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那是1996年春天的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通来自台湾的长途电话让我久久感动不已。电话是鄂籍台胞欧阳一打来的。其实,在此之前,我对欧阳一所知甚少,我仅仅知道他是台湾《远望》杂志的社委,毕业于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在台湾某公司任副理职。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从《远望》杂志上得知我的一篇纪实散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第八届“海峡情”征文中获了奖,特意打电话来向我贺喜。热诚的鼓励与赞美,有如一股温馨的风,吹得我浑身暖乎乎。可见,人世间的一切深情厚意,都是从小小的理解或共鸣开始的。从此,我便开始注意欧阳一这…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5)
正简历1991年出生台湾云林人2009年至2013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台"行政院"新媒体组现任:台湾中华琉球研究学会秘书长台湾远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秘书长台湾《远望》杂志编辑台湾杯具制作人之一《一次让你看懂南海主权争议》核心成员台湾《远望》杂志90后编辑从盲目感性"台独"到理性支持两岸统一  相似文献   

3.
我结婚的当天就做了母亲。我的大女儿叫柏青,这个名字还有点来历,她父亲在美国读书时和许多爱国的,在美国出生的台湾或香港同学一起办了一本杂志——《柏城青苗》。有一段时间,他负责编写《柏城青苗》。所以他给女儿取名“柏青”。当时,没有几个学生有孩子,大家都视柏青为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阎良编译 《台声》2013,(9):80-81
作为一份以时政为主的综合性刊物,与台湾有关的人和事自然是《台声》报道的重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台湾百年历史精英人物之一,蒋渭水的名字便经常出现在《台声》上。《台声》创刊不久我就进入了这家刊物,在《台声》杂志工作了近20年。为参加第二届蒋渭水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的一天傍晚,大概是老人节的前夕,我突发情思,便独自去拜望我的老师铜先生。谈话间,我意外地发现先生的案头放着一本《远望》杂志,觉得怪有意思,便捧起细细观摩,不想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原来这是一本台湾杂志,从开篇到结语,唱的尽是和平统一之歌,抒发的尽是两千多万台胞时刻想念祖国的拳拳心愿!不难看出,这是一本带有鲜明政治倾向和浓烈评论色彩的综合时事性期刊,与大陆的《统一论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铜先生见我如此钟情《远望》,便起身对我说:这本杂志的创始人都是当年遭受过台湾当局政治迫害的“异己分子”。他们回首历史,无不…  相似文献   

6.
王晓波 《台声》2002,(4):17-19
3月6日,我在北京接到方守仁打来的电话,说是黄顺兴在北京过世了,我立刻打电话给台联副会长郑东宁,东宁兄在电话中证实了这一个消息,黄顺兴因心疾复发,抢救无效,已于3月5日晚上逝世于寓所。又一位台湾爱国主义的民主前辈离我们而去了。我认识黄顺兴准确的时间已不复记忆,当时是在70年代后期苏庆黎主编《夏潮杂志》之时。《夏潮杂志》发表王拓一系列党外人士的访问记,其中之一有黄顺兴。黄顺兴的经历与其他的党外人士有所不同,他在日据时代年轻时,曾经到过祖国大陆,光复后回台湾。在那严酷的戒严时期中,“人在台湾,谁不反…  相似文献   

7.
巧遇“哲人科学家”张香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是1993年秋 ,我意外地接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一位老先生(恕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的电话。他告诉我 ,他有个熟人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退休老干部。该人近日找他 ,说外地有位读者 ,对我的文章和思想十分感兴趣 ,拟最近来京 ,很想拜访我。这位老先生还说 ,他的熟人再三央求他 ,希望我务必抽时间见那位读者一面。老先生提及的文章是《哲人科学家研究问答———李醒民教授访谈录》 ,发表在上海《世界科学》杂志1993年第10期上。该文由我两年前发表在长沙《求索》杂志(1990年第5期)的一篇论文改写而成 ,论文原…  相似文献   

8.
杨博怡 《台声》2006,(3):66-68
时下,许多台湾综艺节目在祖国大陆的年轻人中异常火爆,《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样的名字对很多人都不陌生,而随着对于这些节目的喜爱和传播,许多新的台湾综艺节目也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 明星访谈类:《康熙来了》主持人:小S、蔡康永台湾中天娱乐台每周一至周五晚10时推荐指数:52005年,一档名为《康熙来了》(以下简称《康熙》)的节目突然开始在内地走俏,虽然收看方式基本上只能通过网路,却依然阻挡不了许多人的热情。《康熙》取自主持人蔡康永与小S徐熙娣的名字。在台湾每晚收视率为1.2%—1.3%,每周…  相似文献   

