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业对东北振兴的支持效应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对东北振兴具有经济、开放、吸纳劳动力、创造品牌的支持效应.东北旅游发展的有利因素是资源独特而丰富,交通便捷;不利因素是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区域旅游合作的广度不够,同质化旅游产品竞争激烈.发挥东北旅游效应的思路是扩展区域旅游合作,培育旅游品牌,深度挖掘东北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2.
工业旅游是本世纪新兴的一种旅游活动,辽宁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工业旅游利国利民。本文详细分析了辽宁工业旅游资源情况,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从区域定位、产业定位和产品定位对辽宁工业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加强区域联系、突出旅游特色、开展部门合作及提升服务质量四个方面提出发展辽宁工业旅游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单婷婷  史安娜 《求索》2013,(12):233-235
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演化博弈模型为分析框架,论证了区域旅游深度协作中的各种经济效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是影响双方合作最根本的合作因素。区域发展要在旅游合作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深化合作层次、保护博弈劣势一方和防止合作收益差距过大等措施,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地方政府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应该做好区域经济品牌的营销工作.并努力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塑造区域良好的旅游形象.以获较高的旅游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4.
韩巍 《前沿》2009,(13):74-76
民俗是对特定区域、特定群体生活真实而直观的写照;旅游是一种认知不同民族或地域生活和民俗文化差异的行为;民俗旅游产品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基础进行开发,以实现旅游者观赏、了解、领略和参与民俗文化与活动的单项旅游产品;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与细化研究,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5.
赵德明 《当代广西》2007,(18):53-53
地域文化特色是特定地域的名片和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含量的今天,区域文化在拉动当地旅游经济和工业发展方面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化不开发利用,文化的潜在价值就难以体现,因此挖掘地域文化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永福县在挖掘和弘扬福寿文化同时,不断补充和丰富其内容,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十大寿星”、“十大孝星”、“四世同堂和睦之家”等评比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试论金沙江下游流域旅游增长极的选择与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金沙江是我国第一长的河流--长江的上游河段,自渡口至岷江河口为金沙江的下游河段,此河段全长约782公里.金沙江下游流域跨越了云、贵、川3省.面积约为224 712.3平方公里.该区域地缘相近、资源相似、文脉相连,拥有深厚的历史与现实的合作基础.近期国家大型水电的开发建设将极大地改善该区域内的交通条件,使得该区域拥有了开展多种旅游的良好条件.但此区域内大部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建设滞后、景区点分散、旅游发展缓慢、缺乏合作经验.急需经过区域旅游合作以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从而转化为产业优势.由此.本文便在"金沙江下游流域经济圈"的构想基础上,提出了13个州市通过"金沙江下游流域旅游发展合作"实现共赢的构想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鲁明勇 《求索》2011,(2):46-47
以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交集,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帕累托改进博弈模型:短期来看,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解决合作成本分摊问题,改进区域交通条件、增强旅游资源的差异度和互补性等约束性因素提升旅游合作绩效;长期来看,提升旅游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是合作帕累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与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北部湾地区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滨海旅游资源,构建和完善区域滨海旅游体系,是环北部湾地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越两国合作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在"两廊一圈"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双方跨境旅游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而从文化层面来看,中越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同根同源,文化上具有很强的融通性,形成了一条联系密切的跨境民族文化带。此外,中越跨境地区汇聚了两国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双方协同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并通过整体开发、合作共建机制转化为特色旅游资源,进而促进双方开展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正>"共赢思维"是构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格局的关键。建议:1.加强政府导向,引导市场流向。加强各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协调管理机制,实行区域旅游合作政府宏观指导,打破各城市行政区的禁锢,探索建立各城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旅游经济协商制度。2.建立具有规划权和仲裁权的旅游合作机构。合作机构要有完整的合作章程,依法签订各种合作协议来保证政府行为,对一体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利益冲突行使仲裁权。同时,将旅游资源视为区域的共有财富,平等互利,共享发展,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11.
李建丽 《中国发展》2009,9(4):81-84
现代旅游业竞争已经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为区域旅游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以城市旅游资源整合为纽带发展区域旅游,符合国际流行趋势,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泛珠三角合作的湖南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湖南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湖南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优势。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合作定位,强化政府协作与市场运作,构筑无障碍旅游区,扩大旅游市场,树立旅游品牌,实现区域间旅游业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韦茂才 《当代广西》2010,(19):61-62
桂西北七县(百色市乐业、凌云,河池市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地域相连,民俗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各方面联系密切,具有相同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区域联合与合作,形成区域旅游板块,这是桂西北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曾伏虎 《小康》2013,(1):78
盘活区域经济,举休闲旅游之力推动城市升级,已经成为诸多地方政府谋求发展的"快捷方式",但这种"快捷方式"正逐步演变成一种"快餐方式",套路化的模式已经无法给本土休闲旅游资源带来有力支撑。正因此,休闲旅游城市需要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品牌需要优质休闲旅游项目的支撑;企业寻求合作、城市运营需要发展契机——休闲旅游经济已经进入产业融合时代。现在的城市旅游,很多都是由政府打造,可因为接待能力等条件限制,在十一期间,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遭到质疑,游客的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红色旅游,是利用红色资源开发的具有特别教育与宣传作用、能促进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是集专项旅游、形象宣传、教育研学、扶持"老区"经济、发展先进文化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意义的创新性实践,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文化品牌。海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海南红色旅游资源可谓丰富。  相似文献   

16.
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已经由景点竞争、项目竞争和线路竞争发展到区域体育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联合竞争阶段。因此,发展区域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合作各方多赢的必然选择。湖北体育旅游产业资源丰富,发展势头良好。政府应努力使圈内各地区放弃门户之见,打破行政区域分割,建立开放、统一、繁荣、有序的充满活力的旅游大市场。以资金、品牌为纽带,在圈内实行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企业,并以此支撑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叶明霞 《湖湘论坛》2007,20(4):26-27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大湘西区域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大湘西区域应当努力整合旅游资源,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8.
郑海燕 《前沿》2011,(4):135-138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闽粤赣客家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和市场具有相似性,旅游开发潜力大,应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组成客家文化旅游大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经济圈建立后,面对区域内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南如何从区域合作发展的角度,以“对称互惠共生”为出发点,调整本省旅游战略,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整与整合,是海南旅游业借“泛珠合作”契机加快发展的关键。“泛珠三角”经济圈囊括了我国南方几个著名的旅游省份和地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对区域旅游业的合理整合将对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大。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03年“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市(香港、澳门除外)设有国际旅社462家,国内旅行社3085家,分别占全国国际、国内旅行社总量的34%、26%…  相似文献   

20.
刘云广 《北京观察》2009,(12):38-41
首都西南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是北京市重要的旅游区。未来应该抓住奥运后北京加快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格局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机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结合各区自身旅游特色.以跨区域合作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区域旅游休闲产业合作发展的新模式,精心策划跨区域的大型旅游合作项目.提升旅游休闲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促进首都旅游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