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纵观世界政治发展进程,民主化作为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当与今许多国家的政治现实。然而,民主化在中东地区仍处于滞后状态。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推行"大中东民主战略",加快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整合与"民主改造"步伐,从而在中东地区引  相似文献   

2.
法共的变革和"新共产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苏东剧变的冲击和法共力量日趋下降的情况下,以罗贝尔·于为代表的法国共产党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新共产主义"理论,主张对党的组织原则和机构进行改革,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民主的新型共产党.这是法共为寻求符合法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进行的一种积极探索.但其变革迄今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法共仍面临着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中东战略出现诸多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现象。以2011年美军撤出伊拉克为标志,美国中东战略进入转型期。美国中东战略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回到"离岸平衡"的"常态",诸如大规模军事干预、输出民主等以往战略行动被搁置。过去十年,美国在中东的几大利益重要性发生变化,导致其中东战略目标发生漂移。随着中东形势及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美国实现中东战略目标的军事威慑、结盟援助与和平谈判三大手段明显乏力失灵。然而,美国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减少在中东的投入,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对中东最有影响的外部国家。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站在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党的意识的新发展."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党的意识的全面发展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方方面面."三个代表"更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意识.强化党的意识,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底推出非洲新战略。这一战略与此前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一脉相承,其突出特点是大肆强调"美国优先"、减轻美国在非洲负担、制衡中非关系发展的色彩浓厚。当前,美非关系增长乏力,特朗普政府无力推出重量级对非新举措,却一味将矛头对准他国,这种做法既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也不会受到非洲人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推崇北欧实践、追求多数人的民主、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桑德斯"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受到年轻人欢迎,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逐渐与冷战的历史记忆脱钩,对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持积极评价。同时,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受影响最大的年轻人愤怒感增强,弥漫起一种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之情,而颇具理想主义情怀的桑德斯所提政纲为渴望"真正变革"的年轻人找到了愤怒的出口。桑德斯在竞选中极力宣传"民主社会主义",虽复苏了平等主义传统,将边缘化议题带入了美国主流政治,还深化和拓展了美国左翼政治,但也面临国内反社会主义、反大政府主义思潮的掣肘,在未来仍将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印作为两个正在崛起的相互毗邻的大国,都提出了许多新的发展战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印度莫迪政府提出了"季风计划"等战略,但中印彼此的战略对接存在严重问题,影响了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特别是2017年中印边界"洞朗对峙"不仅引起世界广泛关注,而且使双边关系出现倒退,并严重影响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南亚地区的推进。未来,中印双方需要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进行友好合作,才能更好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执政以来,面对国际权力格局的剧烈变动,沿袭传统同盟战略,将美日同盟视为实现地区战略目标的主要路径,美日同盟处于总体强化进程之中。但是,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实用主义为原则,奉行单边主义、"交易主义"外交政策,甚至通过牺牲对方利益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激化了同盟内部矛盾,导致美日在各领域的利益冲突与政策分歧加重。总体来看,美日同盟的强化将固化亚太国际关系的"二元结构"趋向,即经济纽带与安全联系的相互背离,这明显不利于地区融合发展、安全环境优化及长远秩序重构。在此背景下,中国应以经济合作为基本路径,综合外交、安全等多种手段,持续增进与周边国家(包括日本)的共同利益,缓解自身崛起所面临的美日同盟压力。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把优先发展本国经济作为基本战略。在西方国家看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然会促使西方民主政治在全球的推广,最终实现西方民主政治的全球化。美国强调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民主价值观,强化美国人的特殊优越感,以经济“合作”为手段,成就其全球霸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太平洋时代"的不断深化,太平洋岛国地区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地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2017年提出的"蓝色太平洋"是太平洋岛国地区主义的新发展,在地区认同、地区治理、地区安全观等方面具有多重内涵."蓝色太平洋"的本质是对地缘政治新环境的主动应对,其动因包括顺应全球治理的深化、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和应对"印太战略"及地缘政治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和愈发激化的地缘政治竞争给"蓝色太平洋"从理念到实践的落地过程带来了挑战.不过,从长期看,"蓝色太平洋"仍具有一定前景,将推动"太平洋时代"变得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全球化进程与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启动的条件,但是资本主义进程、全球化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并不同步.应完整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包括被恩格斯晚年放弃了的论点,而不能断章取义.应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与"两制"关系的新特点,只有在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深化自身的体制改革中,社会主义才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相继提出"印太"构想后,印度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达了积极迎合的态度。莫迪上任后,为加速扩展其地缘政治,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战略,以拓展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缘利益和战略空间,这将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大周边"战略,在陆上和海上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行形成一定干扰和阻碍,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乃至"印太"地区放缓。随着印度"大周边"战略的推进,尤其是美印日澳在"印太"地区战略组合的潜在形成,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来自印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使"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真正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13.
