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新媒体网络工具日益多样,网络评论成为掌握信息控制权、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网络评论环境的疆域化、主体的平民化、载体的多样化、内容的随意性使通过网络评论呈现出来的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具复杂性,特别是"坏"网络评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给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引导带来了严峻挑战。构建意识形态的网络治理机制对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李娟  曲戈 《世纪桥》2014,(5):95-9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党做群众工作的环境、工作对象、工作主体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群众工作遭遇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积极运用统战思维,依靠网络媒体广泛联系群众;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执政主体运用网络的能力;加强互联网舆论队伍建设,培养"舆论领袖";加强网络的社会治理。从而,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坤  向江 《世纪桥》2007,(8):132-133
近年来,高校BBS迅猛发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BBS建设和管理的若干对策措施是:构建"红色论坛";建设"网络红客";建立"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注重"信息管理";加强"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党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生活状态、行为准则、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便由此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遵循"为谁引导"→"为何引导"→"如何引导"的逻辑进路,在明确高校舆情引导工作方向性原则的基础上,探析为何引导以及如何引导,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大任务。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中作出部署:"加强互联网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传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凝聚全体人民价值追求团结  相似文献   

6.
路媛 《实事求是》2016,(4):19-23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立足于治国理政全局战略高度,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在长期的理论工作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的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本文着眼于对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战略起点的研究,从历史、现实和主体三个维度展开,深刻领会当下意识形态建设战略布局的历史继承性、现实探索性、极端重要性等,力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脉络的梳理,深化对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战略起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网络深刻改变着意识形态建设的格局,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在深入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凝聚思想共识、做好舆论引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抓好网络空间管控、提高网络参与主体的综合素质等多条路径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将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牢牢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  相似文献   

8.
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互联网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特殊性,提出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必须具备懂政治、懂理论、懂教育、懂网络等基本素养,从加强培训培养、建立工作规程、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明确了队伍建设的重点。此外,要从汇聚高校"自干五"力量、发挥校园"意见领袖"的作用、推动师生全员参与、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等维度,形成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工作,阐述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新举措,审时度势地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三个全局作为战略背景;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明确问题意识、善用群众语言、遵循辩证法的鲜明特征;为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内容、话语监督等指明路径方向,一要建设多主体参与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主体队伍,打造传播合力,二要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传播平台,拓宽话语空间,三要创新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话语主题设置,丰富话语内涵,四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大场域中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对如何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综合把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以"极端重要"明确意识形态工作价值地位;以"两个巩固"阐明意识形态工作目标任务;以"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确认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导向;以"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对外传播力;以"党管原则"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主体。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开展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遵循,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建设网络党建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战略措施。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塑造网络党建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从整体性、开放性、时代性的战略角度来构建党建网站。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企业作为新兴非公经济代表,加强党的领导意义重大。厦门在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上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企业党建高质量发展,应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提高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增强互联网企业的"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营造良好网络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工作作出了许多思考和探索。他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本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指导现实运动,同时反对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旗帜鲜明地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让意识形态工作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做好社会主义建设的"统帅"和"灵魂";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意识形态工作方针;要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使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效。毛泽东提出的这些宝贵思想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为新中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坚实基础,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5,(2)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主要体现为以实现"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一个主体";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二轮推进";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倡廉和法治中国建设为"三管齐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四个战略";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制度建设为"五位一体",从而构成习近平化美好梦想为现实制度的治国理政思想。习近平同志长期基层工作实践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生成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意识形态、党建队伍和党员的监督管理三个方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互联网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互联网挑战的措施,即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党建工作队伍;按照建好网、用好网、管好网的原则,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网络时代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青年学生,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区校共建"活动,以生动的现实教育广大党员,抵制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出发,分析意识形态风险与网络技术安全的内生交互结构,可以看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兼具传统与非传统安全、虚拟与现实表达、网民与公民双重身份等特性。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源自网络,又超乎于网络,是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网络阵地中的拓展、延伸。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主流话语消弭、主体镜像认知模糊、多元化价值导向冲击的严峻形势。为此,我们应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出发,廓清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与边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舆论安全与互联网发展之间的联系互动,构建网络公共舆论秩序的合理规制,坚持防管并用,不断提升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系列论述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来把握: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认识视角来看,其形成主要是基于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以中华文明为底蕴,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途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推动网络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和网络犯罪有效治理的认识视角来看,其形成是基于互联网、智能手机和新媒体等科学技术对网络治理带来诸多现实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积极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认识视角来看,其形成是基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安全,以及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面临严峻风险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探究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系列论述所蕴含的本质和要义,有助于掌握网络舆论主战场上的主导权,坚持真理、批驳谬误;有助于引导青年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有助于推动"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平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但网民非理性参与、网络安全治理困境与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元使网络意识形态面临风险。党和政府应从主体、客体及环境三方面源头入手,坚持加强对民众的思想理论灌输、以主流价值观引导多元价值文化、提升执政公信力、创新网络环境治理办法,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代言功能,全方位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有效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新空间,也是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斗争的新阵地、新战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N位一体"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一体化云平台,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品牌化建设,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网络"E"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构建以"互联网+"模式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阐述基于"互联网+"战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