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8月28日在河南新县召开。会议主要取得四个方面的成果: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展开研讨,深化了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精神内涵的认识;在对千里跃进大别山全面考察和准确把握基础上,深化了对其历史贡献和伟大意义的认识;从新的视角,运用新的方法,对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过程进行细致分析考察,对一些重要问题取得了新的认识和突破;自觉地把研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同习近平强军思想结合起来,拓展了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的视野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  相似文献   

3.
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的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部署,邓小平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动鲁西南战役,强渡黄河天险,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大别山站稳脚跟,成为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5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追忆刘邓大军的光辉业  相似文献   

4.
1947年8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率野战军主力(通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陈粟大军和陈谢集团密切有力地配合下,转战大别山半年多,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对迫使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70年光辉战斗历程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纪念与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一、跃进大别山是扭转战局的英明决策1947年6月,全国解…  相似文献   

5.
时值纪念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50周年之际,邓小平政委在大别山最艰苦时期的音容笑貌及其感人至深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1947年8月,邓小平政委和刘伯承司令员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  相似文献   

6.
1947年6月30日晚,天气格外晴朗,水中波光粼粼,浪花跳跃,岸边微风习习,清纱起伏。在这静谧的夜晚,一场惊天动地的标志着中国历史转折的重大事件发生了。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黄河天堑,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正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迎来了伟大的转折点。谁拉开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谁是插向国民党统治区心脏的一把尖刀?谁进行了解放军大兵团千里跃进无后方依托的创新尝试?谁以局部利益的巨大牺牲为换取全国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它就是中国革命史上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今年是刘邓大军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70周年,我们回望这场中国革命战争转折点的千里跃进,以纪  相似文献   

8.
《党史天地》2009,(6):74-76
1947年6月。邓小平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邓小平曾幽默地说:“你们保住了先念的屁股。”  相似文献   

9.
1947年6月,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悉心指导以及友邻部队的有力策应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黄河,鏖战鲁西南,率先挺进中原,义无反顾地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发展,就是在邓小平改革思想指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展,就是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给我们的启迪是,要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改革思想的过程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资料卡片     
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五) 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6月30日,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同刘伯承率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相似文献   

12.
1948年4月14日,华东十纵在大别山苗庄寺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当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陈瑛来到会场。副政委张维滋告诉他说:“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邓小平政委要来讲话。”前几天,部队就听说邓小平来到了华东十纵,只是没有见面。在人们心目中,邓小平是我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威名远著,现在听说他要来发表讲话,大家自然非常高兴了。 华东十纵隶属于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陈士榘、唐亮兵团),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第二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就与金寨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身负重任,日理万机,仍时时惦记着老区人民。1960年2月19日,北风嗖嗖,山区的天气还十分寒冷,邓小平一行驱车由合肥出发,视察金寨,上午10时许抵达梅山水电站宾馆。中共安  相似文献   

14.
刘志青 《湘潮》2014,(11):41-43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分别从两翼配合。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有力地策应了其他战略区的作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以来,以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12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30周年为时间节点,理论界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的研究逐步深入,形成了多视角、全方位、系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邓小平的历史地位与理论贡献的新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公认邓小平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伟人,认为其历史功绩在于领导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03年以来,学者们有关邓小平理论贡献的研究,包括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党建、发展、统一战线、国际战略和外交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推动和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达到了更加成熟自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天堑,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控制长江沿线300余里,直接威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和首都南京的安全。蒋介石惊恐之余,接连召开军政会议,决定由国防部长白崇禧领马出山,将刘邓大军“围歼”或挤出大别  相似文献   

18.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野战军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行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意图置生死荣辱于度外,体现了坚定的政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惜以局部损失换取全局改善,体现了突出的大局意识;坚决听从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体现了明确的核心意识;整肃党纪军纪,自觉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体现了鲜明的看齐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9.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野战军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行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意图置生死荣辱于度外,体现了坚定的政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惜以局部损失换取全局改善,体现了突出的大局意识;坚决听从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体现了明确的核心意识;整肃党纪军纪,自觉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体现了鲜明的看齐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陈健 《党史纵览》2024,(1):48-49
<正>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直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脏,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而在此之前,大别山地区就有一支武装力量——皖西人民自卫军一直在此坚持革命斗争。刘家畈会议之后,上级决定在太湖县城整编两支部队,其中以皖西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为主力组建新三十七团。本文所介绍的就是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