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目前国内的布氏菌猪二号苗和羊五号苗接种山羊后,机体虽能产生抗感染免疫,但同时也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特别是多次用苗后其血清抗体长期不消失,使得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不能区分畜群中的自然感染病羊与菌苗接种羊,由此给布病的检疫、淘汰病畜造成困难。中国兽药监察所等单位于1982年开始研制布鲁氏菌无凝集原性菌苗,所筛选的制苗菌羊布鲁氏菌粗糙型M-111菌株具有免疫原性好、遗传性稳定、毒力稳定等特性;接种绵羊后保护率达到83.85%~100%(包括口服和肌肉注射免疫);接种动物不产生常规血清学诊断抗体(包括SAT、RBPT,CFT抗体);稳定性和血清学特性明显优于国外的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M-111菌苗是近几年来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选用羊种布氏菌研制成功的一种新菌苗,本菌苗的最大特点是无凝集原性。1990年5月至6月我们应用该菌苗对金塔县耕牛、绵羊进行了免疫试验,其中免疫牛1750头,免疫羊101739只,免疫面达金塔县牛、羊饲养总量的65.25%。  相似文献   

3.
虎红平板凝试验(RBPT)在家畜布氏菌病检疫中,做为一种初筛方法沿用已久。一般认为,它有较强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故有克服非特异性反应的优点。以往我们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对健康牛群进行布病例常检疫时,常受到非特异性反应的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984年6月对青岛地区某场牛群进行布病检疫时,以RBPT为主要方法,同时用补体结合试验(CFT)及SAT两种方法做为比较。为了对RBP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作出评价,还以布氏菌牛种387菌株(BA387)、布氏猪型二号菌苗(S_2)及耶尔辛氏菌0:9菌株(Ye:0.9)接种健康奶牛制备免疫血清作为对照。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使用生物素——亲和素免疫酶标法(BA-ELIS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21份绵羊布氏菌病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常规血清学检测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A-ELISA和ELI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在其中63份菌检阳性和免疫血清中,BA-ELISA和ELISA分别检出60/63份(95.3%)和52/63份(82.5%),而试管凝集试验为20/41份(48.8%),补体结合试验为17/41份(41.5%),虎红平板试验为16/41份(39.0%),此外,还就BA-ELISA法特异性,敏感性等方面进行试验,显示出BA-ELISA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其敏感性比ELISA高4~8倍,比常规补体结合反应高256倍。这些都表明BA-ELISA是绵羊布氏菌病血清学诊断上具有发展前途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筛选的78(75)弱毒菌株,对小白鼠、猪作了安全性试验,对鸽作了毒力测定,其结果令人满意。 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与菌苗 菌种为78(75)弱毒菌株;菌苗为78(75)弱毒冻干苗。批号:788605、788606、788607、788608、788609(内蒙古兽医生药厂生产),788701、788702(湖南兽医生药厂生产)。 (二)试验动物 健康猪为3~4月龄,宁黑与杜洛克或内江杂种,试前经猪丹毒血清培养凝集试验阴性者,来源于青铜峡市和中卫县养猪户;小白鼠、家鸽来源与要求同前。 (三)稀释液 氢氧化铝稀释液,批号为8503002,南京药械厂;氯化钠注射液,批号791013,宁夏制药厂。  相似文献   

