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式餐馆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说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华人开餐馆,有一个资料说仅在美国纽约一地就有近6000家之多。在西班牙的马德里,有70多家中国餐馆。笔者借当海员之便曾到过五十几个国家,几百个港口城市,所到之处无论是大小城市,到处都能见到中国餐馆。特别是去年又随旅游团去了一次西欧12国之游,用吃、观、问三种方式,多角度的对中餐馆在国外现状进得一番体会、观察、采访,可以说得到如下结论,要想打造中餐品牌,想在国外站稳脚跟,重在用质量赢得顾客。  相似文献   

2.
我有两个洋人女朋友,都说爱吃中国菜。我做菜时,放很多老抽(黑酱油),再用西红柿酱,每个菜味道差不多,她们吃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我带她们去西雅图的中国餐馆。我说,这是正宗的中国菜,新鲜可口,你们平时吃不到。其实,我只是想让她们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3.
鸡有六德     
从前,有个客人去拜访朋友。两人一直谈活,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了,主人也没有留客就餐的意思。 客人想:要是留我,我未必在这吃饭;既然不打算留我,我却偏要吃你一顿,而且要吃好的。他看见院子里主人家的鸡,就指着鸡说:“鸡这种家禽有六德,你听说过  相似文献   

4.
陈明 《协商论坛》2008,(7):61-61
我13岁,我弟弟10岁时,有个周末,爸爸答应带我们去看杂技团表演,但是中午吃饭时,来了一个电话,是找爸爸的,说是有紧急事情,要他马上去城里解决。虽然我们很是扫兴,但是不得不做好放弃看杂技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一位闺中密友曾告诉我,怎样才能看出男友适不适合做你未来的老公,其实很简单,多吃几顿饭就可以知晓了。我和男友去餐馆吃饭,他只知道让我点菜,菜上了又只顾给我夹菜,自己却忘记了吃饭。到付款时他才发现自己的钱不够,却执意不用我的钱,跑回家里去拿。  相似文献   

6.
鱼波 《今日民族》2003,(8):20-21
我有一种怒江情结。我结婚时很自然地就选择在怒江大峡谷酒店举行婚礼。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那儿举行婚礼感觉上就像是在家里举行一样。实际上就是去找一种家乡的感觉。而且来的客人大多数是怒江的老乡、同学。大家在一起可以讲傈僳语、吃家乡菜、听熟悉的旋律、看傈僳族特色的舞蹈,喝傈僳族的酒。去那儿不是全为了吃,这就像是中国人出国要找中国餐馆吃东西一样,也许口味不太正宗,但就是想去找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20日下午6时,山西省政协委员白志平请张玉凤同志吃饭,我应邀也参加了。6时半,有的客人还没到,我利用这个等人的机会,和张玉凤同志单独谈了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漂洋过海到国外打工,首选来钱快的职业就是开餐馆,中国餐馆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人的欢迎。全世界的中国餐馆大概有几十万家,西欧各国各有多少家,没人能说得清。这次随团西欧12国游,无论到哪个国家,中晚两餐都是在中国人开的餐馆吃中餐,为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餐馆的布置西欧各国的中餐馆有几个很大的共性,一是门外牌匾有很醒目的中文标记,如“广东餐馆”、“云海酒家”等,同时多数餐馆门前有不影响市容的红灯笼,北方人称“幌子”,老远一看到这个“幌子”就知道那准是中国人开的餐馆。因为西欧各国市内的街道比较狭窄,牌匾不允许立在人行道上,只能贴在门前,但门前却可挂两只醒目的灯笼。二是餐馆内的墙壁上有中国的字画,有的还特意摆放从国内带去几件装饰品,叫海外游子一见就有一种“我到家了”了的亲切感。餐桌上的摆台也是中国式的,碗筷汤勺,茶水。三是餐馆里的面积一般都不是很大,能放10桌8桌算是大了。因为在西欧的餐馆一般不做婚礼宴会厅,当地居民又有在室外就餐的习惯,室内没有必要要那么大的空间,人满为患的场面也只是中国游人太多,有时室内一拨就餐没结束,外面的另一个团早就等候多时了。中餐馆的菜谱旅游团规定的伙食标准是五菜一汤,半个来月吃下来,基本...  相似文献   

9.
困惑     
我接到报社试用三个月的通知去上班的第一天,恰遇城里发生了一条重大新闻——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的兄弟俩见义勇为,与抢劫银行后逃窜的数名歹徒搏斗,终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被凶残的歹徒杀害了……兄弟俩来自偏远的农村,是我们这个城市最穷的地方。报社里的记者都给分派了出去,有的去了被歹徒抢劫的银行,有的去了兄弟俩打工的工地,有的去了受理此案的公安局,有的去了抢救兄弟俩的医院……最后,记者部主任也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去采访英雄的家属。当我接到采访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认为这绝对是个好素材,此番前去定有所获。我坐…  相似文献   

