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满子提出,人、作家应有人的庄严感,以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看来,是戴不上“等级观点的残余”和“圣人之徒”之类的帽子的。即如吴颖同志,恐怕也不见得会随意侮辱自己的父母亲朋以及他所敬爱的什么人;也决不会是自己的大大被人辱骂时反而兴高采烈、欣然接受的;人们也不能据此而论定吴颖同志为“圣人之徒”,或有“圣贤之徒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根柢     
宏图 《瞭望》1989,(44)
章太炎先生晚年喟然而叹,曰:“徒苏州后,亦尚从事讲学,然今学子根柢浅薄,求如东京时之盛,不可得已。” 于1922年侃侃而论《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胡适之云:“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  相似文献   

3.
与陈蕃并称“三君”的刘淑和窦武,不能算正统的清议名士,这两人因为身分特殊,在政治上有号召力,才被拥到历史的前徘,推为宗主。刘淑是汉王朝的宗室,因系“宗室之贤”被征。在不满宫廷群小上与清议名士吻合,曾上疏请罢宦官,遂成了同路人。陈、窦剪除宦官的行动他并未耳闻,只因在宦官眼里,正派人都是异己,他又曾上疏说三道四,更遭疑忌,  相似文献   

4.
《阅微草堂笔记》有段讽“好访”的文字: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愁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掌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遣应曰:“太守且(将)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  相似文献   

5.
一张 《瞭望》1993,(1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人以一个“沙”字为笔名天天在新民报上写三五百字的评论,大至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小至市井琐闻、街谈巷议,很有林白水所说的“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之干政局”的风趣,尖锐泼辣,雅俗共赏。此人不但引起国民党注意,也为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所赞赏。他是谁?他就是后来名满全国的杂文家林放。  相似文献   

6.
范滂(136—169)是清议名士中最有性格、色彩最鲜艳、戏剧性最强的一人,他也是能使后世顽者廉懦者立的一位榜样。苏东坡的母亲程氏,读《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宋史·苏轼传》)就是有名的例子。 《后汉书·党锢列传》谓“凡党事始于甘陵、汝南”,“甘陵”指周福与房植两家的朋徒之争,已见于前叙李膺事中,“汝南”即指范滂与岑晊;岑晊实附骥于范滂,以后岑晊的表现也相形见绌,不足与范滂并论。范滂被汝南太守宗资聘为功曹时,郡中的一切政务,均委任范滂作主。范滂激浊扬清,将邪僻之士一概斥逐。范滂的外甥李颂,品行不端,却和中常侍唐衡有瓜葛,唐衡把他推荐给宗资,宗资下令委用为府吏,范滂以为所用非人,压下了不办。宗  相似文献   

7.
鼠喻     
在汉语里,有不少以鼠为喻的词语。鼠性卑猥,偷窃为生,故日“鼠窃狗盗”。鼠胆虚怯,一有动静便钻洞适窜,故日“胆小如鼠”、“抱头鼠窜”。鼠害甚烈,人之所憎,故又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说。推而论之,可鄙可憎之徒,也就被称为“鼠类”、“鼠辈”  相似文献   

8.
善与法     
<正>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释义】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强调善德施行与法律执行的重要性。【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9.
咬文嚼字     
这一回咬文嚼字,是希望今后慎用“闹事”两个字,少用或者不用;一定要用,也要用得其当。最近读到一篇史料(1月15日《南方周末》“解密”版),是中共中央在1986年就已批复湖北省委同意彻底平反的“汉阳事件”的真相。这个“汉阳事件”发生在1957年6月12日至13日的汉阳一中,同年9月宣布处理结果,以“反革命暴乱罪”判处王建国等3人死刑,对9名教员和1名学生分别判处2至15年有期徒刑,将3名教师送去劳动教养,给3名教师戴上“坏分子”帽子,另有11名教职员和10名县直机关、政法机关干  相似文献   

