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李军波 《求索》2005,(7):38-39,57
当前农业、农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增收难,湖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本文首先对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理论和现状分析,然后就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促进湖南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樊哲银 《湖湘论坛》2001,14(6):31-33
近年来,农民收入不仅数量上远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增长速度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慢,已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十五”规划工作重点之一。一、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民收入有两个来源:一是农业领域的收入,即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收入;二是非农领域的收入,即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这两个领域导致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加上农民负担久减不下,最终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一)农业领域收入增速减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长期处于农产品供给短缺状态。改革开放后,农民生产…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质是国家与农民的收入分配关系的扭曲,这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维系是工业化的路径依赖使然,而市场失衡和乡村治理的无序又从市场效率和交易成本不断上升两个方面推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普遍道路,但不是捷径;在农村建立有效率的组织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教育是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略论乡镇企业集中布局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测算,发达国家1820年至1950年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系数高达+0.997。这表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然而,我国建国以后直至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间,城市化的发展年平均增长仅0.28%,低于世界的年均0.4%的增长率。目前,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50%,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33%。这并非我国工业化进程缓慢。1952年到1990年,我国工业增长了近65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工业增长率。1952年与1990年相比,我国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下降了32.6个百分点,而农业劳动力占…  相似文献   

5.
李俊 《理论月刊》2012,(2):141-144
本文详细考察了我国人口流动的历史,指出建国以前的人口流动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步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前的人口流动处于片面工业化和畸形城市化的夹缝中;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流动处于追赶工业化的城市化背景之下,其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总体来看,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人口流动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所不同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我国是不完全同步的,由此又造成人口流动规律的扭曲。  相似文献   

6.
李娟 《求索》2013,(2):263-264,50
本文在解释了工业化进程中农民收入增长及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设立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函数和工资性收入函数.结合对湖南600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户主技能、生产性资产和有效贷款是决定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显著性因素,劳动力和耕地数量与工资性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左右,这本是一很可观的数字,但是,相比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农民的收入增长又是令人忧心的。城乡间收入差距持续在一个高水平上,从2003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民收入人均收入比率一直在3.2~3.4倍之间变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明确目标,即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相当于平均每年保持6%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扩大.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扩大表面上是由于农民收入增长低于城镇居民,实际上,造成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政治和经济原因.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为目的,推进市场化改革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国民经济总体协调发展中解决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经过改革开放28年的发展,浙江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生力军,成为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成为繁荣城乡市场的主体力量.1978-2005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量的71%来自于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为民本,本固民安"。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三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处于高增长的情况下,花气力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尤为重要和迫切。"三农"问题既各有侧重,又是有机的统一。解决农业问题,就是要稳定地保障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安全,满足十多亿人口的衣食需求;解决农民问题,就是要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解决农村问题,就是要提高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可以说,现在面临的"三农"问题,内容比过去更丰富,任务比过去更艰巨,困难比过去更大,机  相似文献   

11.
增加农民收入 ,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治本之策。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势头 ,使农民收入得到较快较稳的增长?措施很多 ,本文只从价格角度进行探讨。一、农民收入现状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62元 ,剔除物价上涨因素 ,比1978年净增3 57倍。我国现阶段农民收入状况是 :第一 ,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而言 ,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1986 -1998年的13年间 ,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 7 % ,比农民年均…  相似文献   

12.
1、从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来看,呈现出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阶段性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84年,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为15%;第二阶段为1985—1988年,由于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但相对速度放慢,年均增长率为5%;第三阶段为1989—1994年,由于农产品短缺与过剩交替发生,农民收入出现徘徊波动,年均增长率只有2.7%;第四阶段为1995—1998年,国粮食等农产品丰收和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有较大的回升,但由于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开始转向买方市场,农民收入增长明显趋于放慢。1998年全省农民人均少收入现金68元,人均劳动报酬收入的增幅比上年回落了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进城农民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流动、就业、权益与社会融入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就业方式三个维度对进城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行研究,并将三个视角进行了变量操作化,通过描述和交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进城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就业方式均不同程度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对劳动者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方式越趋于“稳定”,进城农民劳动力收入则可能越高,而本文所选取的社会资本指标未能显著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生力军,成为扩大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成为浙江由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大省的主体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浙江人民的创业创新史,就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  相似文献   

15.
汤鹏主 《求索》2013,(5):70-73
在建国后的60多年里,我国农民收入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超低速曲折增长和改革开放后的比较快速增长.而这两个阶段的增长都与中央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密切相关.可以说中央政策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风向标。因此只要政策到位.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解决好农民收入问题,实现和维护好农民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实践中存在的诸如城市化建设规模选择、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失灵、行政区划对城市化发展动力不足、城市化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强中心城市辐射力和集聚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再工业化、加强城市化硬件建设、创新行政区划制度、生态低碳、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来的城市化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十五”纲要中明确指出: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已成为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遇到困难的重要途径。城市化程度低于工业化程度过去20年,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个因素是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化使1.5亿~2亿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非农产业,收入得以提高,市场得以扩大。政府的基本政策也是控制城市的发展,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  相似文献   

18.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1983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提高农业劳动力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化肥使用量、人均机械量、人均耕种面积、科技进步等因素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所以,必须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注重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另外,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是农民增收的理想方式,所以大力推进城市化,让农民尽快转移到生产力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是增长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专家提出,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已超前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速度。我认为这个判断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实际的状况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未来5-10年,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特殊性"至少有三个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发展阶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发展导向处在历史性转折时期——从经济总量导向转为国民收入发展导向;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投资主导转为消费主导。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支持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状况不仅决定农民的购买力,决定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据统计,2001年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仅为4.28%,导致2001年GDP增长下降0.6个百分点。今年,由于SARS疫情等因素影响,农民来自非农收入增长减缓,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财政支持的角度,结合武汉、黄石、鄂州等三市的实际情况,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科技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以及财政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