10.
(一) 在讲授《简史》社会主义这一内容之前,我了解到,有一些同学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怎样纠正这种认识呢?干讲,效果不理想;光批评,不能服人。正好,学校有一位老师刚从国外探亲归来,我请他来现身说法。这位老师不久前去了新加坡、香港等地,那里确实到处都是现代化景象,花花绿绿,高楼林立;到了晚上,灯火繁华、五光十色。可是,当他拜访了一些老同学之后就深深感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有的老同学当上了资本家,可日子并不舒心,成天担心企业倒闭、忧心忡忡。在国外,中小资本家的企业常常是说  相似文献   

11.
小野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那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 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 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  相似文献   

12.
又到吃饭时     
前几天去几个部门检查行风,每至下班之时,主人必欲留饭。言辞和行动之肯切都让我感到绝无虚情假意。但我们依然坚拒,没有吃一顿。回来之后,自己感想很多。吃饭是生活之必需。吃,也是人类长唱不衷的中心话题。为生存而斗争,第一要解决吃,吃饱了才可生存,吃好了才有满足。但又因为吃,产生了奢靡;因为奢靡,产生了腐败;因为腐败,我们才会去反腐败。不吃不行,吃多了不好,连吃带扔当然不可。食而可止的道理大概如此。有的人乐于清贫,吃些裹腹的粗茶淡饭也能满足;有的人追求花天酒地,养得脑满肠肥,且乐此不疲。古时  相似文献   

13.
筷子的比喻     
郭海滨 《人民公安》2008,(17):60-60
我们一家3口坐在一起吃饭。女儿突然来了一句“你们两个倒好.西安去了,九寨淘去了。我爸连北京、犬连都去过了,而我,哼,才去过武都!”女儿那时8岁多点。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她这个年龄.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丸其是受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对小小的成县甚至武都已经放不到眼里了。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4)
<正>有人问我:你是怎样搞起动物雕塑的?怎么说呢?我生长在农村,放牛、养鸡、养狗、养鸟,从小养成了爱动物的天性。后来,学的专业是雕塑,以人物为主。工作了,单位在市郊,我还是经常到农村对家禽、家畜进行观察和写生。有机会去大城市出差,我总是挤出时间去参观动物园,这似乎成了我的习性。我从动物身上找到了乐趣。就说牛吧,它忠厚、善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动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天真无邪;有的狡猾多疑;有的贪得无厌;有的凶猛异常……人世间  相似文献   

15.
李冰  孔方 《人大建设》2005,(8):56-56
编辑同志: 我们单位附近有一家酒店.由于服务态度很好,饭菜可口,顾客盈门.我也经常和同事们去吃饭:现在.这家酒店推出了最低消费300元的限制.否则不让就餐。请问,他们这样做有法律依据吗?  相似文献   

16.
韩燕 《人大论坛》2012,(4):43-43
总算来到了梦想中的海滨小城,这里风景独好,徜徉于海天之间,心情格外舒畅。令我心动不仅是美景,也有美景,这里的海鲜出了名的好吃,但也出了名的“黑”。如果是我一个人,是不敢去海鲜店吃饭的,但我是跟团出来旅游,这么多人,有什么好怕的?  相似文献   

17.
追太陽     
美国·伊州·香槟1993·5·15·暑假开始了,伊州大学的同学都想回家,所以,香槟火车站挤满了大学生。有的买票、有的查时刻表、有的托运行李,一切手续都办完了的就坐在候车室谈期末考试遇到的"折磨",十分热闹。我的行李很重,气喘吁吁地把它拉到托运台,服务员接过行李说:"好重啊!你的行李里有保龄球吗?""保龄球?"我摇着头说:"没有,我的行李中有手语课本和录像带,我准备把它送给中国聋哑学校。"服务员问我;"你到中国去吗?""对。我将在芝加哥下车,再到奥黑尔国际机场,这是我第二次去中国。"服务员说:"中国,这么远的地方我都不敢去!"乘车3个小时到了芝加哥,有个聋人朋友带我去飞机场,她帮我拿行李时用手语说:"你的行李装有几块砖头?"我也用手语回答她:"砖头?一块也没  相似文献   

18.
正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貌似远离自然,其实却和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谁能够真正地"远离自然",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爱护自然。常出去做客,每每宴毕,看到有人打包就欣慰,看到剩下一桌子酒菜就心疼,这可能与我的童年时光是在农村度过的有关。有一次,与一桌环境保护学者、专家吃饭,遇到剩菜满桌,当时真想  相似文献   

19.
玉石和人     
我去参观一位玉石收藏家的收藏,他一直说自己收藏的玉石多么名贵、多么珍宝,甚至说玉石是有生命、有磁场,有的会降灾治病,有的会除灾免祸,说得那玉石像是神明一样。  相似文献   

20.
<正> 吃饭本是件极平常的事,但在学者的笔下却也能大有学问研究。近日读到钱钟书先生的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其中就有一篇谈“吃饭”的学问谈得出神入化的文字,题目就叫《吃饭》。钱先生所说,吃饭的功用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正儿八经地吃饭,即“有了肠胃要去充实的人”,他们充肠填腹,吃饱了才能生存,才能干活儿,所以吃什么不甚讲究,也讲究不起。第二种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他们吃饭实为“吃菜”,是辨味而不是充饥。这样的吃饭不过顶着“吃饭”的名义达到“吃菜”的目的。第三种是社交型“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