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点评     
正(2018/1/15—2018/1/26)11月15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流动老人已经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照顾晚辈而进城,随迁老人进城易融入难。本刊点评:"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帮助子女,他们晚年还得远离故土。与物质方面相比,精神层面他们更需要得到呵护,因为他们迁入后,原有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源和人际网络被割裂,在新环境中缺少融入渠道。因此,对他们的关爱应该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成为促进维持城市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流动人口的随迁子女即流动人口二代已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流动人口社会服务管理困境的同时,流动人口二代的社会融入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需面对的又一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以北京流动人口二代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并从经济、生活、制度和文化4个方面对其社会融入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二代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随迁子女人园状况对其母亲参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约四成学龄前流动儿童没有入园,而随迁子女难以进入幼儿园对流动女性就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限制了流动女性参与和成功就业。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学龄前随迁子女人园状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方传真     
正江西省丰城市:民政干部上门认亲失独老人喜迎"儿女"日前,江西省丰城市36个失独家庭迎来了她们的新儿女。为了缓解失独老人的丧子之痛,使之安享晚年,丰城市民政部门在全市开展与失独老人结亲"认父母、当儿女"活动,采取组织安排、干部自愿的方式,上门"认父母、当儿女",并建立新家庭帮扶结亲档案。目前全市已有36名民政干部与36户60岁以上的失独老人结亲。在结亲帮扶活动中,干部将定期了解掌握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体  相似文献   

5.
老人就是家     
王建生 《世纪行》2014,(4):48-48
<正>前些时,一位刚刚送走老母的朋友向我倾诉:"没了老人就失去了家。"他讲了许多生活小事,作了老人生死前后的对比,我被朋友说服了,也理解了朋友的悲痛与失落。老人是儿女的牵挂。儿女的心头永远装着老人,无论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天凉了,老人身上穿的暖不  相似文献   

6.
视点     
《今日浙江》2012,(17):5-5
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异地高考”政策给各地订出最晚时间线: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同时要求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防止“高考移民”。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1,(3):10-15
团聚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春节长假转瞬即逝。随着小辈们陆续上班、上学,很多老人家里一下子冷清下来,他们又回到了平常独居的生活状态。在爆竹的余音中,一个问题再次困扰我们:儿女不在身边的日子里,谁来照顾这些孤独的老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对湖北省32家福利院290位老人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别从总体生活满意度、硬件环境满意度、服务内容满意度和服务质素满意度四个方面分析了福利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老人们对福利院的生活满意度普遍较高,老人对福利院生活的满意度水平既受到性别、自身生理机能、身体健康状况等个体属性的影响,又受到老人的社会交往现状、个人经济社会地位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既反映了不同类型福利院的客观服务水平,也体现了老人的主观需求与现实服务之间的差距。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本文对如何改善老年服务环境,提高福利院老人生活质量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民工潮"的出现,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举家流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到城市生活、学习。据统计,截止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达1277万人。如何帮助农民工子女扩大社会交往范围,使其城市的生活与学习能力和技巧得到更充分的培养。"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援助项目"应运而生。把农民工子女带到城市中间去"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一股复古气息迎面而来。那神奇的立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现有流动人口约三亿人,半数以上是80后,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壮年人口。《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新生代流动人口流动原因由务工经商为主向多元化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三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退休职工回原籍养老及老人从原籍随在外工作的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老人现已逾1亿,占全球老人总数的20%多,预计在本世纪末,中国也将进入老年人国家行列。尽管中国是一个具有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国家,目前各地也开展各项敬老活动,以及为老年人提供文化生活及健康娱乐活动的场所,但是据社会学家调查,我国有2900万城市老人,不同程度地与成年儿女在经济上、在家庭地位上出现“倒挂”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助力我国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融入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而言,教育融入是其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问题的化解对策,以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理念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3.
对众多背井离乡的流动人口而言,期待孩子以知识改变命运,是他们奔波忙碌的动力所在。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完善,许多流动人口子女可在父母务工所在地接受教育。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对随迁子女而言,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仍有一段路程要走。上课跟不上:上个补习班,动不动就要上千块“当下的教育竞争往往是比拼家庭财力、人脉、知识等资源。”有教育界人士表示,现在有的家庭一次出国游学动辄数万元,而流动人口家庭报一个辅导班就可能倾其所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流动人口约三亿人,半数以上是80后,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壮年人口。《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新生代流动人口流动原因由务工经商为主向多元化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三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退休职工回原籍养老及老人从原籍随在外工作的子女养老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儿女孝敬老人的方式也从过去的送吃、送穿升级到了“送玩”。而老人们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然而,许多老人因为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根本无法跟随行程紧凑的旅行团一起出行,甚至被旅行社拒之门外,而儿女们因为工作忙等原因,他们也常常不能亲自陪老人出游,令老人们想去旅游的愿望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6.
2013年9月2日《羊城晚报》刊登言者的文章,文中指出76岁的郭老汉近日将三个女儿告到通州法院,称自己身患重病,要求女儿每人每月支付500元赡养费。据称,老人其实退休工资较高,并不缺钱,也没啥病,打官司只是因生活孤独,想借机跟女儿们见见面,说说话。经法院调解,最终三个女儿承诺以后常回家看看老父亲。在传统语境中,老无所依就是缺衣少穿、无儿女赡养,但在现实中,有儿有女,不缺吃穿,老人照样孤苦无依,于是有老人使出种种“苦肉计”,以引起儿女关注。就如郭老谎报称病,将三女儿告上法庭,为的只是想多与女儿们见见面。“常回家看看”入法时曾引起舆论争议,许多人都认为此条款执行难。而今看来,若想法规不成为一纸空文,除了道德教化,让孝道深入儿女的观念,同时,也有必要完善细化法规条款,令其人法也入心。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10,(1):60-60
中国儒家的家庭理想中,父母生儿育女是为了“防老”,是为了给可能出现的病残、意外损失保险,所以,养育儿女是一种投资。儿女长大后,必须无条件地“孝敬”、回报长辈,要在经济和精神上回报老人。  相似文献   

18.
“养儿防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可现如今,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有的长期定居在外面,基本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如果农民自己的日子不富裕,老人的日子就可能更不好过。农村老人“能干时靠土地,老了靠儿女,儿女不孝只能受罪又受气”的境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9.
呼唤孝道     
关于养老的话题总能牵动每个人的心。因为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到了高龄,体弱神衰,又多有病痛,生活难以自理,从经济供养到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都要靠晚辈儿孙服侍尽心。老人含辛茹苦养大了儿女,到了晚年靠儿女服侍孝顺,本是很自然的事。但子女不愿尽养老义务的事也时有所闻。前几年,电视剧《黑槐树》曾以其深刻的家庭伦理内涵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5月份,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四川一位9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为赡养问题与众多儿孙多次理论的辛酸事。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老人们都有若干儿孙,儿孙们都有赡养能力,但都没有很好地尽养老义务,使得老人不得不在风烛残年经官动府与儿孙们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20.
何跃军 《今日浙江》2014,(18):56-56
正"虽然儿女们不在身边,但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龙泉市城北乡大贵溪村85岁老人季明德住在村养老照料中心,最近,他与10多位老伙伴在忙着排练节目。城北乡是龙泉的山区偏远乡,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留守老人之乡"。全乡1.2万人口中,外出务工的有近8000人。全乡60周岁以上的老人2227人,基本上是"下不了山,进不了城"的留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