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据考证,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古代"春运"也应运而生。然而,受自然、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古时候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与今天不同,古代春运的主体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由于路途遥远、交通条件所限,古人春节也面临"回家难"。隋代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有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是河东汾阴  相似文献   

2.
正"反向春运"让人们对于过年的方式有了新的定义,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人们春节出行的新风尚,不仅是有意避开"民工潮""学生潮"的灵活变通,也是当下人们对于过年习俗的一种新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预示着岁月更迭,辞旧迎新。春节团聚的习俗在中国的家庭中传承了上千年,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即道出了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2)
正恐归族是对那些在外地工作、不愿意回家过春节的人的概称。在常人眼里,甚至在自己的父母亲人眼里,"恐归族"有那么一点冷血,甚至还容易和不孝牵连在一起,但对"恐归族"来说,却有很多辛酸的原因。春节临近,春运抢票也进入"白热化"。又逢一年春节团聚,一些人苦恼于返乡途中的"一票难求",但也有一些人却因担心节日烦恼,对春节团圆百感交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就意味着团聚,但是近年来,有个新名词几乎每逢春节都会被舆论关注,这就是"恐归族"。近乡情怯,对于漂泊在外的他们,为何"恐惧"回家?  相似文献   

4.
热词     
《中国人大》2014,(2):7
春运2014年,春运已然拉开大幕,大家兴奋之余,却仍有不少人为"一票难求"而发愁。多年来,铁路运输部门一直试图解决购票难问题,包括推行实名制、增加网络和移动端渠道等。遗憾的是,这些措施虽赶走了售票窗口的"黄牛党",却催生了"网络黄牛党"——他们用抢票软件以毫秒速度刷票,10分钟刷走1000多张,大量囤票以高价牟利。对于扰乱正常购票秩序的"黄牛党",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依法严厉打击,让他们付出代价。毕竟,春运关乎着亿万人回家的事,承载着无数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差旅新规  相似文献   

5.
韩国人也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韩国称春节为"舍尔",意思是新年之首。春节期间全国放假,人们纷纷从城市返回故乡,春运的繁忙跟中国有点儿相似。韩国是一个非常遵循传统的国度,春节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道思想为基础的节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平安的日子。今天,春节也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让人们从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中暂时解脱出来,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快乐。所以,春节在韩  相似文献   

6.
<正>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回家团圆享受家的和谐,这就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伦理。春运期间,相当于半个地球的人在短短40天时间里大迁徙,"春运难"从单纯的交通问题已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春运期间走得了,走得安全、走得方便、走得舒适已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2014年春运,是组建铁路总公司后的第一个春运,铁路总公司发出了让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春运动员令,提出"三个出行"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纸尿片、纸尿裤本是婴儿或病人的用品,但最近在广东顺德,一些打工者竟然也购买成人纸尿裤“备战”春运。一位打工者这样解释,“上次春节回家,火车上人挤人,连厕所里都站满了人,上厕所比买火车票还难。”  相似文献   

8.
春运难题     
《小康》2008,(3)
一场春运,即是一场全民大迁徙。2008年的春运也一样,然而不同的是,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使数千万人遭遇罕见的交通大堵塞。归途之中的人们被迫滞留车站、机场、公路和铁轨上。在团聚的春节到来之前,被海外媒体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的春运盛况,以一种格外令人焦虑的形象被放大。从1月26日至2月5日,经过10个不眠的昼夜,春节到来之前,中国铁路组织了一场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中运输,再次打破了世界铁路运输史上的记录。惊叹、后怕,庆幸,——再多感慨的词,似乎都难以描述这一场特殊的事件。随着春天的来临,雪灾悄然过去。但我们依然要问,春运还要再"难"多少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安》2014,(3):29-31
春节又至,人们将目光汇聚于春运,媒体也把报道的焦点对准了春运。多少人背起行囊,行走在回家返城的路上,多少人为了服务于匆匆来走的旅客,而无法回家过年。当然,在这些奋战于春运第一线的工作者当中,又怎能少得了保安员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5)
正由于民国不发达的交通网络,回家成为一桩十分困难的事,让人不禁有天天春运之感。1930年,湖南遭遇了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1月30日,大年初一,湖南《大公报》照常出报,看不到一点春节的痕迹。只有第6版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写着当天各机关照常上班。春节不放假,元旦放7天,这让上班族头痛的假期,也造成了民国时候元旦才是"春运"的真实图景。但由于民国不发达的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春节的临近,春运大潮渐渐拉开帷幕,外出务工和求学的人们纷纷踏上回家的路程,江苏常熟长途汽车站迎来了日均1.2万人次的返乡乘客高峰。  相似文献   

