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理路上一脉相承;但在内涵诠释上又各有侧重:前者关注思想的力量,后者张扬人的主体性;前者突出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后者寻求与国际社会价值观接轨;前者四方面内容平行展开,抽象概括;后者三个层面层层递进,简明通俗。  相似文献   

2.
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促生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其主张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行基层民主,建设生态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启示,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基层民主,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共十七大的主题,必须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必须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必须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开始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过程。回顾 5 0年的探索历程 ,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次成功探索的实践 ;毛泽东用 2 0年时间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既取得历史性成就 ,又有重大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成功地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 ,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进程经过了三个显著的时期:30年代兰格模式的形成时期;60-70年代苏东国家在计划经济内引入市场机制的时期;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在“市场机制中性论”和“联姻论”的基础上形成以市场为主导机制的当代新形态时期。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欧民主社会主义者为了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而进行的一次理论尝试,它虽然乌托邦色彩明显,空想性质显而易见,但其理论合理性的一面却可以给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以警示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代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我们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道路,必须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必须彻底肃清封建主义的影响;必须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成由“统治”向“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联合政权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占主体的多样文化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地域上的表现是大陆主体搞社会主义、港澳台可以搞资本主义。因此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主体社会主义 ,即社会主义因素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占主体地位 ,但仍有部分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8.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能否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 ,怎样从本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应对这三大挑战 ,2 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圆满解决了上述第一个历史课题 ,初步解决了第三个历史课题 ,暂未解决第二个历史课题。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目前还处于低潮 ,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了人们的信心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不会因为历史的曲折和论敌的攻击而消亡 ,相反 ,它日益显示出真理的价值和顽强的生命力 ,并且必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9.
波浪式的前进、多样化的发展、政府加市场的经济模式、改革开放与竞争共处的战略态势,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走向;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极其密切,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主张运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许多相似之处,引起了我国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学者们对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关系、与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的关系以及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战略,实现了我国从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的根本转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解决了我国国情的政治定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指导思想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回答了我国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扩大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引起我国经济的深刻变革,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步伐,是又一场革命。我们应当以此来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摈弃一切主观主义、唯心主义的臆想。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创新发展,主要方面有:一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发展;二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方面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党的建党纲领和领导方式及领导方法上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文化在国家综合实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表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前提;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论依据;自觉加强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通力合作的参政党,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主动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献计出力;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商业关系中的道德;金融关系中的道德;雇佣关系中的道德;环保道德;公益和互助道德;文化市场中的道德。这诸多道德均关系着社会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甚至还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16.
农林院校师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具有服务"三农"特色的大学精神;教师爱党爱国、艰苦奋斗、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学生心系"三农"、刻苦学习、振兴中华;形成自强淳朴、兴农爱农、孜孜以求的学校道德风尚。要大力推动"川农大"精神与时俱进,加强"三风"建设,切实构建农林院校师生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政治建设旨在根本政治制度的选择与确立、基本政治制度的安排与改善、政治运行体制的形成与改革、权力运作机制的建构与调整等。其理论创新主要有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其实践经验主要是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之路,又要遵循政治建设的一般规律;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各有其独特内涵。四者有机联系、不可分割。旗帜为制度指明根本方向,制度为旗帜提供制度基础;道路为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制度是道路的集中体现和首要标志,并为道路提供重要载体;理论体系为制度提供思想指导,制度为理论体系提供基本内容,开辟广阔前景。四者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弱化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模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鉴于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念,并且指明了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