自2017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重新启动以来,其虽然只开展了少量且缺乏实质性内容的行动,却引发了大量讨论和高度的政策关注。纵观这一对话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四国之间的某些共识构成了其重启后的显著特点,如更明确地将目标指向中国、以“民主价值观”作为秩序构建的出发点、服务于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以及开始将关注重点延伸至发展和治理领域等。基于这些新特点,“四方安全对话”在近三年来的实践中提升了四国之间的战略联系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议题领域和地理范围两个维度拓展了四国的战略合作、在外交上释放了四国团结一致的政治信号,并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结构,从而对“印太”地缘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从组织内部以及次区域战略环境角度分析,“四方安全对话”的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考虑到这一新的地缘战略安排针对中国的目标指向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审慎地予以应对,是中国从外交上塑造地区和平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不仅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着力点。2009年之后,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有些学者提出中国应该强化对中亚外交,以在应对美国战略中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然而将中国中亚战略从属于对美战略的看法有失偏颇。"一带一路"宏大战略擘画的提出,为中国重新校准中亚战略奠定了基础。中国新中亚战略必须采取"反客为主"的姿态,借助有利条件,克服地缘政治和区域制度方面的一些障碍,打造中国深层次改革开放的对外战略"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冷静看待美国重返亚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外交姿态最高凋、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奥巴马总统上任伊始就开始着于战略重心的调整,强调"将我们在亚太区的存在和使命列为重中之重.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我们将留在这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投书著名的《外交事务》杂志,阐述了美国亚太战略的新思路、新转折、新行动,强调亚太对美国的未来极其重要,宣告今后十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强化联盟体系,从而使自己处于最有利的地位,以保持美国的领导作用、保障美国的利益及推进价值观.美国把强化亚太战略作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关键和外交事务的重心,目的就是要全面恢复并增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地位,发挥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领导作用,保持在这一地区无可匹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印度莫迪政府对其大国外交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印太战略"推进上,莫迪政府同美国及其盟友打造海上战略"准同盟"的意图日益凸显;在对外经济布局上,大幅推进同中国"经济脱钩",并希冀重塑印度同全球产业链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价值观念上,刻意突出中印意识形态差异和对立,以所谓民主国家自居,拉近与美国的距离。印度的这些战略调整,一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给印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则由于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印度认为其战略投机空间加大。印度大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与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莫迪政府在国内经济发展及疫情管控上的成效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保守主义帝国战略既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直接催生的产物,也是冷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当权派基于其政治信仰的帝国野心的大暴露,更反映了二战后形成的美利坚帝国管制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恶性发展;而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美国独特的具有帝国倾向的联邦共和国的建制经历和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推进"民主"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大提升了推进民主的地位,特别是布什在第二任期内,更是将推进民主作为全球战略的最重要目标之一。美国推进民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推进民主要服从于美国总体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这就使得美国在推进民主时经常采用双重标准并且将推进民主作为贯彻总体对外政策的一张牌。美国推进民主战略客观上有助于民主政治在世界的扩展,但是却会对世界和平、地区稳定与安全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东亚秩序重组的特点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正樑 《国际展望》2012,(1):1-13,114
2010年中国在东亚进入了战略挑战期。2011年挑战深化,形势严峻,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宣布东亚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并在东亚发起了全面攻势和破坏性介入。东亚局势极速变化,秩序重组呈现四大特点:经济特性、权力特性、海洋特性和军事特性。中国只有充分认识东亚秩序演变的新特点、新挑战,调整思维,增强实力,优化战略,真正把战略重点放在东亚,主动创造战略机遇,加大战略运筹力度,强化地区塑造能力,主导机制化进程,解决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与以美国为核心的安全体系二元分离的倾向,才能推动地区秩序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格局与亚太地区秩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美国不断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受中美竞争加剧影响,曾经奉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众多中小国家或将面临选边站队。对于中美而言,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这样的地区大国或中等国家将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其中只有印度尚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而印度根据自身利益,在"印太战略"中更注重印度洋与东南亚地区,更强调战略自主和大国平衡。对中国而言,妥善处理中印关系将成为缓和"印太战略"压力的关键。虽然中印双边分歧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但在两国领导人的努力推动下,中印关系将在相互调适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