到平均每3年有一场战  相似文献   

14.
李莉 《国际资料信息》2003,(6):13-15,34
有学者称,为确保国家利益和推行全球战略目标,美国从来不惜诉诸战争。其中,战争是否正义与合法、有无联合国授权和国际社会支持,对美国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自始终都是美国是否宣战的决定性因素。冷战以来,美国进行了6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其中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在冷战期间,海湾战争恰逢冷战的尾声,而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则处于世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武装无人机成为新军事技术的象征,理解其军事和战略影响成为重要的课题。在既有的讨论中,支持者沿着功能本位论证无人机让战争变成了精确的外科手术,质疑者从价值本位批评它将战争变成了暗杀。两派在争论中各执一端,但都共享了将无人机器物化和静止化的预设。这些技术预设限制了我们对无人机变革与战争关系的思考,为此,引入技术社会学的“社会-技术系统”的概念。该概念认为技术不是静止的,一直处在变革中,技术变革不是器物的变革,是与器物相关的系统变革,是技术与社会的共同演化。以此观之,无人机不是单独的器物,而是一个与社会无缝连接的系统,其演化的动力是技术利基、客观环境和社会制度三者相互作用,它经历了诞生、发展和制度化三个阶段。当前,无人机系统正处在制度化阶段,它与既有制度在资源分配、独立建制和价值观念上存在冲突和融合。如果没有技术突破和战略环境的剧变,这种冲突和融合将会长时间存在,这决定了当前无人机战争的含混性和复杂性。社会-技术系统的视角有利于思考技术变革和战争变迁的复杂性,并为应对未来的无人机战争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不久前的伊拉克战争中,尽管反战的浪潮高涨,但世界各国都没能制止战争的发生。俄罗斯转而采用软制衡的策略,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争得本国的生存空间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大冈升平的《莱特战记》在详细记录太平洋战争末期日美两国军队在菲律宾莱特岛的攻防战的同时,也表达了作家本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一方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触及了日军的加害事实,批判了军队机构的冷酷,表明了反对战争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混淆战争性质,片面强调美国的战争责任,为日军的侵略罪行辩解,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赞颂日军在战争中的抵抗。他虽然剖析了日军失败的原因,指出了日本军部在战争进程中的失误,但是并没有追究他们发动侵略战争责任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强化动员意识,加强动员准备,使动员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日本国内没有专门设立国防动员机构,在战争动员准备方面,日本主要采取“寓军于民”、“平战结合”、“渐进”扩军和“以质量代数量”的方针政策。主要做法是:保护与发展国防工业;积极储备战略物资;实施国防科技比较优势战略;加强基础研究,突出抓好关键技术;综合运用尖端技术开发大型项目,力求在重要军品国产化方面有所突破;立足采用民间先进技术和产品,提高研究开发效率;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有关美国的战争权力分配问题一直是美国国内政治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 题。尽管美国宪法意图遏制总统的战争权, 但在美国的历史和具体的战争实践中, 总统的战争权不 断扩张。尽管国会也曾试图扭转总统在战争权上的主导地位, 但由于战争特有的性质和惯例的作 用, 总统在战争权力并未受到大的影响, 而且随着安全威胁的多源化, 还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日本为实现政治和军事大国的目标,不断加快海外派兵的步伐和“有事法制”的制定工作。日本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连续出台战争立法,其实质是为了突破宪法的制约,使自卫队“合法”地走向海外,追随美军侵略和干涉他国事务,重走军国主义老路。如果“有事法制”获得通过,必将进一步架空日本国宪法,也将对日本内外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