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县城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其核心是要把发展要素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转变为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尤其是要促进市场、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从而盘活乡村发展的要素资源、拓展产业资源功能、促进文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推进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促进城市业态向乡村转移,成为乡村发展的新业态,从而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利用乡村的空间、环境、农业生产和生活系统等实现农、旅、体、教等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单向流动。留不住人才,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就难以落到实处,农村产业发展就缺少带头人,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因此,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必须要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政策支持上下功夫,让乡村人才"留得下",更"干得出彩。"  相似文献   

3.
流动不仅仅影响着流入地城市的治理,也影响着流出地村庄的治理.资源跨村庄边界的流出与流入,直接影响着村庄治理资源的存量和质量.在流动已经成为社会常态的乡村社会,双向流动中的乡村治理面临正式资源萎缩、新生资源难以内化,以及乡村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的根本性变化等诸多治理困惑,这些流动后的村庄裂变构成了流动村庄"弱治理"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社会结构所带来的乡村向城市的人口单向流动,是我国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表征。对于恩施贫困山区来说,外出务工是解决家庭生活问题的主渠道。于是,青壮年群体的城市流动成为一种潮流。然而,青壮年群体的大量外流致使乡村社会建设主体的缺席,这无疑成为了乡村社会发展的羁绊。为解决乡村建设发展难题,恩施州各部门多举措助推流动人口返乡择业创业。可是,作为无工业基础和足够产业支撑的少数民族特困山区,政府和社会该如何消除他们的回乡焦虑,怎样吸引和留住回乡人才,这是值得我们关切和深思的问题。对此,"出的去"又能"回得来"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空间是解决目前难题的突破口。构建"留住机制",让其安心留乡,并且给足发展机会和空间,是消除"进城"和"回乡"两难抉择困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1.城市化(Urbanization)作为现代化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现代化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其基本内涵是指从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人类社会及其机制转换的自然历史进程.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的动态发展进程,也是一个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并以城市人口聚合、流动为主要标志的漫长变迁过程.城市化之所以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产生和发展,乃是由于现代化工业不断发展的缘故.在它强有力的推动下,自然经济被商品经济所取代,单一农业被社会化大生产所更替,原始手工生产工具被先进自动化生产工具所淘汰.  相似文献   

6.
朱妍 《求索》2010,(1):42-44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探讨中,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的运输条件和贸易制度环境都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当存在着劳动力从乡村向城市的流动障碍时,这些因素将会联动作用,影响城市的发展。本文在乡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有限流动的前提下,利用市场潜能函数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工业品支出份额、工业品交易成本以及农产品交易成本对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过程,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我国目前正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使社区党建面临着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城市社区党建中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整合社区居民难度加大,城郊社区党建中的利益调处、整合乏力,农村社区党建中的人口支撑、资源支撑不足。从适应城镇化要求、应对面临的挑战入手,推进社区党建转型的主要路向是:单一向复合转型,构建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弱势向强势转型,增强农村社区党建的综合支撑力;领导向服务转型,着力发挥社区党建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和乡村二元社会结构的历史特点及当代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预见,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自进入文明时代就存在的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和对立现象将消失,人将不再只是为社会分工局限的城市动物或乡村动物。(参见《马恩选集》第1卷部56—57页)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取代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尚处于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和乡村仍然存在较大差别,而且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这种差别还可能有所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如列宁在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不断向农村延伸,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它集中反映了该地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标志着该地域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和生产、生活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本文试结合丹江口市的实际,对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实现湖北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2000年湖北城市化研究报告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课题组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乡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伴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东拆旧复垦项目的政策和实践,本文分析了拆旧复垦项目对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的促进。结果表明:拆旧复垦项目是对“人地钱挂钩”政策的深化落实,构建的拆旧复垦指标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的重要创新手段。引导城市资金向乡村流动,省市县镇各级财政、村民委员会、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都从中获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收益。