9.
王晓波 《台声》2006,(10):22-23
在2000年底,日本出版了一本畅销漫画书,书名叫《台湾论》,著者是日本右翼人士小林善纪,他在书中大肆鼓吹日本军国主义,歌颂日本对台的殖民统治,称日本的殖民统治是“最有良心的统治”,甚至称抗日义勇军是“流氓”“、土匪”。《台湾论》的内容是小林善纪在台湾访问的一些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接受“皇民化”的老台湾人,如李登辉、许文龙、金美龄等人。次年初,《台湾论》的中译本在台发行,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林宪老先生的电话,说有事要来台大看我。林老已年高八旬,爬上哲学系馆三楼来看我。原来是他对《台湾论》有意见,要我把他老人家的意见发表出…  相似文献   

10.
我在《致台湾军方的公开信》中曾斗胆断言:“5·20”“台独”上台掌权,“表面上看是他们的一大胜利,实际上是其走向末日的开端。”(见台北《远望》杂志20OO年8月号21页) 此文见报后,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及改善海峡两岸关系的朋友们对此提出质疑。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很难把“张强”这个名字与一位53岁的人联系在一起——在遵义市红花岗区的招待所里,我们的谈话便从他的名字开始。 “我生于1945年,也就是抗战胜利的那年,”张强说,“家父给我起名一个‘强’字,一是为祖国的强盛,一是因《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自强’之意。”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3)
<正>6月19日上午,论坛继续召开"青春力量助力成长·两岸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主题峰会"。峰会由台声杂志社、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报社、中华文化促进会传媒中心、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台湾《两岸民间交流》杂志、《远望》杂志、《两岸犇报》  相似文献   

13.
梦溪如梦     
和一位台湾友人谈起中国科技史,他赞叹古代中国科技曾列于世界前列,而近代中国才掉队了。他举出的名字是沈括,说他在台北学校读书时,就对沈括这位北宋大科学家非常崇拜。他的一番话唤起我的记忆。我曾在江苏镇江住过数年,而沈括就与镇江有缘。和那位台湾友人一样,我也是早在学校念书时就知道了沈括,开始是因为集邮,后来是因为课文。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不能不对沈括充满敬意。于是,沈括这位先贤成为我和台湾友人的话题。沈括为我们中国人嬴得了一份世代相传的荣耀,他沤心沥血完成的巨著《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誉为十一世…  相似文献   

14.
“能被这个节目邀请来到这里,是我的荣幸。”当我采访台湾节目主持人、歌手费玉清时,他很诚恳地对我说。 费玉清与同样来自台湾的艺员高凌风、李美凤、于台烟等4人是来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走进台湾》栏目开播一周年特别节目的录制,这一特别节目是中央台《欢聚一堂》栏目和《走进台湾》联合录制的。在录制现场,我还见到了一年来为《走进台湾》而奔忙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我的小说从一个叫严泽光的人物开始,十年前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人物。他的原型是我老部队的一位师长,因病去世,传说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希望在免职的时候,尽量避免他的名字和另一位首长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上。这个传说中的遗嘱,给了我巨大的遐想空间,此后十年,这个事件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6.
“一身是骨,嶙峋,槎桠\亭亭如绿宝石\连一片叶子也不要\栽一株于阳台\谁都说像我的一首诗。”这是皖籍台湾著名诗人大荒刚刚出版的诗集《剪取富春半江水》中一首题为《绿珊瑚》的诗。他将绿珊瑚比作他的诗,而他此集的诗也确像这株绿珊瑚“一身是骨”。大荒,原名伍鸣皋,安徽无为人,1930年1月2日出生,曾就读芜湖中学,到台湾后,毕业于台湾师大国文科,任国民中学教师,1951年开始写作,参与“创世纪”诗社的筹建,创办《现代文艺》杂志。小说有《有影子的人》等,写普通人性,流露出反战情绪,是台湾党禁时代最早反省战争本质的力…  相似文献   

17.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台声》2013,(4):112-112
【读者来信】 你好!《台声》的老师,我是来自台湾台中的锺恺原,前段时间在台湾的一家书店里看到了《台声》杂志,很高兴能看到一本专门报道两岸新闻的杂志,我想你们的杂志在大陆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19.
向云鹏,这是一个在台湾中年人中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20多年前,他是蜚声台湾影坛的英俊小生,电影金马奖得主。1980年,他在影片《乡野人》中凭借精彩演技,获得了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传男配角的称号。第二年,他在影片《同班同学》中的表演,又获得了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奖。  相似文献   

20.
台湾不回归 台海无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天欣 《台声》2000,(6):17-18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当天 ,廖文毅在《前锋》杂志发刊词《告我同胞书》那篇文章中说 :我们是明末汉民族中最有民族意识的子孙。我们不可忘记这样荣耀的祖宗 ,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五大强国中的大中华民族……他在另一篇《光复的意义》一文中说 ,“我们在台湾光复的这个时候 ,所发现的第一个事实是民族精神的振兴 ,第二是国土重圆 ,第三是家人再聚 ,第四是统一的政府”。如此热爱祖国的廖文毅 ,在“2·28”事件后 ,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 ,组织“台湾民主独立党”。成为台湾首位提倡“台独”的人。其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