12.
“春运”这个词,大概和“春晚”一样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因为在众多节气中,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出门在外的人哪怕一年不回家,但春节一般是要回家团聚的。改革开放后,出门在外的“候鸟”日益增加,“春运”也就成了热门词汇,每年腊月二十六七赶回家过年,正月初六后陆续出行回流,成为中国的一大特殊景观。在春运40天的时间里,中国海、陆、空的运量超过10亿人次!  相似文献   

13.
正家的方向就是心的方向,团圆是春节千年不变的主题。春运,一如故乡与远方的驿站,承载着归乡客对家乡、对亲情的期盼。那拥挤与奔走、团聚与别离、等待与企望,历经岁月不变。让人感觉到变化的是,交通设施日趋完善、春运的组织调度和管理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回家的路途,一年比一年顺畅。回望过去一年,伴随着"中国之治"的日臻完善,广西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连接各地  相似文献   

14.
正又是一年春运。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数的游子背着行囊,脚步匆匆奔向同一个方向——家。摩托车、汽车、高铁、飞机……"十二五"期间,八桂大地交通基础设施大发展,"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加上不断增加的航班,回家的路变得快捷、舒适。更有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地保畅通、保平安,一声问候、一杯热茶,温暖着回家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最体现中国人家庭观念的节日,春节前返乡人流如潮水般涌动在铁路、公路和民航航线上,铁路、交通等公安民警也异常忙碌,设春运服务站、维持候车秩序、打击票贩、查客车车况、阻截人员超载,直到过年才稍得喘息。什么时候才能让民警也能回家过一个轻松的春节呢?运量在短时期内大增,运力无法满足要求,而运力增加到满足春运要求时,平时运力就会大量闲置,这是春运的根本难题。据介绍,全国铁路日常开行的客车大约提供坐席280万个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旅客需要。但进入春运特殊时期后,客流量猛增,日均发送旅客将达到350…  相似文献   

16.
<正> 全国春运大幕于1月7日正式拉开,到2月15日结束,为期40天。2004年春运的第一天,全国各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确保今年春运安全。在春节前后的40天内,全国将有18.9亿人次出行,比去年春运增加6000万人次。与往年有所区别的是,2004年春运,铁路部门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有序,以客为主,兼顾货运”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百姓不但能回家,而且必须舒心回家,这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广大百姓的渴盼。  相似文献   

17.
又到一年春运时。“买到票了吗?”成为春节前大家打招呼的问候语。尽管我国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运输能力每年不断增长,2015年想在春运的大潮中买到两张回家和返程的火车票仍然不容易,现实中春运“一票难求”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一场春运,即是一场全民大迁徙。 2008年的春运也一样,然而不同的是,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使数千万人遭遇罕见的交通大堵塞。归途之中的人们被迫滞留车站、机场、公路和铁轨上。在团聚的春节到来之前,被海外媒体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的春运盛况,以一种格外令人焦虑的形象被放大。 从1月26日至2月5日,经过10个不眠的昼夜,春节到来之前,中国铁路组织了一场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中运输,再次打破了世界铁路运输史上的记录。 惊叹,后怕,庆幸,——再多感慨的词,似乎都难以描述这一场特殊的事件。 随着春天的来临,雪灾悄然过去。但我们依然要问,春运还要再“难”多少年?  相似文献   

19.
春运虽然已近尾声,但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苦闷与艰辛却深深留在了人们的心底。面对民情与诉求,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有关春运火车"买票难"问题的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称今年春运供求矛盾十分严峻,并  相似文献   

20.
晓民  阿坤 《中国减灾》2007,(1):46-48
春节临近,正是春运的高峰,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回家和家人团聚,此时也是小偷活动最为猖獗的时候,下面给大家支几招,祝愿大家能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