同时,促进了农村闲置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省域范围内向以珠三角为主的城镇流转,缓解其用地紧张困境。为进一步激发拆旧复垦对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拆旧复垦项目需增强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性,进一步创新支持农民获取可持续性收入的收益分配和利用机制,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确保挂钩的新增建设用地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如何才能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是重大现实问题。当前乡村留不住青年人的最重要原因是乡村缺少匹配青年人需求的就业机会,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要追溯至近代工业革命及其对传统中国社会生产方式的激烈挑战。近代以前大多数乡村青年人都没有长期离开本乡外出就业,进入近代以来乡村传统生产方式相对于城市地区的劣势凸显,青年人往城市地区流动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下乡村青年人能够更多地在城市地区实现就业,这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产方式取得明显进步的体现。要真正发挥青年人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重点在结合当代青年人的需求扩大乡村的就业机会,增强乡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而非对乡村青年人前往城市就业设置障碍。适度合理发展县域乡村集聚经济,有助于扩大乡村的就业机会,促使青年人在城乡之间双向良性流动,从而发挥青年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不能忘记的是,探索这一路径也应持有高度谨慎的态度,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不能浮夸冒险。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的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兴 《理论月刊》2008,(5):57-59
城市农转非新移民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新移民,其社区具有明显的乡村文化特征。不仅如此,在一些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里,还存在着低俗的、有害的群体亚文化。只有对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进行系统的文化重构,才能更快地促进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的亚文化跨越,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的素质,从而使城市农转非新移民社区能够最终实现从乡村文化、落后的文化状态向城市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转变,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社会中,乡村女性实现自身社会流动的机会是比较渺茫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共政权迅速地在冀中乡村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并通过对党政工作、学校教育、创造模范、培训骨干、新式富农、一技之长等社会流动途径的改造、发明及继承,有力地推动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乡村女性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这种乡村女性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深刻地影响了中共革命的进程,也重新塑造了政权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更表现出了政治外力主导、运行均衡化、微风气明显三方面的特征.可以说,女性社会流动的顺畅和广泛是实现国家政权与乡村女性之间良性互动与互惠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这一结论无疑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中国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在当前我国大力振兴乡村的背景下,乡土文化的价值亟待被重新认识。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出现,使得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日益丧失,乡土文化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7.
2014年08月21日,求是网刊载了陈占江《阅读乡村秩序》一文。该文认为,当下乡村秩序发生了显著变化。乡村已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从内向型村庄向外向型村庄过渡,时空秩序和日常生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发生了频繁的流动;社会结构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结构混乱的景象,新兴职业或阶层不断涌现。以国家为推手的送法下乡、宣传下乡、电视下乡等运动不断瓦解着农民的传统观念并试图重新植入一种以现代性为内核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18.
开放与流动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根本特征,我们日已进入了一个流动的新时代。在流动的时代,乡村社会外在日益开放、流动,内部却呈现出"村社不分、政经合一"、"内在束缚、外在排斥"的显著特征,农村社区治理各类问题与矛盾频发。从现实来看,在开放与发展中,乡村社会基础不断发生变革,嵌入乡村社会的各种社会制度却构造出了一个内在封闭、外在排斥的乡村社会结构。乡村社会的内在封闭、排外与现代社会的外在开放、流动形成了一对矛盾,由此导致了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困境。在实践中,实施村社分开、政经分离、户产分开、重构集体产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重建包容性的社区治理制度,是走出流动时代的农村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出路,也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社区治理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08月21日,求是网刊载了陈占江《阅读乡村秩序》一文。该文认为,当下乡村秩序发生了显著变化。乡村已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从内向型村庄向外向型村庄过渡,时空秩序和日常生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发生了频繁的流动;社会结构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结构混乱的景象,新兴职业或阶层不断涌现。以国家为推手的送法下乡、宣传下乡、电视下乡等运动不断瓦解着农民的传统观念并试图重新植入一种以现代性为内核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理念。当下的中国乡村正处于转型期,礼已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而法的"故事"正以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一个发达国家已完成、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性现象。随着第一批城镇和城市出现,被称作“城市化”的社会过程就开始了。今天,我们要在一、两代人手里取得与西方好几代人同样的成果,有必要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乡村化”。一  城市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通常指相互联系的社区发展过程:农村不断向城市靠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的过程。其主要特征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并流向城镇和城市,城镇与城市的数量增加,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