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铁雄 《今日浙江》2012,(24):42-43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远景目标。这昭示着发展路径的绿色转型,必将带来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覃元理  阎建明  荀启明 《前沿》2013,(3):173-17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迫切需要人们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即由非生态的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消费方式、全面的生活追求和合理的闲暇安排等基本内容。建设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推进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生活方式的异化是引发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构科学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内含着这一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们确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从关乎民族永续发展、民生福祉和党的使命宗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从自然观、发展观、价值观、方法论、治理观、全球观等方面阐明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任务,从实现空间格局、发展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方面指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这篇文献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是推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纲领。  相似文献   

5.
黄德林  余韵 《理论月刊》2008,(6):164-167
农村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更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必要条件.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必须统筹城市圈的农村环境保护,在发展中实现"天蓝--水青--山野绿"的生态目标,建立生态文明的生活观念,实现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是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密切相关.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是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依靠科技创新、生产创新、管理创新、社会创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提升.这将面临许多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9.
唐叶萍  ;郭大俊 《求索》2008,(6):102-104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实现生态文明,可从以下路径着手: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建立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行为方式;以市场经济为运作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葛洪泽 《小康》2013,(1):75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强调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发展我国的休闲产业和建设休闲城市。我因此提出,文明休闲、创造休闲、廉洁休闲三个概念。文明休闲,就是合乎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我们要通过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文明的层次。创造休闲,就是体现创造的健康生活方式。我们要通过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不断进行文化和科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3,(10):93-94
夏白军在《长自学刊》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与实践层面的深刻革命。绿色发展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要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前提,从变革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入手,以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以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变革,切实将美丽中国建设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3.
《政策瞭望》2014,(3):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生态观的思想精髓,表明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贯穿着心系民生、为民谋福祉的真挚情感,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在政治经济学中引进"文明"概念,包含"文明形态"和"文明类型"。世界呼唤生态文明。人类要争取从工业文明形态转向生态文明形态。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专门论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展现了文明形态转换的图景。文明形态转换的起步是绿色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产业结构生态化、技术发展生态化、生活方式生态化、思想观念生态化、管理制度生态化这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都有政治经济学问题。向生态文明形态转化,需要行为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这两个条件。社会理想目标的实现集中在三个领域: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关系公有化程度的提高、人的发展。理论界提出"生态人"概念,与"经济人"概念相对立,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领导人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逻辑理路和实践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深入理解:重视思想先行,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着力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生态文明意识;注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不照搬照抄他国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着力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坚持按照系统思维和方法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着力建设生态共同体系统;注重制度与法治建设,以日益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王治河 《岭南学刊》2010,(3):112-117
生态文明是一种后现代文明,其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巨大而艰难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变更,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改变,而且也需要生活方式的变革。因为源于近代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阻碍着生态文明的建构。我们要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揭示现代生活方式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发展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后现代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互动基础上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以追求诗意存在和创意存在为内容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样一种后现代生活方式虽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但对于抵抗现代人时生存事实的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过度迷恋,视缺乏创意的生活、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的囚徒境遇,不失为一种健康的选择。这样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生活方式.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建构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与制度规范的建构相比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必须全面实行改革驱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发展、国家战略、社会主义制度、个人生活等方方面面,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改革及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彭亚琴 《传承》2013,(8):100-101
近年来,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建设的好坏与否都直接影响人们今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9.
彭亚琴 《传承》2013,(10):100-101
近年来,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建设的好坏与否都直接影响人们今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黄娟 《湖湘论坛》2020,33(4):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提出历程、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来看,提出并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同建设美丽生态地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