6.
牛白血病是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我国江苏、上海等地区发现此病。作者为了明确牛白血病病毒的病源性,自1980年以来进行该病毒对绵羊感染及传代试验,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和血清学诊断确定为牛白血病病牛,或经电镜观察在淋巴细胞培养物中见有C型病毒的牛的病料,作为牛白血病病毒材料接种绵羊。经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用常规平板凝集反应(SPT)、常规试管凝集反应(SAT)、酸化平板凝集反应(CT)、半胱氨酸凝集反应(CY)、补体结合反应(CF)、缓冲试管凝集反应(BTT)六种血清学方法对用布氏羊五号苗气雾免疫的47只健康绵羊多次检验。初步证明在免疫后1年检疫,还有少数羊只的抗体仍不能消失。这给运输检疫和市场检疫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易将菌苗免疫与自然感染相混淆,是一个值得动检部门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仔猪白痢在我市一些养猪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调查赤峰市南部地区及本所试验猪场,多年来仔猪白痢病的发病率达45%~70%左右。应用药物治疗,虽有较高的疗效,但仔猪生长发育受阻比较严重,为减少仔猪白痢病的发生,保证仔猪正常发育,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于1979~1981年筛选出抗白痢免疫原性强而稳定的不同菌株组成联合甲醛菌,应用该菌株采取6种不同的免疲途径接种。经对比试验证明,以产前与产后对母猪做两次菌苗接种所生仔猪获得抗白痢的免疫力效果最好。故于1982~1988年采取该办法在赤峰地区6个猪场接种母猪554头,免疫仔猪4372头与同群的143头母猪未免疫的1129头仔猪相比,菌苗接种群的仔猪白痢、黄痢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于1987年从甘肃省陇东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区采取临床可疑的山羊、绵羊病料,进行了一系列病原诊断研究,结果:排除了相关致病因素,如梅迪,维士那,山羊关节炎脑炎(CAE),衣原体及相关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最终从21例山羊6/6例绵羊病变肺组织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13株/4株,分菌率均在60%以上,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后,经英国国际支原体鉴定中心(NCTC)最终鉴定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以分离株人工感染健康山羊7只,绵羊3只,结果6/7的山羊,2/3的绵羊于接种后第14天始形成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变,并以7/7山羊,2/3绵羊病变肺组织中收回原接种物;以琼脂双扩散,试管凝集反应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抗原性研究结果证明,分离株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具有共同抗原性。从而不仅首次确证了该地本病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致,且对山羊和绵羊都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用内蒙古牙克石兽药厂生产的倍硫磷(批号850724)和青海省兽医生物药厂生产的布氏MB_(32)号菌苗(批号870102)。对有牛皮蝇寄生史的成年牛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 用药前取试验牛20头作健康检查,采血作布病血清学检查(SAT)。分为倍硫磷(6.25mg/kg)与布氏MB_(32)号菌苗(100亿~200亿活菌/头)同时注射试验组和单注布氏MB_(32)号菌苗对照组,每组  相似文献   

11.
皮内试验尽管是一种古老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操作简便,反应结果快速,故仍在广泛应用。绵羊包虫病的皮内试验,兰州兽医研究所在五十年代就进行过研究并予以报道。当前普遍认为,同时应用2~3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综合诊断绵羊包虫病,可提高其检出率。因此,我们拟定了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和皮内试验等3种方法协同进行包虫病诊断的方案,故对皮内试验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家畜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血清学检查中,世界各地所采用的主要常规方法有平板凝集试验(PA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补体结合试验(CFT)3种,但发现采用的凝集反应受非特异性抗体的干扰较大。为此寻找特异性高、简便、又能排除非特异性的检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先后应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改良SAT对牛、猪、羊布病检查做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禽类来源和序列型(STs)的白念珠菌菌株对鸡致病力的差异,以禽源白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中三个主要克隆群Group 25、Group 26和Group 34的发源序列型(founders)ST 3221、ST 3164和ST 3226的代表株BDK7、RZ-1和BYCSF为试验菌株,分别采用嗉囊注射和颈静脉注射接种途径感染蛋雏鸡,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生存统计分析,比较试验菌株对鸡致病力的差异。三个试验菌株均可对蛋雏鸡致病,侵染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和脾脏;嗉囊接种组鸡的总死亡率仅9.3%(7/75),远小于静脉接种组鸡的总死亡率61.3%(46/75);从试验菌株致病力的比较来看,嗉囊接种组和静脉接种组的致病力排序分别为RZ-1BDK7BYCSF和BDK7RZ-1BYCSF。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禽类来源的白念珠菌试验菌株均可使蛋雏鸡致病;不同基因型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当感染途径不同时各试验菌株表现出的相对毒力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自1974年,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强毒菌株人工感染传二花脸168号猪发病,从该病猪肺中分离到猪肺炎霉形体168号菌株。与国际参考菌株J株高兔兔血清作微粒凝集试验、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都证实为猪肺炎霉形体。经14年连续继代300多代次,作数十次回归健康猪测试毒力。约在300代后对健猪的毒力已明显下降。试作免疫注射测其安全性和免疫力。结果:304代对杂交2代猪巳趋安全,340代对杂交1代猪也趋安全。经强毒攻击免疫平均保护率(攻毒后透视无阴影,无症状)为84.04%,60天康复率为95.35%。但对纯繁二花脸猪尚不安全。曾以健康杂交猪与340代免疫猪混圈饲养60天,经X线透视未见肺脏病变。间接血球凝集反应检查血清为阴性。屠宰后采集肺脏接种培养无猪肺炎霉形体出现。免疫接种弱毒菌苗猪的生长、增重与健猪比较,无明显差异。免疫期已测到6个月。现已在野外病猪场作少量试用。  相似文献   

