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对国有企业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一塌糊涂,认为要搞私有化才行;第二种看法认为国有企业很好,因为有许多效益不错的企业。客观地说,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改革十多年来,作为公有制的补充,三资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发展很快。但是,必须明确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仍有其独特的优势。一些外国大集团公司到中国来合资办企业,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他们清楚知道中国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俄罗斯与中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转轨中国家,俄罗斯及中国都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应当说,两国企业改革从大方向来看是根本不同的,但这并不否认,作为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两国企业改革也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和鉴戒之处。因此,对两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比较研究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核心的新型国有企业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是致力于企业制度创新,而忽视企业的管理创新;只简单地把“工厂制”改为“公司制”,而不是坚持“三改一加强”,配套推进,综合治理。虽然是“制”改了,但企业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依然陈旧,管理效能依然低下。其结果是治表没治本,欲速则不达,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在对待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片面观点,一是“代替论”,以制度创新代替管理…  相似文献   

4.
国有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难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涉及到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而且涉及到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涉及到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改革的全局,在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同时,加快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向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党建工作转变。一、目前国有改制企业党建工作遇到的难题国有企业改制后,其重要的变化有:一是在企业的领导体制上,改变厂长(经理)负责制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二是在国有资产的运作管理上,产权明晰,经营主体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具体;三是在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 ,使我们对企业改革创新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根据黑龙江路桥建设集团企业改革的实际 ,对这一问题谈些初步看法。一、企业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搞活搞好国有企业提出了两项根本措施 ,一个是结构调整 ,另一个是改革创新。这两项根本措施是我们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战略决策。结构调整是解决国有企业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 ;改革创新是解决国有企业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不断发展壮大的问题。企业改革创新就是要改革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业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兴建的途径不同我国国有企业,是在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以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赎买民族资本建立起来的,主要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国家投资兴建和对原有企业的改建和扩建形成的。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建立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财政收入,直接创办的国有企业,如铁路、邮电、煤炭等部门。另一种是通过“国有化”形式,把原来的私有企业变为国有企业。究其原因,一个是企业性质重要,对国民经济举足轻重,国家拿过来便于从全社会角度进行凋节;另一个原因是原企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国家在危难时收购过来,以期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保卫部门一直作为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在公安机关的领导下,担负着企业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这种组织体系和工作模式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形成的,曾经为维护企业的内部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实行政企分开,国有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在这一形势下,原有的企业内部保卫工作模式逐渐  相似文献   

8.
一、写进哈佛企业管理教科书的“海尔兼并案例”  海尔集团兼并安徽黄山电视机厂没多久,电视机厂就有职工开始闹事,最后终于罢工了。黄山电视机厂的职工认为:第一,他们忍受着一套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束缚,丧失了原先计划经济时代的自由,要为自由而战;第二,海尔没有给他们相应的经济利益,所以,他们要“革命”,要罢工了。  黄山电视机厂是一个国有企业,企业的经营运作模式还是计划经济的,而海尔的运作模式是市场经济的,这样就必然产生了两种经济体制下不同企业文化的摩擦与碰撞。面对一些人闹事、罢工的严峻局面,海尔集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面对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流动和重组,有的同志担心新的财产所有结构将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当前,新的财产所有结构基本有两种类型:一是国有企业与集体所有企业的财产混合所有,这是公有制两种形式之间的联合经营,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部分;二是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财产混合所有,它包括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财产混合所有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托管经营与代理风险□龙智一、托管经营是搞活国有企业一种可行的措施国有企业改革继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之后,近年来,又在实践中探索出托管经营这一新的模式。托管经营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契约形式,将企业法人的财产交由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  相似文献   

11.
一、政企不分是两权分离的逻辑必然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我国主要是指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政企不分是我国现实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人也日渐清楚地认识到政企不分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也提出过多种对策,但实践效果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国家所有制使得国有企业很难与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政府分开。传统的企业制度下,资本所有权是企业经营权的最终源泉,即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企业重要干部任免等归根到底是由所有者决定。因此,在这样一种罗马法物权(产权)制度理论指导下的“两权分离”模式,一直都未能理顺政府与国企…  相似文献   

12.
股份公司作为一种经营形式,它本身并没有确定的社会经济性质。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能不能实现股份化呢?我认为,最终取决于对大中型企业股份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灵活运用这些原则,寻找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化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造的局限性按产权关系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国有企业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外部代理关系.在这种外部代理关系中,作为权力授方的政府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对企业控制方式.一是使外部关系内部化:政府融入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人事安排等等都得按政府的意志去执行.这就是改革前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二是内部关系外部化:政府通过权责承包、利润分成、放权于企业.改革初期,我们走的就是这条路.  相似文献   

14.
一、应该历史、辩证、实事求是地看待国有企业的亏损问题近些年来,国有企业发生亏损较为普遍和严重。“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潜亏,三分之一盈利”,这是人们描述国有企业目前面临严峻形势的惯常用语。由此出现两种比较典型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大量亏损,发展水平不如乡镇、私营、外资等其他类型企业,把国有企业亏损问题归结到国有制上,对搞好国有企业丧失信心;另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亏损问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暂时现象,随着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国有企业改革核心问题的设定李玉东1从目前的讨论来看,关于企业改革核心问题的设定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从制度适应性分析出发,认为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或产权)并不是效率提高的充分条件,而强调目前国有企业的首要问题是不公平竞争条件下形成的软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 ,企业治理结构安排应遵循风险与收益对称分布以及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称分布两个基本原则。因此 ,“股权至上”企业治理模式仅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难以成为国有股份制企业治理模式的最佳选择。而“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模式”一方面充分反映了现代企业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风险状况和相对地位的巨大变化 ,另一方面也充分关注了国有企业的独特性 ,因此 ,这一新的企业治理模式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制度保证李树新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国有企业中还要不要设立党组织,还要不要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这是在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是经济组...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产权模式及其选择与转换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胡怡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搞好国有企业,而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是理顺企业产权关系,这已逐渐为人们所共识。然而,国有企业的改革应选择何种企业产权模式,企业产权模式如何设计,企业产权模式如何转换等深层问题还...  相似文献   

19.
一、调整国有企业的结构,放活放开小型企业国有经济的载体主要是国有企业。调整。搞活整个国有经济,很自然地就要涉及到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和改组。对国有企业,中央提出“抓大放小”的办法,即是抓住、管好大型企业,放开放活小型企业,减少现有国有企业的数量,提高国有企业的质量。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平衡、稳定、快速发展的依靠力量,也是增加公共积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主力军。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企业,具有规模经济、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重…  相似文献   

20.
清除认识误区是前提 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上望而怯步,产生一些新的认识误区。必须引起重视。具体表现为“三怕”:一怕“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己地”。实际上,恰恰相反,企业重大问题往往都是企业党的中心工作具体体现。国有企业党组织如误种了“参与”的田,就根本无法种好自己党建的地。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职责和基本途径,必须从始至终地把它纳入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大事来抓。二怕“难同现代企业制度相容”。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问题上,有些同志照搬照抄国外企业模式,错误地把现代企业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