10.
“得”与“德”两字虽意义大相径庭,却如影随形,时而对立,时而统一。有人因追求大众之“得”被奉为“德”之典范;有人因一味追逐一己之“得”沦为无“德”之徒。两者犹如天平之两端,若不能找准其间的平衡点,随时可能造成天平失衡。依“德”而“得”,是天平的基准状态。人生存于社会,对“得”的合法追求,不仅合乎“德”的要求,而且值得鼓励。一个人对“得”的关注和投入,是创建社会物质财富的基础;一个人“德”的具备,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如果两手空空,不追求所“得”,不勤劳创“得”,必然遭大家白眼;如果一味追求个人所“得”而取之…  相似文献   

11.
林晨 《瞭望》1992,(50)
如今,“下海”一词最为时兴。下什么海?下经济、经商、经营之海,或曰市场之海。 “下海”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弃“官”从“商”,放着局长、主任的官位不干,去创办各种经济实体;有的从研究室里走出来,转向科技的开发与经营;有的在本职工作之外,干起了第二职业,甚至国家干部在星期天也去摆摊卖货;还有的大学生也兼营起各式各样的买卖。对于社会上的这些现象,有人名之曰:下海!  相似文献   

12.
根在哪里     
最近读到两位海外作者的文章,都论及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也都涉及了“文化大革命”。一位说: “有些人以为‘文革’已经过去,譬如一场恶梦,‘不要提了。’即使是当初凶恶万分之徒,这时也说,‘我们也是受害者,算  相似文献   

13.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曾向62名脱产学习的中学领导干部调查,愿意继续任职的仅有7人。一些中学要从教师中选拔校长、教导主任,被选上的教师竟说:“您饶了我吧,我哪儿得罪您了?”就是一些在位的校长,用他们的话来说,也是“欲干不能,欲罢不忍。”  相似文献   

14.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选自《孔子家语》)[译文]子路去见孔子,孔子问:“你爱好什么?”子路答道:“我爱好长剑。”孔子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基层党的建设,我们摸索了一 条新路子,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增“三力”,即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抓“三带”,即党员带头确立自身形象,带头脱贫致富,带头帮贫致富;促“三先”,即要求群众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党员首先执行,要求群众不能干的事,党员首先不干,上级号召办的事,群众一时接受不了或不愿意办,党员首先去办.我们把这增“三力”、抓“三带”、促“三先”,概括为党建“333”工程.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近日指出,中青年干部要经得起官、利、名、情的考验,坚守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他强调,要当清正廉明的干部,不当贪官、庸官、懒官、昏官;要追求公利、约束私利,绝不以公权谋取私利;要干实事不图虚名,立百姓口碑不争风头功名;共产党人既讲对人民之情,也讲同志和亲友之情,但情不可越法、情不可越规、情不可越德。近年来,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进程的加快,领导干  相似文献   

17.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为“三个结合”。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讲道德、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最早提出荣辱概念的是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在这里,荣辱既是区分行为道德与否的社会标准,也是判断人与非人的社会标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治  相似文献   

18.
悠悠两岸情     
《民主》1997,(7)
金秋十月,菊黄蟹肥。时值1996年10月10日。苏州中新文化教育交流培训学校举办的“中华保健医学进修班”开学了。苏苑饭店会场内张灯结彩,欢声笑语,迎接来自台湾游学的42名新学员……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苏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纷纷应邀参加了开学典礼。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义”和“利”的统一西安联大孟晓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它体现了社会性质与社会内容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义和利的统一。何谓“义”?“义者宜也”(孔子),“行而宜之之谓义”(韩愈)。这种事之宜、行之宜,都是指“正义”,即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20.
清官难做     
屠雨迅 《民主》2007,(4):41-42
据说上古时代人们并不热衷于做官,尧与舜都曾主动禅让了帝位,可是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却为小小的县令争得你死我活。人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韩非子给出了答案:“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今,一日身死,子孙累世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原来尧舜为帝时比后来的县令要辛劳得多,而享有的福利却远不如后者。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无论社会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人们对权与利的认识却没有什么改变.“权利”一词是我们祖先对此所作的经典概括。权力不仅是通向财富的最佳捷径。权力的大小还与财富的多少呈正相关,所谓“高官厚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既然权力与利益联系得如此紧密.“升官发财”也就自然成了广大老百姓永远不变的理想,就连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李白也未能免俗。当一批又一批争名逐利之徒挤入官场以后,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就必然成为老百姓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恶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