15.
80只来自副结核病清净区的羔绵羊,随机地分为试验与对照两组,试验组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菌苗,3个月后试验羊用4株初代分离培养的副结核菌口服攻毒,每周攻毒1次,连续攻毒10次,每次每只羊攻毒活菌6亿。攻毒结束后3、6、9、12个月分期剖杀试验羊,采取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判断副结核病弱毒菌苗的免疫效力。攻毒后3~6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后9~12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副结核病弱毒菌苗具有提高机体对副结核病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媾疫锥虫病在我国呈地方性流行,对种马危害严重。但不论采用临床诊断、显微镜检查或动物接种试验,都不易确诊。虽然在血清学检查方面补体结合反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但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近年来应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MIHA)进行诊断已见有报告。本试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家兔人工感染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equiperdum)血清抗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目前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自1946年在美国发现以来,世界许多国都证明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几乎遍及所有养牛业国家,是一种全球性的牛的传染病。 对于本病的诊断和防制,各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1年初,我们在农业部动检所、上海动植物检疫所的协作下,探索出了病毒-血清中和试验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以OregonC_(24)V做抗原,采用这种方法对从新西兰进口的680头绵羊进行了检疫,查出血清抗体阳性羊占被检羊的47%。同年6月和1982年底,以同样方法对北京和四川送检的黑白花奶牛和牦牛血清  相似文献   

18.
对不明原因役牛猝死症病料组织触片镜检和分离培养皆未发现细菌;乳胶凝集试验检查发现3份送检血清皆为伪狂犬病病毒(PrV)抗体阳性;ELISA检测结果,其中2份为PrV gE抗体阳性,而且这2份血清PrV中和抗体也为阳性;以脑组织制备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到特异性的PrV DNA片段;对健康成年兔接种病牛脑、肺等病料,表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综合流行病学、细菌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动物试验结果,确诊为牛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9.
采用链球菌C、D、E 和R 4 个血清群的参考菌株分别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法制备群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与相应的群特异性兔抗血清进行IHA 试验,均能发生特异性血凝反应,并有良好的重复性。血凝反应能够被致敏用的SDS抗原所抑制。IHA 试验中4 个血清群之间血清学反应与环状沉淀试验的结果一致。用以上两种方法对湖北省8 个疫区猪场共222 份血样群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二者总符合率为85 .78 % 。  相似文献   

20.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鸡葡萄球菌病的病原菌,研究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清型,对流行病学调查、菌苗的制备和疫病防制有重要意义。自1939年Cowan氏首创葡萄球菌血清学分型研究工作以来,很多学者对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过血清型分型,但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清型分型,研究甚少。近年来,我国鸡葡萄球菌病比较严重,我们结合生产需要,从葡萄球菌病死亡鸡、被羽、鸡粪中分离出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Oe-ding方法进行了血清学分型。(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①标准菌株: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赠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17AF22、2253、S365、1503、2095、3189、3647。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